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云南香格里拉浪丁岩体锆石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

发布时间:2021-02-21 08:51
  香格里拉地区广泛分布印支期中-中酸性浅成-超浅成岩体,位于西斑岩带的浪丁岩体主要由角闪闪长玢岩、石英闪长玢岩、含辉石角闪闪长玢岩组成。锆石U-Pb年龄显示岩体侵位于206.4±3.9 Ma。其地球化学特征与埃达克岩相似:SiO2含量为56.66%~64.84%,平均60.42%; Eu异常不明显(Eu/Eu*为0.90~1.23,平均为1.08);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贫高场强元素;高Sr(490~1165×10-6,平均842×10-6)、Sr/Y(37.4~77.2,平均56.9)、La/Yb(21.7~28.4,平均25.6),低Y(13.1×10-6~17.4×10-6,平均14.6×10-6)、Yb(1.20×10-6~1.56×10-6,平均1.37×10-6)。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浪丁岩体形成于岛弧环境下,其形成与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壳板片的部... 

【文章来源】:地质通报. 2020,39(Z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云南香格里拉浪丁岩体锆石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


香格里拉地区印支期中酸性岩体分布略图(a,据参考文献[13]修改)和浪丁岩体地质简图(b)

锆石,年龄,阴极发光,岩体


本次获得的29颗锆石测试数据均分布于U-Pb一致线及其附近(图3-a)。29颗锆石中,有25颗锆石的206Pb/238U年龄位于201~232 M a之间,另外4颗锆石的206Pb/238U年龄分别为1004±8 M a、795±6 M a、772±8 M a、454±4 M a。剔除4颗年龄偏大的锆石后,另外25颗锆石均落在谐和线(图3-b)上,其中,有20颗锆石的206Pb/238U年龄位于221~232 M a之间,其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28.5±1.1 M a,有5颗锆石的206Pb/238U年龄位于201~210 M a之间,其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06.4±3.9 Ma。4颗年龄偏大的锆石可能为继承锆石或捕获锆石,表明岩浆过程中有古老地壳物质的加入。4.2 主量元素

玢岩,岩体,锆石,底图


浪丁岩体主量元素测试分析结果见表2,其Si O2含量为56.66%~64.84%,平均60.42%,属于中性岩类。在图4-a中,样品点落入闪长岩区域。Al2O3含量为13.9%~14.85%,平均为14.54%;Fe2O3为0.65%~2.18%,平均1.2%,Fe O为3.16%~6.15%,平均4.15%;C a O为2.42%~4.71%,平均4.1%;低T i O2(0.51%~0.89%,平均0.67%)、MgO(2.21%~4.89%,平均3.55%)、Mg#(49.5~59.54,平均54.02)、MnO(0.09%~0.17%)、P2O5(0.29%~0.79%,平均0.53%)。样品中N a2O为3.49%~5.33%,平均4.25%;K2O为3.76%~5.18%,平均4.33%。在AFC图解(图4-b)中,本次测试的样品点落入钙碱性系列,显示浪丁岩体成岩岩浆具有钙碱性的演化趋势。图4 浪丁岩体Zr/Ti O2-Si O2(a)(底图据参考文献[20])和AFC图解(b)(底图据参考文献[2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滇西香格里拉阿热岩体岩相学与矿物化学特征及意义[J]. 董毅,刘显凡,邓江红,任科法,李春辉,赵甫峰.  地质学报. 2013(04)
[2]中甸弧西斑岩带印支期中酸性侵入岩成因与成矿意义[J]. 董毅,刘显凡,邓江红,李春辉,易立文,邹金汐,黄玉篷.  中国地质. 2012(04)
[3]中甸岛弧成矿斑岩的锆石年代学及其意义[J]. 任江波,许继峰,陈建林.  岩石学报. 2011(09)
[4]滇西北格咱火山-岩浆弧斑岩成矿作用[J]. 李文昌,尹光侯,余海军,卢映祥,刘学龙.  岩石学报. 2011(09)
[5]西南“三江”格咱火山-岩浆弧中红山-属都蛇绿混杂岩带的厘定及其意义[J]. 李文昌,尹光候,卢映祥,王彦斌,余海军,曹晓民,张世权.  岩石学报. 2010(06)
[6]云南普朗复式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J]. 庞振山,杜杨松,王功文,曹毅.  地质通报. 2009(04)
[7]云南中甸地区两个斑岩铜矿容矿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以雪鸡坪和普朗斑岩铜矿床为例[J]. 冷成彪,张兴春,王守旭,秦朝建,苟体忠.  矿物学报. 2007(Z1)
[8]云南中甸地区雪鸡坪同碰撞石英闪长玢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意义[J]. 林清茶,夏斌,张玉泉.  地质通报. 2006(Z1)
[9]中甸岛弧带构造格架及斑岩铜矿前景[J]. 曾普胜,王海平,莫宣学,喻学惠,李文昌,李体刚,李红,杨朝志.  地球学报. 2004(05)
[10]三江地区义敦岛弧造山带演化和成矿系统[J]. 侯增谦,杨岳清,曲晓明,黄典豪,吕庆田,王海平,余金杰,唐绍华.  地质学报. 2004(01)



本文编号:30441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0441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1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