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中原油田文79南断块储层结构特征与剩余油分布规律

发布时间:2021-02-02 17:36
  文79南块位于东濮凹陷文留构造文79断块的南端。该区油藏相对整装,断裂相对不发育。目前该区采出程度较低,剩余油调整潜力巨大。储层结构非均质性复杂,储层变化较大,导致油井见水困难或水淹较快,使得研究区采收率较低。因此,本论文期望通过对储层内部结构的解剖,弄清楚储层非均质性和流体差异流动,为该区挖潜剩余油提供参考。本论文以沙二下亚段为研究对象,在沉积认识基础上,基于岩心观察描述和沉积模拟实验,构建了本区的沉积模式。在模式的指导下,运用测井资料进行了储层内部结构解剖,建立了储层内部结构模型。然后,基于储层物性特征,分析了储层差异流动机制。再运用动态开发资料,采用“静态分析预测,动态检验验证”的思路,识别储层优势流动通道。最后,在储层内部结构分析、流体差异流动规律和储层优势流动通道分析的基础上,对剩余油进行了总结,预测剩余油富集区,提出相应的开发措施。本文取得的主要成果认识如下:1、研究区沉积为浅水水下沉积,其沉积不同于一般以分流河道为骨架的具有统一的分流体系的三角洲,而是一种以单一朵体为基本单元的叠覆沉积模式。储层内部结构主要发育孤立朵体、侧叠朵体和纵叠朵体三种叠覆样式,而依朵体接触关系可区... 

【文章来源】:长江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10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原油田文79南断块储层结构特征与剩余油分布规律


论文研究思路图

域构造,南区,位置图,概况


图 2-1 文 79 南区域构造位置图Figure 2-1 Regional structure location of Wen 79 South Block2.1 工区概况

测井曲线,地层柱状图,文献调研,岩心观察


图 2-2 文 79 南地层柱状图Figure 2-2 Stratigraphic column of Wen 79 South Block文献调研与工区资料分析,结合岩心观察描述、测井曲线特征研究,认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整合带内部结构精细表征及其地质意义[J]. 林志鹏,单敬福,陈乐,孙千军,张坦.  地质科技情报. 2018(01)
[2]基于地貌形态学交融的现代曲流河道迁移构型表征[J]. 林志鹏,单敬福,陈乐,孙千军,王义武,汪菲.  沉积学报. 2018(03)
[3]三角洲平原亚相储层砂体静态连通性定量表征——以松辽盆地肇州油田扶余油层为例[J]. 张云峰,刘宗堡,赵容生,刘云燕.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7(06)
[4]基于单成因砂体的三角洲前缘油水运动规律——以渤海湾盆地Z油田东营组二段下亚段为例[J]. 韩雪芳,颜冠山,刘宗宾,宋洪亮,王欣然.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7(02)
[5]Forming Condition and Geology Prediction Techniques of Deep Clastic Reservoirs[J]. QIAN Wendao,YIN Taiju,ZHANG Changmin,HOU Guowei,HE Miao,Xia Min,Wang Hao.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2017(S1)
[6]分流河道内砂体沉积特征及定量参数——以鄱阳湖赣江三角洲为例[J]. 李燕,金振奎,高白水,石良,李桂仔.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6(02)
[7]水动力数值模拟的河控三角洲分支河道演化研究[J]. 王杨君,尹太举,邓智浩,程钊.  地质科技情报. 2016(01)
[8]中—高含水期低渗透储层优势渗流通道研究——以温米油田温西一区块三间房组储层为例[J]. 惠钢,王友净,李佳鸿,康波,葛启兵,戴立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5(06)
[9]优势渗流通道识别与精确描述[J]. 王鸣川,石成方,朱维耀,丁乐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6(01)
[10]鄱阳湖浅水三角洲分支河道分布特征[J]. 孙廷彬,国殿斌,李中超,王玲,尹楠鑫,李胜玉.  岩性油气藏. 2015(05)

博士论文
[1]三角洲外前缘砂体结构及生产动态响应规律研究[D]. 李伟才.中国地质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水驱砂岩油藏优势渗流通道识别研究[D]. 巴忠臣.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4
[2]叠覆式浅水三角洲砂体内部结构及其对开发的影响[D]. 蔡文.长江大学 2012
[3]文79南断块精细油藏描述研究[D]. 张芳.中国石油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0150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0150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8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