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赣西北地区海相页岩气保存条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0 15:01
  保存条件对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的勘探有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解释各因素对海相页岩气保存条件的影响机理,明确赣西北修武盆地页岩气保存条件并优选有利区,研究从页岩及其顶底板、构造样式、断裂及剥蚀区三方面,基于区域地质概况、测井录井资料及前人研究,结合覆压渗透率、吸附甲烷前后渗透率、自发渗吸、三轴卸载实验等分析测试,分析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区块及修武盆地,总结影响模式及保存条件评价标准,最终应用于赣西北地区修武盆地,分区评价页岩气保存条件、明确有利区。结果表明,页岩输导能力的各向异性和顶底板与页岩的物性差异,使页岩顶底板对页岩气产生物性封闭;页岩及其顶底板同时对页岩气起封闭作用。构造样式对于页岩气保存条件的作用表现在埋深、构造变形强度两方面:构造变形强度小、埋深适宜的宽缓负向构造样式核部、具良好封盖的宽缓正向构造样式顶部有利于页岩气富集。断裂及剥蚀区的发育使地层孔径、温度、压力等条件发生变化,从页岩气流动方式和渗流动力对页岩气保存条件产生影响。对于赣西北地区修武盆地海相页岩气保存条件的评价表明,赣西北地区海相页岩气有利层位为下寒武统观音堂组—王音铺组;页岩气有利区主要分布在埋深适中、构造变形强度较小...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图文】:

赣西北地区海相页岩气保存条件研究


焦石坝区块构造样式[3]

技术路线图,页岩,保存条件,构造变形


第1章绪论-8-验、三轴卸载实验、包裹体分析,共计7种分析测试、近400样次,并搜集了部分文献资料中的数据作为辅助支撑。根据页岩气成藏理论对各项地质资料和实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绘制图表24幅,完成硕士论文1份(表1.1)。图1.7研究技术路线图Figure1.7Thetechnologyroadmapofthisresearch在以上工作量基础上获得以下主要成果认识:(1)页岩输导能力的各向异性及顶底板与页岩的物性差异,使页岩顶底板对页岩气产生物性封闭;页岩吸附能力可加强其自封闭性,且随埋深增大而增强;页岩及其顶底板同时对页岩气起封闭作用。(2)构造样式对于页岩气保存条件的作用表现在埋深、构造变形强度两方面。埋藏深的页岩吸附能力强,埋藏浅于破裂埋深的页岩则易发生卸荷破裂。倾角越大、翼间角越小,构造变形强度越大,页岩气更倾向于扩散、渗流;反之,则有利于页岩气原地富集。断裂及剥蚀区的发育从页岩气流动方式和渗流动力两方面影响页岩气保存条件。(3)赣西北地区修武盆地海相页岩气保存条件有利层位为下寒武统观音堂组—王音铺组;页岩气保存条件有利区主要位于埋深适中、构造变形弱的盆地中部。

等值线图,梨树,观音,修武


第2章区域地质概况-10-第2章区域地质概况2.1研究区位置赣西北地区坐落于江西省九江市,包括修武盆地、九瑞盆地、彭泽盆地,东邻鄱阳湖、南接九岭山、西连幕阜山、北靠长江,在构造上属于下扬子板块。修武盆地为主要研究对象,位于修武盆地修水—武宁向斜西部,现有江页1井和江页2井两口页岩气重点勘探井(图2.1)。修页1井和赣页1井则位于修武盆地罗洞向斜,为页岩气参数井。图2.1研究区位置及(A)观音堂组—王音铺组(B)新开岭组—梨树窝组底面构造等值线图Figure2.1GeologicallocationofstudyareaandstructuralcontoursofA)Guanyintang—WangyinpuFm.andB)Xinkailing—LishuwoFm.2.2沉积特征赣西北地区修武盆地位于下扬子板块,靠近下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交界[50-55]。下扬子地区在早寒武世发生大规模海侵,沉积了广泛分布于修武盆地的下寒武统观音堂组—王音铺组页岩(图2.2);随后的海退时期,使研究区沉积地层的粒度增大,逐渐转变为粉砂岩、砂岩等。至奥陶纪,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间板块活动频繁,水体进一步变浅。研究区的地层由碎屑岩沉积体系转变为碳酸盐岩沉积体系。下扬子地区于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再次发生大规模海侵。此时,赣西北地区修武盆地发育上奥陶统新开岭组—下志留统梨树窝组一段富有机质页岩(图2.3)[5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江西修武盆地早寒武世热液活动对有机质富集的影响[J]. 刘天琳,姜振学,刘伟伟,张昆,谢雪恋,阴丽诗,黄一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8(03)
[2]四川盆地西南缘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形成条件与有利区优选[J]. 何江林,刘伟,杨平,余谦,王剑,汪正江,陆俊泽,秦川.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7(03)
[3]我国南方海相页岩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及前景预测[J]. 翟刚毅,王玉芳,包书景,郭天旭,周志,陈相霖,王劲铸.  地球科学. 2017(07)
[4]涪陵页岩气田富集高产主控地质因素[J]. 郭旭升,胡东风,李宇平,魏志红,魏祥峰,刘珠江.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7(04)
[5]涪陵焦石坝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分析[J]. 冯建辉,牟泽辉.  中国石油勘探. 2017(03)
[6]页岩气运移机理和产能评价研究[J]. 张谦伟,张作安.  山东化工. 2017(09)
[7]渝东南地区常压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分析[J]. 何希鹏,高玉巧,唐显春,张培先,何贵松.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7(04)
[8]保存条件对四川盆地及周缘海相页岩气富集高产的影响机制[J]. 魏祥峰,李宇平,魏志红,刘若冰,余光春,王庆波.  石油实验地质. 2017(02)
[9]页岩储层组构特征对自发渗吸的影响[J]. 黄睿哲,姜振学,高之业,李宜润,张昆,张醒初,宁传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7(01)
[10]川东南綦江丁山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地质条件综合评价[J]. 魏祥峰,赵正宝,王庆波,刘珠江,周敏,张晖.  地质论评. 2017(01)

硕士论文
[1]北美前陆盆地的构造演化与沉积特征[D]. 邱开国.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



本文编号:30429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0429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5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