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乍得Bongor盆地北部斜坡带P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31 19:27
  本论文以油气储层地质学、沉积岩石学等理论为指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地质背景、岩心、测录井等资料,利用显微薄片、X衍射、扫描电镜、常规压汞等分析化验手段对Bongor盆地北部斜坡带P组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以及成岩作用特征展开了研究,继而综合分析了储层主控因素,对储层进行了分类评价并对有利储集区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Bongor盆地北部斜坡带P组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另有少量长石岩屑砂岩,具低成分成熟度和低结构成熟度,体现出近源快速堆积的特点;成岩作用以压实、胶结、溶蚀作用为主,处于中成岩A-B阶段;储层物性好,总体属于中孔、中高渗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以溶蚀扩大粒间孔和原生残余粒间孔为主;影响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主要有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通过孔隙结构特征参数与物性参数的相关性分析,优选出孔隙结构分类参数,应用Q型聚类分析和贝叶斯判别,将储层分为四类,并建立了各自的判别函数,其中Ⅰ类储层是重点勘探开发目标;综合各项研究成果预测了四个有利储集区。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乍得Bongor盆地北部斜坡带P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


图0.1技术路线图

示意图,盆地,裂谷系,文献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7-(4)整体拗陷期始新世时期,Bongor盆地的构造断裂活动变弱且趋于停止,盆地以热沉降为主,进入拗陷期。此时,盆地稳定沉积以砂岩为主的碎屑岩地层,地层沉积厚度横向上较为稳定,盆地的沉积中心从控边断层方向向中心迁移。最终,盆地的南次凹、东次凹和西次凹消失,盆地整合为一个统一的坳陷[32]。图1.1中西非裂谷系盆地演化示意图(据文献[23],修改)Fig.1.1EvolutionofriftbasinsinWestandCentralAfrica(Modifiedafterreference[23])

剖面图,剖面,盆地,文献


第1章区域地质概况-8-图1.2Bongor盆地构造演化剖面(剖面位置见图1.3,据文献[31],修改)Fig.1.2TectonicevolutionofBongorBasin(thesectionpositionisshowninFig.1.3,Modifiedafterreference[3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分形研究与渗透率计算——以川西坳陷蓬莱镇组、沙溪庙组储层为例[J]. 邓浩阳,司马立强,吴玟,刘方霖,王馨,王超,杨国栋.  岩性油气藏. 2018(06)
[2]深埋藏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分形表征及成因机理——以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地区柯坪塔格组为例[J]. 彭军,韩浩东,夏青松,李斌.  石油学报. 2018(07)
[3]乍得Bongor盆地反转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分析[J]. 余朝华,肖坤叶,张桂林,肖高杰,杜业波.  中国石油勘探. 2018(03)
[4]乍得Bongor盆地北部斜坡带P组沉积特征分析[J]. 方正,季汉成,徐刚,杨轩,杜业波,王佳意.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8(03)
[5]中非裂谷系前寒武系基岩油气成藏组合[J]. 窦立荣,王景春,王仁冲,魏小东.  地学前缘. 2018(02)
[6]常规测井评价复杂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的方法与应用——以莺歌海盆地黄流组储层为例[J]. 何胜林,张海荣,马文宏,吴进波.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7(06)
[7]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核磁共振测井评价方法[J]. 王振林,毛志强,孙中春,王志维,赵培强.  断块油气田. 2017(06)
[8]灰色关联分析法在板桥中区储层分类评价中的应用[J]. 赵金玲.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7(08)
[9]东营凹陷盐家地区沙四上亚段砂砾岩储层分类评价方法[J]. 李桥,王艳忠,操应长,程鑫.  沉积学报. 2017(04)
[10]致密砂岩储层差异性成岩演化对孔隙度演化定量表征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63储层为例[J]. 张茜,孙卫,杨晓菁,李浩.  石油实验地质. 2017(01)

硕士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召30井区盒8段储层特征研究[D]. 刘荞菲.成都理工大学 2016
[2]乍得Bongor盆地Baobab地区下白垩统Prosopis组沉积相特征研究[D]. 欧阳雪琪.成都理工大学 2016
[3]乍得H区Bongor盆地Great Baobab油田储层特性研究[D]. 张辰.东北石油大学 2015
[4]Bongor盆地反转构造特征及其与油气聚集关系[D]. 许长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



本文编号:30114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0114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0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