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蒙古弧地体南缘古生代构造演化:来自二连浩特地区沉积岩和花岗岩的证据

发布时间:2021-03-10 11:22
  中亚造山带夹持于北边的东欧—西伯利亚板块和南边的塔里木—华北板块之间,是地球历史中最大的增生型造山带之一。现有研究表明,它是新元古代—早中生代时期古亚洲洋演化的产物,由不同时代的岛弧、海山、微陆块等地质体经过多阶段的增生、碰撞等复杂的地质作用最终形成。目前,关于古亚洲洋最终闭合的时间和位置等关键地质问题仍未解决,因而严重制约到对中亚造山带构造地质演化的认识。内蒙古中部二连浩特地区位于争议较大的中亚造山带东段,涉及其中的乌利亚斯太大陆边缘和二连—贺根山蛇绿岩带两个次级构造单元。本论文研究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二连浩特地区古生代碎屑沉积岩的岩相学、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组成,以及岩浆岩的年代学、锆石Hf同位素组成、全岩地球化学特征等的研究,系统讨论了研究区古生代地层和岩浆岩的形成时代、源区物质组成及其形成时的大地构造背景。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贺根山洋发育过程中岩浆事件与沉积过程的响应机制,限定了贺根山洋盆发育的时间,从而明确了其与古亚洲洋演化的关系,并探讨了中亚造山带东段古生代的构造演化历史。二连浩特地区古生代的浅变质及未变质碎屑沉积岩分布广泛,岩性主要有长石砂岩...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8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中亚造山带的研究现状
        1.2.2 碎屑沉积岩锆石同位素研究现状
        1.2.3 花岗岩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5 项目依托及完成工作量
    1.6 研究成果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中亚造山带东段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2.2 区域地层
        2.2.1 古生代地层
        2.2.2 中-新生代地层
    2.3 区域岩浆岩
    2.4 区域变质岩及变质作用
    2.5 区域构造
第三章 查干敖包庙地区古生代碎屑沉积岩
    3.1 岩石学特征
    3.2 碎屑锆石U-Pb年代学
        3.2.1 锆石特征
        3.2.2 锆石定年结果
    3.3 碎屑锆石Hf同位素组成
    3.4 地层沉积时代
        3.4.1 乌宾敖包组的沉积时代
        3.4.2 泥鳅河组的沉积时代
        3.4.3 宝力高庙组的沉积时代
    3.5 源区物质组成
        3.5.1 上奥陶-中泥盆统砂岩
        3.5.2 上石炭-下二叠统砂岩
        3.5.3 下二叠统火山碎屑岩
    3.6 对构造环境的制约
    3.7 小结
第四章 崩巴图地区晚古生代碎屑沉积岩
    4.1 岩石学特征
    4.2 碎屑锆石U-Pb年代学
        4.2.1 锆石特征
        4.2.2 锆石定年结果
    4.3 碎屑锆石HF同位素
    4.4 地层沉积时代
    4.5 源区物质组成
    4.6 对构造环境的制约
    4.7 小结
第五章 二连浩特地区晚石炭-早二叠世花岗质岩浆活动
    5.1 岩相学特征
        5.1.1 布彦廷岩体
        5.1.2 敖瑞岩体
        5.1.3 伊希根岩体
    5.2 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
        5.2.1 布彦廷岩体
        5.2.2 敖瑞岩体
        5.2.3 伊希根岩体
    5.3 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3.1 布彦廷岩体
        5.3.2 敖瑞岩体
        5.3.3 伊希根岩体
    5.4 全岩Sr-Nd同位素组成
    5.5 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
    5.6 讨论
    5.7 小结
第六章 中亚造山带东段二连浩特地区古生代构造演化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分析方法
    附录2 内蒙古查干敖包庙地区碎屑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
    附录3 内蒙古查干敖包庙地区碎屑锆石LA-MC-ICPMS Hf同位素分析结果
    附录4 内蒙古崩巴图地区碎屑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
    附录5 内蒙古崩巴图地区碎屑锆石LA-MC-ICPMS Hf同位素分析结果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0745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0745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0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