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宁南盆地丁家二沟剖面古近纪-新近纪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发布时间:2021-02-11 17:24
  青藏高原东北缘弧形构造带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及其构造地貌定型时限的关键区域,国内外众多学者从构造解析、构造热年代学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由于缺乏精确的构造年代学依据,使得研究者对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弧形构造带发育的起始时限、定型时间、演化过程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仍存在诸多争议。宁南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弧形构造带的最前缘,是由清水河盆地、红寺堡盆地以及夹持于二者之间烟筒山构造带组成,共同记录了青藏高原晚新生代的隆升过程及其气候变化信息。论文以宁南盆地丁家二沟典型剖面为研究对象,对剖面露头进行详细的实测、统计和分析,综合利用沉积学研究的多种手段,划分剖面的沉积相及沉积旋回,搞清剖面地层接触关系,分析不整合前后沉积物源的变化,在地层划分与对比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古地磁研究成果,确定沉积界面转换的精确时限,从沉积角度响应了青藏高原隆升向东推挤影响到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的起始时限及发展过程。研究取得的主要认识包括:(1)青藏高原东北缘自古近系寺口子组至新近系干河沟组,经历了一期完整的湖进至湖退沉积充填过程;寺口子组以冲积扇体砾岩、砂岩为主,代表了湖盆充填初期的沉积特征;清水营...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宁南盆地丁家二沟剖面古近纪-新近纪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图2-1青藏高原东北缘晚新生代地层时代对比??2.2.3彰恩堡组??恩堡组,红、红、,上土逐

卫星影像,实测剖面,宁南,地质填图


近于平行的子剖面组成,总长度约为9600多米。其中,子剖面AA'、BB'主要为寺口??子组地层;子剖面CC'主要为清水营组地层;子剖面DD'主要为彰恩堡组地层;子剖??面EE'主要为干河沟组地层(图3-1)。??图3-1研究区区域地质简图及实测剖面位置??新生代地层在宁夏南部地区广泛出露,但由于断层的错断和第四系黄土的覆盖变得较??为破碎,经过详细的野外踏勘,结合卫星影像和大比例尺地质填图,进而选定了宁南盆地??丁家二沟区域露头作为典型实测剖面进行实测研究。该实测剖面完整包含了新生代古近??15??

沉积序列,沉积序列,剖面,照片


一寺口子组沉积序列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青藏高原隆升阶段性[J]. 方小敏.  科技导报. 2017(06)
[2]Paleoaltimetry reconstructions of the Tibetan Plateau:progress and contradictions[J]. Tao Deng,Lin Ding.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15(04)
[3]青藏高原隆升对中国构造-地貌形成、气候环境变迁与古人类迁徙的影响[J]. 葛肖虹,刘俊来,任收麦,袁四化.  中国地质. 2014(03)
[4]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断裂带晚新生代构造变形[J]. 王伟涛,张培震,郑德文,庞建章.  地学前缘. 2014(04)
[5]青藏高原东北缘寺口子剖面碎屑锆石示踪及其构造意义[J]. 王伟涛,郑德文,庞建章.  地质学报. 2013(10)
[6]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断裂带新生代构造演化[J]. 施炜,刘源,刘洋,陈鹏,陈龙,岑敏,黄兴富,李恒强.  地学前缘. 2013(04)
[7]青藏高原新生代隆升研究现状[J]. 张克信,王国灿,洪汉烈,徐亚东,王岸,曹凯,骆满生,季军良,肖国桥,林晓.  地质通报. 2013(01)
[8]宁夏南部新生代盆地沉积演化及其对青藏高原东北角构造变形的响应[J]. 王伟涛.  国际地震动态. 2012(10)
[9]东昆仑造山带多期隆升历史的地质热年代学证据[J]. 陈宣华,Michael W.MCRIVETTE,李丽,尹安,蒋荣宝,万景林,李会军.  地质通报. 2011(11)
[10]青藏高原新生代构造隆升阶段的时空格局[J]. 王国灿,曹凯,张克信,王岸,刘超,孟艳宁,徐亚东.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1(03)

博士论文
[1]六盘山地区中新生代构造事件及沉积响应[D]. 林秀斌.浙江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0294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0294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0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