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北缘古-新元古代浅变质基性岩的构造属性及其意义
发布时间:2021-01-31 16:53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北缘发育的少量以浅变质基性杂岩为代表的非超高压变质岩片,为深入探讨造山带的大陆深俯冲作用及板块缝合线位置提供了重要的制约。1∶5万区域填图表明,浅变质基性杂岩分布于从家屯、胡家和海眼口等地,它们以石门-薛家庄韧性剪切带与超高压变质带分界。同位素测年结果指示,胡家斜长角闪岩时代为古元古代末(1790±27Ma、1853±15Ma),而从家屯斜长角闪岩时代为新元古代(797±11Ma、782±16Ma)。地球化学分析表明,从家屯和胡家斜长角闪岩的SiO2、TiO2、Fe2OT3和MgO含量分别为47. 20%~52. 60%、0. 98%~3. 30%、9. 31%~16. 78%和3. 76%~7. 13%,为拉斑玄武岩成分。岩石的稀土总量介于45. 8×10-6~289. 0×10-6之间,LREE/HREE=1. 29~11. 6,(La/Yb)N=0. 45~17. 3,稀土配分曲线较平坦,无铕异常(δEu=0. ...
【文章来源】:岩石学报. 2020,36(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8 页
【部分图文】: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北缘区域地质简图
胡家岩片的斜长角闪岩在野外露头中与斜长花岗岩交互分布(图3c),岩石较松软。暗灰绿色,变余半自形粒状结构、柱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岩石主要由60%±的角闪石和30%±的斜长石组成(图3d),少量黑云母(7%±)、辉石、磁铁矿(2%±)和磷灰石(1%±)。角闪石有两种类型,一种呈他形柱状,具填隙状特征,浅黄色-棕褐色多色性,柱长一般0.2~0.5mm;另一种具强烈纤闪石化,呈纤柱状集合体组成原矿物假象,有的分布于其它矿物边缘或沿岩石中的裂隙分布。斜长石为他形粒状,粒度一般0.2~1mm,大部分颗粒已强烈绢云母化,个别颗粒可见双晶。黑云母呈片状及鳞片状集合体,浅黄色-褐色多色性,有扭折弯曲现象。辉石局部可见,呈柱状残留体。岩石学特征显示,胡家岩片曾遭受了低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的改造。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采用斜长石-角闪石温压计估算的温压条件为510℃和0.7GPa(山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1996)。野外特征显示,胡家岩片呈较大面积的岩株状分布(分布范围>10km2),且岩石成分单一,推测其原岩可能为辉长岩类。2 样品采集和测试方法
样品的主、微量元素分析在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中心完成,样品分析包括前处理和上机测试。主量元素采用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法(XFR)测定,实验仪器为PW2404顺序扫描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前处理包括溶样和烧失量测试,溶样包括称量、烧熔、溶样、定容等步骤;烧失量测量包括称量、灼烧和再称量等步骤,分析精度和准确度优于5%。微量和稀土元素采用ELEMENTI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当元素含量大于10-6时,分析精度优于5%,当含量小于10-6时,分析精度优于10%。3 测试结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苏鲁超高压变质带胡家林超镁铁质岩成因及构造意义[J]. 谢志鹏,王建,HATTORI Keiko,薛传东,钟军伟,王泽利. 岩石学报. 2018(06)
[2]北苏鲁变辉长岩锆石U-Pb年龄和Lu-Hf同位素组成及其对源区的指示[J]. 徐扬,杨坤光,李日辉,张焕,赵维娜.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7(02)
[3]苏鲁造山带的构造格局与演化:来自苏鲁超高压带浅变质岩的制约[J]. 周建波,曾维顺,曹嘉麟,韩杰. 科学通报. 2013(23)
[4]大别造山带三叠纪低级变质的新元古代火成岩:俯冲陆壳表层拆离折返的岩片[J]. 刘贻灿,李远,刘理湘,古晓锋,邓亮鹏,刘佳. 科学通报. 2013(23)
[5]苏鲁造山带北缘五莲地区五莲群变质地层特征及形成时代——锆石MC-ICPMS U-Pb测年的证据[J]. 王世进,相振群,张成基,陆松年,宋志勇,杨恩秀. 山东国土资源. 2012(10)
[6]苏鲁造山带大规模岩浆活动的证据:新元古代多成因花岗质片麻岩[J]. 宋明春,韩景敏,宫述林. 矿物岩石. 2007(02)
[7]苏鲁造山带荣成超高压地体片麻岩锆石年龄和铪同位素组成特征[J]. 李向辉,陈福坤,李潮峰,张华锋,郭敬辉,杨岳衡. 岩石学报. 2007(02)
[8]苏鲁造山带胶东区段花岗片麻岩类的常量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扬子克拉通北缘新元古代活动大陆边缘的证据[J]. 薛怀民,刘福来,孟繁聪. 岩石学报. 2006(07)
[9]胶东地块东部变质岩锆石U-Pb定年和氧同位素研究[J]. 唐俊,郑永飞,吴元保,查向平,周建波. 岩石学报. 2004(05)
[10]胶东地块西部变质岩锆石U-Pb定年和氧同位素研究[J]. 唐俊,郑永飞,吴元保,查向平,周建波. 岩石学报. 2004(05)
本文编号:3011252
【文章来源】:岩石学报. 2020,36(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8 页
【部分图文】: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北缘区域地质简图
胡家岩片的斜长角闪岩在野外露头中与斜长花岗岩交互分布(图3c),岩石较松软。暗灰绿色,变余半自形粒状结构、柱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岩石主要由60%±的角闪石和30%±的斜长石组成(图3d),少量黑云母(7%±)、辉石、磁铁矿(2%±)和磷灰石(1%±)。角闪石有两种类型,一种呈他形柱状,具填隙状特征,浅黄色-棕褐色多色性,柱长一般0.2~0.5mm;另一种具强烈纤闪石化,呈纤柱状集合体组成原矿物假象,有的分布于其它矿物边缘或沿岩石中的裂隙分布。斜长石为他形粒状,粒度一般0.2~1mm,大部分颗粒已强烈绢云母化,个别颗粒可见双晶。黑云母呈片状及鳞片状集合体,浅黄色-褐色多色性,有扭折弯曲现象。辉石局部可见,呈柱状残留体。岩石学特征显示,胡家岩片曾遭受了低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的改造。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采用斜长石-角闪石温压计估算的温压条件为510℃和0.7GPa(山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1996)。野外特征显示,胡家岩片呈较大面积的岩株状分布(分布范围>10km2),且岩石成分单一,推测其原岩可能为辉长岩类。2 样品采集和测试方法
样品的主、微量元素分析在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中心完成,样品分析包括前处理和上机测试。主量元素采用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法(XFR)测定,实验仪器为PW2404顺序扫描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前处理包括溶样和烧失量测试,溶样包括称量、烧熔、溶样、定容等步骤;烧失量测量包括称量、灼烧和再称量等步骤,分析精度和准确度优于5%。微量和稀土元素采用ELEMENTI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当元素含量大于10-6时,分析精度优于5%,当含量小于10-6时,分析精度优于10%。3 测试结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苏鲁超高压变质带胡家林超镁铁质岩成因及构造意义[J]. 谢志鹏,王建,HATTORI Keiko,薛传东,钟军伟,王泽利. 岩石学报. 2018(06)
[2]北苏鲁变辉长岩锆石U-Pb年龄和Lu-Hf同位素组成及其对源区的指示[J]. 徐扬,杨坤光,李日辉,张焕,赵维娜.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7(02)
[3]苏鲁造山带的构造格局与演化:来自苏鲁超高压带浅变质岩的制约[J]. 周建波,曾维顺,曹嘉麟,韩杰. 科学通报. 2013(23)
[4]大别造山带三叠纪低级变质的新元古代火成岩:俯冲陆壳表层拆离折返的岩片[J]. 刘贻灿,李远,刘理湘,古晓锋,邓亮鹏,刘佳. 科学通报. 2013(23)
[5]苏鲁造山带北缘五莲地区五莲群变质地层特征及形成时代——锆石MC-ICPMS U-Pb测年的证据[J]. 王世进,相振群,张成基,陆松年,宋志勇,杨恩秀. 山东国土资源. 2012(10)
[6]苏鲁造山带大规模岩浆活动的证据:新元古代多成因花岗质片麻岩[J]. 宋明春,韩景敏,宫述林. 矿物岩石. 2007(02)
[7]苏鲁造山带荣成超高压地体片麻岩锆石年龄和铪同位素组成特征[J]. 李向辉,陈福坤,李潮峰,张华锋,郭敬辉,杨岳衡. 岩石学报. 2007(02)
[8]苏鲁造山带胶东区段花岗片麻岩类的常量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扬子克拉通北缘新元古代活动大陆边缘的证据[J]. 薛怀民,刘福来,孟繁聪. 岩石学报. 2006(07)
[9]胶东地块东部变质岩锆石U-Pb定年和氧同位素研究[J]. 唐俊,郑永飞,吴元保,查向平,周建波. 岩石学报. 2004(05)
[10]胶东地块西部变质岩锆石U-Pb定年和氧同位素研究[J]. 唐俊,郑永飞,吴元保,查向平,周建波. 岩石学报. 2004(05)
本文编号:30112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011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