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基于SBAS-InSAR技术的地表形变监测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1 11:40
  地表沉降又称为地表沉陷或下沉,它是目前世界各大城市建设的一个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地质灾患引起的地表位移对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峻危害。因此,研究可靠的地表形变监控方法,实现对地表位移的高效监控和防治具有十分重大的应用价值。与传统的水准测量技术相比,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简称D-InSAR)和小基线集(Small Baseline Subset,简称SBAS)差分干涉处理技术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大范围和精度高等优势,已被普遍应用在广域地表形变监测中,为地质灾患监控与监测提供了一条高效可靠的途径。针对小基线集差分干涉技术(简称SBAS-InSAR)中的数据处理和形变监测性能问题,本文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基于InSAR相位组成模型,探索了各相位分量对D-InSAR形变监测精度的影响情况,结合仿真数据验证了D-InSAR处理性能提升的有效手段,并基于哨兵1号卫星数据反演了日本熊本地震引起的地表形变,形变反演结果与现有结果相接近。该部分内容为后续SBAS-InSAR处理奠定了... 

【文章来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SBAS-InSAR技术的地表形变监测方法研究


991年至今能用于D-InSAR测量的SAR系统

模式图,模式图,空间分辨率,产品


第一章 绪论接下来将详细介绍 2006 年至今发射的部分典型可用于 D-InSAR 研究的 SA。一)TerraSAR-XTerraSAR-X 于 2007 年 6 月 15 日顺利升空,该系统是由德国 DLR 和 EADS AstbH 共同研发的一颗地球观测卫星。TerraSAR-X 工作于 X 频段,并具有扫描等多种观测方式,如图 1.2 所示,其空间分辨率可高至 1m(聚束),幅宽可到 10扫描),因此可供应丰富的测绘带宽、空间分辨率和多极化模式的实测 SAR 数据rraSAR-X 系统的工作方式极为灵活,可高效完成在各种成像模式间的自由转具备数据实时下传和左右视测绘能力。TerraSAR-X 系统不仅能提供四种常规数据产品,还能提供丰富的增强级影像数据产品和地理信息产品。该系统与后的 TanDEM-X 系统形成编队系统,可应用于全球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Dvation Model,简称 DEM)生成、运动目标识别和地面形变场监测等领域。

模式图,系统成像,模式图,全球环境


图 1.3 Radarsat-2 系统成像模式图三)Sentinel-1Sentinel-1 于 2014 年 4 月 3 日发射升空,该卫星是欧空局在全球环境及安全监划框架下研制的新型 C 波段星载 SAR 系统。该系统的工作模式如图 1.4 所示,有较短的重访周期和高效的数据下传能力,为全球环境与安全监控(Glonitoring for Environment and Security,简称 GMES)项目的开展提供了有效支全天候全天时条件下,Sentinel-1 卫星星座系统预计能实现 1~3 天内对加拿大和地区进行大面积高效覆盖,并及时高效地对录取数据进行分发。Sentinel-1 卫星地表形变、冰川检测和洋流监控等灾患预防领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6年日本熊本地震破裂时空过程联合反演[J]. 蒋生淼,易磊,张旭,温扬茂.  地震学报. 2018(01)
[2]日本熊本MW7.0地震同震位移场和震源滑动模型反演[J]. 金明培,黎朕灵,汪荣江.  地震学报. 2017(06)
[3]高分三号卫星总体设计与关键技术[J]. 张庆君.  测绘学报. 2017(03)
[4]多准则约束的ICESat/GLAS高程控制点筛选[J]. 李国元,唐新明,张重阳,高小明,陈继溢.  遥感学报. 2017(01)
[5]基于SBAS时序分析的大同地面沉降与地下水活动研究[J]. 杨成生,刘媛媛,敖萌.  国土资源遥感. 2015(01)
[6]影响四轨法D-InSAR形变测量精度误差的相关性分析[J]. 余景波,刘国林,王肖露.  地震工程学报. 2013(02)
[7]轨道误差对InSAR数据处理的影响[J]. 杨红磊,彭军还,张丁轩,李淑慧.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2012(02)
[8]运城市地面沉降SBAS-InSAR监测和敏感性GIS分析[J]. 张静,张勤,曲菲霏.  上海国土资源. 2012(01)
[9]Three Gorges Dam stability monitoring with time-series InSAR image analysis[J]. Daniele PERISSIN,Fabio ROCCA.  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1(05)
[10]基于InSAR的西安地面沉降与地裂缝发育特征研究[J]. 赵超英,张勤,丁晓利,彭建兵,杨成生.  工程地质学报. 2009(03)

硕士论文
[1]基于SBAS技术的青藏铁路区冻土形变监测研究[D]. 李珊珊.中南大学 2012
[2]电离层和对流层中电波传播的相关问题研究[D]. 易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574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0574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e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