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苗儿山花岗岩型铀矿床成矿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8 23:40
苗儿山铀矿田产出大量花岗岩型铀矿床,如沙子江、双滑江、孟公界及张家矿床等。本文通过对苗儿山花岗岩铀矿区大地构造背景、地层、构造、岩(脉)体、矿床地质及流体演化等进行详细研究,揭示了铀成矿的动力源、热源、流体源及铀的“源、运、储、变”机制,并构建了该区花岗岩型铀矿的成矿模式。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通过对研究区地层含铀性的分析,认为富铀的震旦系陡山沱组、寒武系清溪组地层提供铀的能力较强,是铀成矿的重要铀源之一。(2)研究区应力场由印支期近南北向挤压向燕山早期的北西南东向挤压变化,燕山晚期及以后,应力场转变为北西南东向的拉张为主。NNE、NE向两组构造最为发育,是主成矿构造。新资断裂为区域一级切壳断裂,对铀矿床的形成极为重要。不仅控制了断陷红盆的形成,并与次级断裂共同控制了铀矿床的形成。(3)系统厘定了研究区各岩体的成岩年龄,深入剖析了各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性质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研究区加里东期岩基SIMS锆石U-Pb年龄为417.9±2.3Ma,为加里东期岩浆脉动累积式侵位第3阶段的产物;香草坪、豆乍山及张家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23.9±1.3Ma、216.0±...
【文章来源】: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19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毕业论文技术路线图
2 区域地质背景2.1 大地构造(1)大地构造位置研究区位于扬子地块东南部铀成矿省雪峰山-摩天岭铀成矿带东南部(於崇文等,2009;张金带等,2014)。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扬子陆块湘中-桂北被动陆缘褶冲带的苗儿山-越城岭隆起地块中(图 2.1)。区域地质发展史上经历了前泥盆纪裂谷海槽演化、泥盆纪-三叠纪中期大陆形成、晚三叠世-新生代陆源活动等三大发展阶段。准地台沉积阶段奠定了目前构造格局,三叠纪以后的陆缘活动带沉积阶段是以块断运动为特征,燕山期地壳活动最强烈,研究区多次遭受构造作用,不仅是早成的构造得到改造和扩大,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构造,并伴随岩浆侵入,以沿越城岭岩体东缘隐伏深断裂侵入为主,不仅增加了主要铀源,也使该区成为具异常地热的古地热场区,对地层中铀矿化提供了重要改造条件。
23图 2.2 华南-苗儿山地区大地构造演化及岩石成因模式图(据 Li Z X et al., 2010;舒良树等,2012;Zhao K D et al., 2013;孙劲松,2013 等修改;其中,250~220Ma 的岩浆活动为本次研究成果,而 220~50Ma 以来的大地构造演化及岩石成因模式图见图 6.8)
本文编号:3040271
【文章来源】: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19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毕业论文技术路线图
2 区域地质背景2.1 大地构造(1)大地构造位置研究区位于扬子地块东南部铀成矿省雪峰山-摩天岭铀成矿带东南部(於崇文等,2009;张金带等,2014)。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扬子陆块湘中-桂北被动陆缘褶冲带的苗儿山-越城岭隆起地块中(图 2.1)。区域地质发展史上经历了前泥盆纪裂谷海槽演化、泥盆纪-三叠纪中期大陆形成、晚三叠世-新生代陆源活动等三大发展阶段。准地台沉积阶段奠定了目前构造格局,三叠纪以后的陆缘活动带沉积阶段是以块断运动为特征,燕山期地壳活动最强烈,研究区多次遭受构造作用,不仅是早成的构造得到改造和扩大,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构造,并伴随岩浆侵入,以沿越城岭岩体东缘隐伏深断裂侵入为主,不仅增加了主要铀源,也使该区成为具异常地热的古地热场区,对地层中铀矿化提供了重要改造条件。
23图 2.2 华南-苗儿山地区大地构造演化及岩石成因模式图(据 Li Z X et al., 2010;舒良树等,2012;Zhao K D et al., 2013;孙劲松,2013 等修改;其中,250~220Ma 的岩浆活动为本次研究成果,而 220~50Ma 以来的大地构造演化及岩石成因模式图见图 6.8)
本文编号:30402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040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