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黄河三角洲现代生物遗迹的组成与分布特征

发布时间:2021-03-23 21:49
  本文选择黄河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地区的现代生物遗迹进行研究,观察和描述常见的现代生物遗迹的类型和形态,造迹生物的种类和造迹过程,以及相关的沉积底层和生态环境。并以螃蟹和沙蚕的三维重构图像为例,与类似的古代遗迹化石进行对比分析,总结黄河三角洲的现代生物遗迹群落,并分析现代生物遗迹与底层性质,沉积环境及生态环境的关系。主要取得了以下四个方面的进展:(1)详细描述了黄河三角洲(前三角洲除外)的现代生物遗迹,包括造迹生物18大类。主要为黄河三角洲平原中的泥甲虫、蝼蛄、红线虫、蜘蛛;黄河三角洲前缘中的日本大眼蟹、双齿围沙蚕、泥螺、跳跳鱼、鸟类、托氏昌螺、豆形拳蟹、红带织纹螺、秀丽织纹螺、竹蛏、四角蛤。(2)总结了黄河三角洲平原和黄河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中的现代生物遗迹群落,分别是:(1)淡水湿润沉积环境的泥甲虫觅食迹与红线虫觅食迹遗迹群落;(2)受潮水和河水影响的半咸水沉积环境的日本大眼蟹觅食迹,爬行迹与泥螺觅食迹遗迹群落;(3)潮汐控制的咸水沙泥质沉积环境的双齿围沙蚕爬行迹,居住潜穴与四角蛤潜穴遗迹群落。(3)现代生物遗迹群落的分布受沉积物粒度、暴露时间、盐度和水动力状况的共同影响。(4)通过... 

【文章来源】: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黄河三角洲现代生物遗迹的组成与分布特征


研究技术路线图

位置,黄河三角洲,地理,季风


2地理及沉积特征92地理及沉积特征2.1自然地理概况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高程4500m的雅拉达泽山以东的约古宗列曲,自西向东横穿中国大陆,流入渤海,形成黄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西缘(图2-1),地理坐标为118°11"-119°15",37°11"-38°13",属温带半湿润季风季候区。地势平坦,无自然屏障,季风影响明显,大陆度为65.4%。全年气候的主要特征:四季分明,干湿明显,年温适中、变幅较大。平均年降水量594.3mm,年平均蒸发量2049.4mm(4-6月最大,占全年45.2%),蒸发量为降水量的3.6倍。历年平均气温12.4℃,年极端最高39.9℃,极端最低-20.2℃;月平均最高温26.3℃(7月),最低温-3.6℃(1月),年较差29.9℃。无霜期历年平均217.8天,最多255天,最少191天。黄河三角洲的形成与发育演变与黄河作用、海洋作用密切相关(季汉成等,2004)。图2-1研究区位置图Fig.2-1ThelocationmapofstudyareaA-研究区在中国的位置;B-研究区卫星图;研究点①②③为黄河三角洲平原边滩沉积;研究点④为沼泽沉积;研究点⑤为黄河三角洲前缘潮沟沉积;研究点⑥⑧⑩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研究点⑦为分流间湾沉积;⑨为废弃河道沉积。

黄河三角洲,平原,粉砂


河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02.2沉积特征2.2.1黄河三角洲平原沉积特征现代黄河三角洲平原主要分为分流河道、废弃河道、堤岸、沼泽、盐碱滩和风成沉积等微环境。分流河道边滩沉积物由细粉砂、粘土组成,偶尔含泥砾,波痕十分发育,层理类型多样。废弃河道沉积物主要有两种:活动期沉积,以粉砂为主,含少量细沙;废弃期沉积,以泥质沉积为主。堤岸沉积物以粉砂为主。沼泽环境中以芦苇和杂草为主,主要沉积暗色淤泥,层理均被植物根破坏。盐碱滩沉积物主要是淤泥、粉砂质淤泥和粉砂质粘土。风成沉积一般形成小规模的风成沙丘、风成松土(林承焰等,1993;姜在兴等,1994;季汉成等,2004)。图2-2黄河三角洲平原典型沉积构造Fig.2-2CommonripplemarkinthedeltaplainofYellowRiverA-舌状波痕;B-直脊波痕2.2.2黄河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三角洲前缘主要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分流间湾、河口沙坝、远砂坝和三角洲前缘席状砂等微环境。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物较粗,以粉砂和细沙为主。水下天然堤位于水下分流河道两侧,近水下分流河道一侧较粗、较厚;远水下分流河道一侧逐渐变保水下分流间湾相当于潮坪环境,沉积物以粘土为主,含少量细沙和粉砂。河口沙坝沉积物主要由粉细砂组成,具有反粒序,波痕较发育,类型多样。前缘席状砂主要由极细砂-粗粉砂组成。远砂坝沉积物主要由粉砂组成,含少量细沙和粘土(林承焰等,1993;姜在兴等,1994;季汉成等,200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Palaeoecological Analysis of Trace Fossil Sinusichnus sinuosus from the Middle Triassic Guanling Formation in Southwestern China[J]. Mao Luo,Yi-Ming Gong,G.R.Shi,Zhong-Qiang Chen,Jinyuan Huang,Shixue Hu,Xueqian Feng,Qiyue Zhang,Changyong Zhou,Wen We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2018(04)
[2]杭州湾庵东滨岸潮间带现代沉积物中的生物遗迹特征[J]. 王海邻,王长征,宋慧波,胡斌.  沉积学报. 2017(04)
[3]山东青岛和日照滨岸潮间带现代生物遗迹组成与分布特征[J]. 王海邻,胡斌,宋慧波.  古地理学报. 2017(04)
[4]Biogenic Sedimentary Structures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in China and Their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s[J]. WANG Yuanyuan,HU Bi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2014(05)
[5]杭州湾庵东浅滩现代沉积物中的生物遗迹[J]. 宋慧波,于会新,王海邻,范代读,胡斌,王芳.  古地理学报. 2014(05)
[6]黄河中下游焦作区段现代边滩沉积中的生物遗迹[J]. 胡斌,王媛媛,张璐,单婷婷.  古地理学报. 2012(05)
[7]黄河下游边滩表面的鱼类遗迹[J]. 王冠民,温志峰,马在平.  沉积学报. 2003(04)
[8]黄河三角洲沉积环境和沉积模式[J]. 林承焰,姜在兴,董春梅,周丽清.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03)
[9]黄河三角洲的生物逃逸沉积构造[J]. 李广雪,薛春汀.  沉积学报. 1992(02)
[10]江浙一带现代海滩的生物扰动构造及其指相意义[J]. 王慧中.  地质科学. 1985(01)



本文编号:30964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0964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1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