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鼋头渚景区岩质边坡崩塌形成机制及防治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3 17:19
崩塌地质灾害是苏南低山丘陵地区岩质边坡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之一。在对无锡鼋头渚景区沿湖景观路崩塌危岩体开展应急调查与测绘的基础上,文章对崩塌危岩体地质背景条件和灾害特征进行了描述,并采用赤平投影法对危岩体结构面组合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深入研究崩塌灾害形成原因与破坏模式后,提出采用危岩清除+钢筋混凝土肋柱锚固+挂网喷射混凝土护面+系统截排水+纳入群测群防应急体系的综合防治对策,为苏南丘陵地区同类型软硬互层岩质边坡崩塌灾害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参考。
【文章来源】: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20,31(01)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崩塌灾害调查点现状图
陡崖岩性由泥盆系中下统茅山群厚层-中厚层状石英砂岩夹多层薄层粉砂质泥岩组成,走向近N-S走向,岩层产状为95°~118°∠28°~36°,发育两组皆与岩层走向呈大交角的斜交控制性结构面,从坡地贯通至坡顶,局部见少量泥质充填,结合性差。陡崖顶部距边约0.5 m处建有约1 m宽的水泥道通向南面不远处的华佗寺,陡崖上部厚约2~3 m岩体外凸约1~2 m呈悬空状,被水平与垂直发育的裂隙切割成碎块状(图2),陡崖岩体发育的两组控制性节理面组成X型共轭节理将陡坡反倾岩体切割成孤立的块石堆积体(图3),陡崖下部为近似直立状陡崖,稍微向岩体内部凹进形成凹腔。由于陡崖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陡崖下部硬质岩石和软质岩石相间出现,软硬不均,强度及风化差异大,在强降雨或连续降雨及不合理的工程活动影响下,会出现小型崩塌灾害。(2) 结构面特征
本陡崖带调查区岩体的稳定性直接受控于岩体结构面的发育状况。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发现,调查区陡崖带上部岩体走向型与倾向型垂直节理裂隙很发育,尤其是顶部外凸悬空的岩体被切割成碎块状;陡崖岩体主要发育有两组陡倾斜交节理面,为两组控制性优势结构面,J1:150°~160°∠82°、J2:185°~200°∠79°(见图3),走向皆与陡崖走向呈大角度斜交延伸向坡内,从底部至顶部贯通性好,少量充填泥质胶结,结合性差,裂隙透水性较好,进一步发展两组节理面将形成“X”型共轭节理,会把该处陡崖带危岩体切割成多层孤立的块状堆积体,而且坡脚基座存在软弱泥岩,随着泥岩遇水软化崩解,上部危岩体易发生局部或整体倾倒式及后缘拉裂-底部滑移式崩塌灾害。(3) 软弱岩层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软弱夹层顺层岩质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分析[J]. 廖德武,程娟.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19(02)
[2]降雨入渗对非饱和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研究[J]. 翁新海,王家鹏. 科技通报. 2018(02)
[3]湖北鹤峰红莲池铁矿反倾岩坡崩塌破坏特征及形成机理分析[J]. 王章琼,晏鄂川,刘骏,任旭斌.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6(03)
[4]重庆南川甑子岩山体崩塌机制研究[J]. 冯振,陈云霞,李滨,贺凯,高杨,朱赛楠.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6(01)
[5]降雨诱发滑坡的水文地质因素分析[J]. 薛晓辉,李常茂,孙强,刘盛辉. 科技通报. 2015(09)
[6]危岩崩塌灾害研究现状与趋势[J]. 陈洪凯,董平,唐红梅.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6)
[7]基于赤平投影的岩质边坡失稳模式分析及程序实现[J]. 罗雪娇,卢晓春,李应周,陈波.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8]塑流-拉裂式崩塌机制及评价方法[J]. 王根龙,伍法权,祁生文,于国强,苏天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3(S1)
[9]基于极射赤平投影的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和防治措施[J]. 刘洪,陈福春.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12(03)
[10]重庆武隆鸡尾山危岩体形成与崩塌成因分析[J]. 刘传正. 工程地质学报. 2010(03)
博士论文
[1]高陡边坡危岩体稳定性、运动特征及防治对策研究[D]. 刘卫华.成都理工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16879
【文章来源】: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20,31(01)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崩塌灾害调查点现状图
陡崖岩性由泥盆系中下统茅山群厚层-中厚层状石英砂岩夹多层薄层粉砂质泥岩组成,走向近N-S走向,岩层产状为95°~118°∠28°~36°,发育两组皆与岩层走向呈大交角的斜交控制性结构面,从坡地贯通至坡顶,局部见少量泥质充填,结合性差。陡崖顶部距边约0.5 m处建有约1 m宽的水泥道通向南面不远处的华佗寺,陡崖上部厚约2~3 m岩体外凸约1~2 m呈悬空状,被水平与垂直发育的裂隙切割成碎块状(图2),陡崖岩体发育的两组控制性节理面组成X型共轭节理将陡坡反倾岩体切割成孤立的块石堆积体(图3),陡崖下部为近似直立状陡崖,稍微向岩体内部凹进形成凹腔。由于陡崖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陡崖下部硬质岩石和软质岩石相间出现,软硬不均,强度及风化差异大,在强降雨或连续降雨及不合理的工程活动影响下,会出现小型崩塌灾害。(2) 结构面特征
本陡崖带调查区岩体的稳定性直接受控于岩体结构面的发育状况。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发现,调查区陡崖带上部岩体走向型与倾向型垂直节理裂隙很发育,尤其是顶部外凸悬空的岩体被切割成碎块状;陡崖岩体主要发育有两组陡倾斜交节理面,为两组控制性优势结构面,J1:150°~160°∠82°、J2:185°~200°∠79°(见图3),走向皆与陡崖走向呈大角度斜交延伸向坡内,从底部至顶部贯通性好,少量充填泥质胶结,结合性差,裂隙透水性较好,进一步发展两组节理面将形成“X”型共轭节理,会把该处陡崖带危岩体切割成多层孤立的块状堆积体,而且坡脚基座存在软弱泥岩,随着泥岩遇水软化崩解,上部危岩体易发生局部或整体倾倒式及后缘拉裂-底部滑移式崩塌灾害。(3) 软弱岩层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软弱夹层顺层岩质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分析[J]. 廖德武,程娟.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19(02)
[2]降雨入渗对非饱和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研究[J]. 翁新海,王家鹏. 科技通报. 2018(02)
[3]湖北鹤峰红莲池铁矿反倾岩坡崩塌破坏特征及形成机理分析[J]. 王章琼,晏鄂川,刘骏,任旭斌.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6(03)
[4]重庆南川甑子岩山体崩塌机制研究[J]. 冯振,陈云霞,李滨,贺凯,高杨,朱赛楠.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6(01)
[5]降雨诱发滑坡的水文地质因素分析[J]. 薛晓辉,李常茂,孙强,刘盛辉. 科技通报. 2015(09)
[6]危岩崩塌灾害研究现状与趋势[J]. 陈洪凯,董平,唐红梅.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6)
[7]基于赤平投影的岩质边坡失稳模式分析及程序实现[J]. 罗雪娇,卢晓春,李应周,陈波.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8]塑流-拉裂式崩塌机制及评价方法[J]. 王根龙,伍法权,祁生文,于国强,苏天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3(S1)
[9]基于极射赤平投影的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和防治措施[J]. 刘洪,陈福春.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12(03)
[10]重庆武隆鸡尾山危岩体形成与崩塌成因分析[J]. 刘传正. 工程地质学报. 2010(03)
博士论文
[1]高陡边坡危岩体稳定性、运动特征及防治对策研究[D]. 刘卫华.成都理工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168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016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