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基于软件无线电VLF法金属探矿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6 04:24

  本文关键词:基于软件无线电VLF法金属探矿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VLF法是甚低频电磁法的符号简写形式,读写为甚低频法。VLF法在对地下金属矿藏的勘测定位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现代社会的需求与勘测开发程度渐渐提高及其出露矿与浅层矿的量藏缓慢下降,致使探矿的难度相应加大。这就迫使我们必需对隐伏金属矿体做出越发精确的勘测定位,所以,提出一项甚低频法与软件无线电技术实行组合运用的物探新方案迫切需要。甚低频(VLF)信号在传播过程中衰减低,相位稳定而且VLF法敏感度高、成本较低、无需搭建自己的发射场源,所以,甚低频电磁法不用像一般电法勘探那样需要搭建电源、电缆等装备,因此被广泛应用在寻找矿藏、地下水、断层带、通讯等。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祖国建设的需要,加大了对金属矿产的需求,因此对金属矿的空间构造的研究与预测成为了近代社会的焦点。本文基于软件无线电的甚低频法金属探矿的研究重在探矿方法的研究,该方法建立在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接收机的设计之上。设计分为三个环节,整体技术方案、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该接收机利用俄罗斯甚低频Alpha导航系统发射的大功率高精度的VLF信号作为场源,而且矿体在电阻率、磁导率等电性方面与围岩相差较大,那么功率强大的无线电波信号,遇到金属矿产等良导体会发生电磁感应并且伴有二次场致使电磁波信号相位幅度异化,经由天线、抗混叠滤波器、A/D转换器等硬件设备选择性接收,最终由数字信号处理器件计算处理出感应场幅度和相位的改变量,感应场的竖直分量、水平分量和极化倾角并判断出零交点的精确位置,加上切确的地质综合推理,为探求低阻异常体奠定基础。因此,基于软件无线电的VLF法金属探矿方法是可取的,简单易行,经济可靠,效益显著。
【关键词】:甚低频法 相位异常 软件无线电 接收机 金属矿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31.32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引言9-15
  • 1.1 课题研究背景9-10
  • 1.2 课题研究意义10-11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1.4 论文结构安排13-15
  • 第二章 VLF电波传播分析15-23
  • 2.1 无线电波的传播规律及频率分段15-17
  • 2.2 VLF电波在空间中的传播特性17-18
  • 2.3 VLF电台与电磁场的测量18-20
  • 2.4 电磁场的传播的影响因素20-21
  • 2.5 本章小结21-23
  • 第三章 VLF法金属探矿与预测23-31
  • 3.1 矿体背景23-24
  • 3.2 矿体特征24-25
  • 3.3 VLF探矿技术与常用方法25-27
  • 3.4 探矿方法与理论预测27-30
  • 3.5 本章小结30-31
  • 第四章 甚低频金属探矿接收机的设计31-47
  • 4.1 技术背景31-34
  • 4.1.1 软件无线电技术起源31-32
  • 4.1.2 软件无线电技术现状32-34
  • 4.2 甚低频金属探矿接收机的设计34-45
  • 4.2.1 整体设计方案35-37
  • 4.2.2 硬件设计37-44
  • 4.2.3 软件设计44-45
  • 4.3 操作方法与接收机试验数据45-46
  • 4.4 本章小结46-47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47-49
  • 5.1 总结47
  • 5.2 展望47-49
  • 参考文献49-53
  • 致谢53-55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55-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钊,陈维,陈建光;软件无线电的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J];广东科技;2004年08期

2 贺峥光,于起峰;软件无线电技术应用研究[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3 张凤华,李芒庆;软件无线电的关键技术与应用[J];山西科技;2005年04期

4 邸平,吴冬亮;软件无线电中的采样率转换技术[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19期

5 周宇,陈光梦;软件无线电中采样率转换的一种实现结构[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6 骆丽娜;马华山;杨万全;;一种软件无线电中的中频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实现[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7 佟大鹏;;软件无线电设计方案的选择[J];科技资讯;2009年13期

8 龚德惠;廖光源;;软件无线电实现及相关技术研究[J];科技信息;2009年14期

9 王宏斌;朱浩;邢铭生;;软件无线电在3G中的应用前景[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年01期

10 郝博雅;;软件无线电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J];大众科技;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铁军;胡正名;;软件无线电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A];信息科学与微电子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陈金鹰;方根平;陈冰海;;软件无线电发展与应用[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赵秋明;林志堂;林敏;;小型化软件无线电硬件平台设计[A];2009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彭铎;李如红;林小忠;;软件无线电及其关键技术[A];2009年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霍文俊;许家万;;软件无线电在军事通信中的应用研究[A];开创新世纪的通信技术——第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胡行毅;;空间任务中的重组计算与软件无线电[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闻翔;刘双平;陈国杰;;软件无线电中极窄带低通信号的分离[A];中国航空学会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全国第八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杨勃航;常淑桂;李国民;唐书国;林令涛;;多软核结构的软件无线电设计方法[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杜安源;;软件无线电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应用的相关技术研究[A];2005年安徽通信论文集[C];2006年

10 栾海妍;江桦;崔伟亮;;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语图仪的设计与实现[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宝丰 编译;软件无线电发展现状[N];电子报;2013年

2 成都 新力 编译;软件无线电的特点[N];电子报;2013年

3 山东省信息产业厅 韩旭东;“软件无线电”将推动手机的“计算机化”变革[N];中国电子报;2004年

4 ;软件无线电往哪儿走?[N];计算机世界;2005年

5 ;软件无线电:改变无线通信前进的方式[N];计算机世界;2005年

6 山东省信息产业厅 韩旭东;“软件无线电”将推动手机的“计算机化”变[N];中国电子报;2004年

7 刘海英 张秉衡;软件无线电 推进国防现代化[N];中国电子报;2001年

8 潘学俊 肖凯;通信装备变革的魔术师:软件无线电[N];解放军报;2001年

9 ;软件无线电: 无线通信的第三次革命[N];人民邮电;2002年

10 ;风河推出新型软件无线电解决方案[N];人民邮电;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健;软件无线电的基本理论构架[D];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2 林华杰;软件无线电理论及应用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3 胡延平;军用软件无线电侦听接收机设计与实现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1年

4 赵民建;多波段、多速率、多模式软件无线电接收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5 彭华;软件无线电中的盲接收技术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2年

6 张睿;软件无线电中的信号检测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7 陈晓毅;数字广播接收机的软件无线电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董骞;基于软件无线电的SAR数字接收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7年

9 陈晨;软件无线电和OFDM系统中的同步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10 李荣春;基于GPU的软件无线电并行算法与系统结构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席禹豪;基于软件无线电构架的深空测控接收机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2 李雪源;车载网络底层协议关键技术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3 颉宇川;基于软件无线电的中频接收机[D];东南大学;2016年

4 李怀远;基于软件无线电的雷达通信一体化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5 邱鑫W,

本文编号:3100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100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4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