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武夷新区地下水化学特征与成因分析
发布时间:2021-02-09 13:52
2014年5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将南平市人民政府驻地迁至建阳区。而武夷新区作为迁移后南平地区中心,将建设成为闽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对水资源需求的增加,进而导致水质发生不可逆转的恶化。因此,对武夷新区的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与其形成规律的研究以及地下水水质评价就成为该地区建设与发展的决定性环节。本文基于“武夷新区1:5万地质环境调查”项目,对武夷新区20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进行了区域调查,并利用项目采集收集的69件来自不同含水层的样品数据,通过各水质指标的统计特征分析,结合水化学类型、离子比例关系分析、Gibbs图、Piper图等,研究武夷新区不同含水系统地下水的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并进一步对该地区地下水的水质进行综合评价。调查发现,武夷新区发育有元古代、中生代及第四系的地层,地貌类型可分为四类。并将研究区地下水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三叠-白垩系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变质岩类基岩裂隙水、侵入岩类基岩裂隙水以及断裂(构造)脉状水等五类。该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则以低TDS的HCO3-Cl-Ca-Na型和HCO3-Ca型水为主,地...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科学研究现状
1.2.2 研究区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条件
2.1.1 交通经济
2.1.2 气象水文
2.2 地形(地貌)
2.2.1 地形地貌
2.2.2 区内地貌形成演化简史
2.3 区域地质条件
2.3.1 地层
2.3.2 侵入岩
2.3.3 构造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
3.1 地下水类型与富水程度
3.1.1 松散岩类孔隙水
3.1.2 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
3.1.3 变质岩类基岩裂隙水
3.1.4 侵入岩类基岩裂隙水
3.1.5 断裂(构造)脉状水
3.2 地下水赋存条件和分布规律
3.2.1 地形地貌因素
3.2.2 地层岩性因素
3.2.3 地质构造因素
3.2.4 降水因素
3.3 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3.3.1 第四系地下水补径排特征
3.3.2 三叠系-白垩系地下水补径排特征
3.3.3 变质岩及侵入岩地下水补径排特征
3.3.4 断裂(构造)脉状水补径排特征
3.4 地下水流量动态变化特征
3.4.1 基岩风化裂隙下降泉
3.4.2 断裂脉状泉
3.4.3 构造裂隙泉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4.1 研究区地表水水化学特征
4.2 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4.2.1 第四系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4.2.2 三叠系-白垩系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4.2.3 变质岩类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4.2.4 侵入岩类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4.2.5 断裂(构造)脉状水水化学特征
4.3 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成因分析
4.3.1 地下水TDS与各主要离子相关性分析
4.3.2 Piper三线图解
4.3.3 Gibbs图解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下水水质评价
5.1 评价依据
5.2 地下水水质单因子评价
5.2.1 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
5.2.2 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
5.2.3 变质岩类基岩裂隙水
5.2.4 侵入岩类基岩裂隙水
5.2.5 断裂(构造)脉状水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沁河冲洪积扇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J]. 刘江涛,蔡五田,曹月婷,蔡月梅,边超,吕永高,陈远铭. 环境科学. 2018(12)
[2]北京平谷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J]. 姜体胜,曲辞晓,王明玉,胡波.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7(11)
[3]尼洋河流域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 张涛,蔡五田,李颖智,张智印,耿婷婷,边超,赵淼,蔡月梅. 环境科学. 2017(11)
[4]保定市水资源现状以及发展方向分析[J]. 王春景.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7(06)
[5]清水江流域岩石风化特征及其碳汇效应[J]. 吕婕梅,安艳玲,吴起鑫,吴永贵. 环境科学. 2016(12)
[6]水化学和环境同位素在示踪枣庄市南部地下水硫酸盐污染源中的应用[J]. 马燕华,苏春利,刘伟江,朱亚鹏,李俊霞. 环境科学. 2016(12)
[7]福建武夷新区地下水分布特征探讨[J]. 陈爱孙. 福建地质. 2015(01)
[8]地下水流系统特征——以白垩系地下水盆地为例[J]. 赵振宏,侯光才,王冬,陶正平,李瑛. 地下水. 2007(03)
[9]三线图解及其水文地质解释[J]. 王瑞久. 工程勘察. 1983(06)
硕士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分析[D]. 王璐晨.吉林大学 2017
[2]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及预警研究[D]. 安永凯.吉林大学 2016
[3]多元统计方法在张掖盆地地下水水化学分布规律研究中的应用[D]. 卢颖.河北地质大学 2016
[4]格尔木河流域地下水化学演化规律和水循环模式[D]. 王宇航.长安大学 2014
[5]柳林泉域岩溶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形成演化规律[D]. 魏晓鸥.太原理工大学 2013
[6]青海省诺木洪地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D]. 李小等.长安大学 2012
[7]风沙滩地区地下水水化学演化规律及优化开采模式研究[D]. 顾小凡.长安大学 2011
[8]南平市城市风貌特色构建研究[D]. 张峰.重庆大学 2010
[9]盐池地区地下水化学成分演化规律研究[D]. 窦妍.长安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25732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科学研究现状
1.2.2 研究区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条件
2.1.1 交通经济
2.1.2 气象水文
2.2 地形(地貌)
2.2.1 地形地貌
2.2.2 区内地貌形成演化简史
2.3 区域地质条件
2.3.1 地层
2.3.2 侵入岩
2.3.3 构造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
3.1 地下水类型与富水程度
3.1.1 松散岩类孔隙水
3.1.2 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
3.1.3 变质岩类基岩裂隙水
3.1.4 侵入岩类基岩裂隙水
3.1.5 断裂(构造)脉状水
3.2 地下水赋存条件和分布规律
3.2.1 地形地貌因素
3.2.2 地层岩性因素
3.2.3 地质构造因素
3.2.4 降水因素
3.3 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3.3.1 第四系地下水补径排特征
3.3.2 三叠系-白垩系地下水补径排特征
3.3.3 变质岩及侵入岩地下水补径排特征
3.3.4 断裂(构造)脉状水补径排特征
3.4 地下水流量动态变化特征
3.4.1 基岩风化裂隙下降泉
3.4.2 断裂脉状泉
3.4.3 构造裂隙泉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4.1 研究区地表水水化学特征
4.2 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4.2.1 第四系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4.2.2 三叠系-白垩系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4.2.3 变质岩类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4.2.4 侵入岩类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4.2.5 断裂(构造)脉状水水化学特征
4.3 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成因分析
4.3.1 地下水TDS与各主要离子相关性分析
4.3.2 Piper三线图解
4.3.3 Gibbs图解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下水水质评价
5.1 评价依据
5.2 地下水水质单因子评价
5.2.1 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
5.2.2 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
5.2.3 变质岩类基岩裂隙水
5.2.4 侵入岩类基岩裂隙水
5.2.5 断裂(构造)脉状水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沁河冲洪积扇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J]. 刘江涛,蔡五田,曹月婷,蔡月梅,边超,吕永高,陈远铭. 环境科学. 2018(12)
[2]北京平谷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J]. 姜体胜,曲辞晓,王明玉,胡波.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7(11)
[3]尼洋河流域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 张涛,蔡五田,李颖智,张智印,耿婷婷,边超,赵淼,蔡月梅. 环境科学. 2017(11)
[4]保定市水资源现状以及发展方向分析[J]. 王春景.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7(06)
[5]清水江流域岩石风化特征及其碳汇效应[J]. 吕婕梅,安艳玲,吴起鑫,吴永贵. 环境科学. 2016(12)
[6]水化学和环境同位素在示踪枣庄市南部地下水硫酸盐污染源中的应用[J]. 马燕华,苏春利,刘伟江,朱亚鹏,李俊霞. 环境科学. 2016(12)
[7]福建武夷新区地下水分布特征探讨[J]. 陈爱孙. 福建地质. 2015(01)
[8]地下水流系统特征——以白垩系地下水盆地为例[J]. 赵振宏,侯光才,王冬,陶正平,李瑛. 地下水. 2007(03)
[9]三线图解及其水文地质解释[J]. 王瑞久. 工程勘察. 1983(06)
硕士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分析[D]. 王璐晨.吉林大学 2017
[2]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及预警研究[D]. 安永凯.吉林大学 2016
[3]多元统计方法在张掖盆地地下水水化学分布规律研究中的应用[D]. 卢颖.河北地质大学 2016
[4]格尔木河流域地下水化学演化规律和水循环模式[D]. 王宇航.长安大学 2014
[5]柳林泉域岩溶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形成演化规律[D]. 魏晓鸥.太原理工大学 2013
[6]青海省诺木洪地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D]. 李小等.长安大学 2012
[7]风沙滩地区地下水水化学演化规律及优化开采模式研究[D]. 顾小凡.长安大学 2011
[8]南平市城市风貌特色构建研究[D]. 张峰.重庆大学 2010
[9]盐池地区地下水化学成分演化规律研究[D]. 窦妍.长安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257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025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