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彭州雷口坡组白云岩薄储层数值与物理模拟

发布时间:2021-02-20 10:25
  四川地区白云岩储层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由于该区地震资料的品质较差,储层厚度薄、发育模式多样,地震响应特征存在不确定性,难以进行精细储层刻画,识别预测难度较大。本文采用数值模拟与物理模拟相结合的正演方法对目标区域进行模拟分析。将研究区域采集到的地震资料以及测井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根据目的层的地震波速度、地层厚度、地球物理响应特征以及储层所在位置等因素归纳出几类不同的地层排列模式,并依据此设计出5列不同类型的地震模型。利用设计的模型进行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对采集得到的结果进行波长特征分析对比,可以得知上储层段中发育一二类优质储层时,靠近优质储层位置的地震反射能量会得到增强,当优质储层的发育位置靠近上储层段与中间隔层的边界时,容易产生“小波峰现象”;下储层段发育优质储层时会形成强波峰强波谷反射,优质储层欠发育时则会形成弱波峰弱波谷。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彭州雷口坡组白云岩薄储层数值与物理模拟


普光2井区鲕滩白云岩储层地质与地震响应特征正演模型(据裴磊,2011)

随机模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3-层进行了研究(见图1.1),认为其形成关键因素是形成应力场集中现象,进而导致断层、裂缝的形成,断层和裂缝则会导致振幅的减弱以及反射波组反射杂乱,于是产生具有“气烟囱”效应的典型礁滩相白云岩储层反射剖面[7-8]。图1.1普光2井区鲕滩白云岩储层地质与地震响应特征正演模型(据裴磊,2011)Fig.1.1DolostonereservoirgeologyandtheforwardmodelofseismicresponsecharacteristicsinPuguang2wellblockErtan图1.2随机模型I(据杨风丽,2008)Fig.1.2StochasticmodelI白云岩岩溶储层多见于塔里木地区,其特点是油藏储集丰富,但埋藏深度大,非均质性强,杨风丽等(2008)针对埋藏型、风化壳型、断裂型以及热液型四种岩溶储层构建了两个随机地质模型和一个实钻随机模型(见图1.2),并采用交错网格高阶差分模拟方法对三个模型进行正演模拟(见图1.3)。得出的结论为:地震波频率为20Hz与30Hz时,单层储层厚度在7m之下的为空白反射;单层储层厚度

剖面图,子波,剖面,频率


第1章绪论-4-在7m到14m之间的地震响应为弱反射或者波峰-波谷-波峰样式的串珠状反射,串珠状反射的能量和强度会随着填充物质地由松到紧而增强;单层储层厚度在14m之上的地震响应则为波峰-波谷-波峰样式的串珠状反射,而串珠状反射的能量和强度会随着填充物质地由松到紧而减弱[9]。图1.3模型I在不同子波频率下的叠加及深度偏移剖面(据杨凤丽,2008)Fig.1.3SuperpositionanddepthmigrationprofileunderdifferentwaveletfrequencyofmodelI张旭光(2012)深入研究了玉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通过模型正演以及地震属性提取方法确定了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的敏感参数:波阻抗可以区分围岩与储层段,强串珠、强振幅的溶洞型储层可以通过从常规地震数据体中提取的振幅以及振幅变化率来进行预测。而对于纵向上发育一套薄互层的情况则更为复杂,薄互层之间互相干涉,振幅表现为强、中、弱,围岩与储层薄互层调谐时则相干加强,围岩与储层薄互层不调谐时,则相干削弱。作者建议借鉴砂泥岩薄互层预测方法,对碳酸盐岩薄互层进行高分辨率目标处理以及地震反演特殊处理,再利用属性提取技术进行有效预测[10]。地震相技术是预测有效储层的重要手段之一。高改(2015)等将地震响应分析与地震相分析技术结合起来,利用地层参数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来划分地震相。对所研究目标区域的正演模拟得到的结果表明(如图1.4),当地震剖面出现纵波波阻抗降低,振幅减小,频率减弱,出现复波等情况时,很可能是白云岩储层发育带;而在白云岩欠发育带,波阻抗、频率、波形等不会有明显变化。由此确定波形以及振幅为该区域的“地震异常体”,即敏感值,利用得到的敏感值进行地震相划分,对白云岩储层的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正演模拟技术在白云岩薄储层预测研究中的应用[J]. 张强,王鑫,乐幸福,张建新.  物探与化探. 2018(05)
[2]川西龙门山前雷口坡组四段储层特征及形成机理[J]. 王琼仙,宋晓波,王东,隆轲.  石油实验地质. 2017(04)
[3]白云岩储层地震相分析技术研究与应用[J]. 高改,雒文杰,张盟勃,蔡克汉,黄黎刚.  四川地质学报. 2015(04)
[4]川西地区雷口坡组沉积与其顶部风化壳储层特征[J]. 唐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3(01)
[5]玉北地区碳酸盐岩储层地震响应特征研究[J]. 张旭光.  石油物探. 2012(05)
[6]川东北地区台地边缘礁、滩气藏沉积与储层特征[J]. 郭彤楼.  地学前缘. 2011(04)
[7]普光气田飞仙关组鲕滩白云岩储层预测[J]. 裴磊.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1(02)
[8]塔中白云岩岩溶储层地震正演模拟及其响应[J]. 杨风丽,吴建勋,董良国.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12)
[9]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储层基本特征[J]. 罗平,张静,刘伟,宋金民,周刚,孙萍,王道串.  地学前缘. 2008(01)
[10]气烟囱效应——礁滩相岩性气藏的典型地震响应特征[J]. 刘殊,范菊芬,曲国胜,郭旭升.  天然气工业. 2006(11)



本文编号:30426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0426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e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