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南拉萨亚地体晚白垩世-中新世岩浆岩成因机制及深部动力学过程
发布时间:2021-03-29 13:24
印度和欧亚大陆自新生代以来的持续挤压碰撞导致了世界上最年轻和最壮观的青藏高原陆-陆碰撞造山带的形成,且这个造山带的形成和演化一直是国际地球科学领域研究最热的问题之一。拉萨地体位于欧亚大陆的最南端,是欧亚大陆与印度大陆距离最近的构造单元,也是受陆-陆碰撞影响最大的地体。在拉萨地体中,尤其是南拉萨分布的晚白垩世-中新世的冈底斯花岗岩基和古新世-始新世的林子宗火山岩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焦点。因为这些岩浆岩记录了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前-中-后的复杂过程,所以它们是揭示新特提斯大洋板片俯冲消减、印度-欧亚大陆碰撞以及高原隆升机制等过程的关键。然而,迄今为止对于南拉萨出露的晚白垩世-中新世的冈底斯花岗质岩石和古新世-始新世的林子宗火山岩的成因机制及深部动力学过程仍然存在较多的争议,阻碍了我们对新特提斯大洋板片俯冲消减过程,以及随后持续的陆-陆挤压碰撞过程形成的岩浆岩的物质来源及岩浆过程的理解。本文结合野外地质和室内整理的资料,选择出露在南拉萨碰撞前的南木林晚白垩世闪长岩、碰撞后的日喀则中新世埃达克质岩墙和碰撞过程中的林周盆地古新世典中组火山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全岩主-...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7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青藏高原地质构架图(修改自Lietal.,2015)
制(常承法和郑錫瀾,1973a,b;赵振华等,1981;涂光炽等,1981;王中刚等,1981;桂训堂等,1982)。此后,上个世纪80-90年代中-法和中-英地质科考队分别对青藏高原开展了地质综合考察,使得青藏高原受到了全世界的地球科学家的关注(Maluskietal.,1982;Allègreetal.,1984;Xuetal.,1985)。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实验分析测试科学技术手段和地质填图工作的不断提高和完善,冈底斯岩基的研究进入一个全新的黄金时期,再加上交通条件逐渐的完善也使得更多对青藏高原有兴趣的人能有机会去研究青藏高原并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图1-2青藏高原拉萨地体地质构架图(修改自Zhuetal.,2011)。缩写词:IYSZ=印度-雅鲁藏布江缝合带,LMF=洛巴堆-米拉山断裂,SNMZ=狮泉河-纳木错混杂岩区,BNSZ=班公-怒江缝合带,SL=南拉萨亚地体,CL=中拉萨亚地体,NL=北拉萨亚地体Fig.1.2GeologicalframeworkmapoftheLhasaterrane,Tibet(modifiedfromZhuetal.,2011).Abbreviation:IYSZ=Indus-YarlungZangboSutureZone,LMF=Luobadui-MilashanFault,SNMZ=ShiquanheRiver-NamTsoMélangeZone,BNSZ=Bangong-NujiangSutureZone,SL=SouthernLhasasubterrane,CL=CentralLhasasubterrane,NL=NorthernLhasasubterrane对于冈底斯岩基形成的具体时代,前人做了大量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并揭示了形成时代大约为中-晚三叠世-中新世(图1-4a;Wenetal.,2008a;Jietal.,2009a;Zhuetal.,2017)。但是,最新研究发现冈底斯花岗质岩石形成的时代可能比中-晚三叠世更早,最早的岩浆岩可能在中-晚二叠世形成,可能记录了新特提斯洋的打开的过程(Zengetal.,2019)。这些年代学证据表明冈底斯带经历了漫长的岩浆活动,前后的时间跨度超过了200Ma。此外,前人根据冈底斯带岩浆活动的特征将冈底斯?
西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8同的深部动力学模型,如印度大陆持续的与欧亚大陆碰撞导致欧亚大陆被挤压增厚(Chungetal.,2003;Houetal.,2004;Guoetal.,2006)、岩石圈地幔甚至是下地壳的拆沉(Turneretal.,1996;Chungetal.,2005)、印度大陆板片的回撤或断离(Guoetal.,2013)等,这些深部的动力学过程不但用于解释南拉萨亚地体大量后碰撞岩浆岩的形成,而且探讨了青藏高原的隆升机制(Turneretal.,1996;Chungetal.,2003;Guoetal.,2013;Chenetal.,2015;Maetal.,2017;Tianetal.,2017;Wuetal.,2019)。图1-3拉萨地体中生代-新生代侵入岩以及新生代林子宗火山岩的分布(修改自Chungetal.,2009;Zhuetal.,2009;Maetal.,2014;Lietal.,2017)Fig.1.3SimplifiedmapshowingthedistributionofMesozoic-CenozoicintrusiverocksandCenozoicLinzizongvolcanicrocksintheLhasaterrane(ModifiedfromChungetal.,2009;Zhuetal.,2009;Maetal.,2014;Lietal.,2017)1.2.2.林子宗火山岩林子宗火山岩是一套巨厚的火山-沉积岩,几乎遍布在整个南拉萨亚地体,其在东西向延伸的距离超过了1200km(周肃等,2004;Moetal.,2007,2008)。这套火山岩在拉萨东北部的林周盆地出露较为完整,李朴先生在1950年正式命名该地区出露的这套火山岩为林子宗火山岩,这套火山岩在林周盆地的厚度达到了~5000m,且与下覆的白垩纪和更老的变质沉积地层往往呈现以不整合相接触,这个不整合往往代表了区域上一个构造转换事件,被认为是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开始的标志(图1-3;莫宣学等,2003,2005;潘桂堂等,2006;周肃等,2004;Moetal.,2007,2008)。自从林子宗火山岩在林周盆地被命名以来,前人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王松产,1984;刘鸿飞,1993;张双全,1996;莫宣学等,2003;周肃等,200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藏冈底斯成矿带发现晚三叠世斑岩型铜矿[J]. 刘洪,李光明,黄瀚霄,张林奎,吕梦鸿,兰双双,解惠. 中国地质. 2019(05)
[2]西藏冈底斯中段南木林地区始新世岩浆作用的厘定及其大地构造意义[J]. 韩飞,黄永高,李应栩,贾小川,杨学俊,杨青松,严刚,李道凌. 地质通报. 2019(09)
[3]冈底斯中段白容-白容西斑岩铜钼矿区的岩浆-热液-矿化中心厘定[J]. 邹心宇,秦克章,李光明,张西平,赵俊兴,张裴培,张夏楠,张金树. 岩石学报. 2019(07)
[4]藏东日扎山一带马拉松多组流纹岩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于远山,张海,王富明,王兴明,刘卜桢,秦烽焰,何海. 地质通报. 2019(05)
[5]西藏冈底斯带中部南木林地区林子宗群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J]. 张运昌,陈彦,杨青,王廷栋,毛双喜. 地质通报. 2019(05)
[6]西藏南部米拉山地区早侏罗世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于云鹏,解超明,王明,范建军,董宇超,郝宇杰. 地球科学. 2019(07)
[7]冈底斯岩浆弧的形成与演化[J]. 张泽明,丁慧霞,董昕,田作林. 岩石学报. 2019(02)
[8]西藏冈底斯岩基南木林晚白垩世岩体和脉岩地球化学与岩石成因[J]. 唐演,赵志丹,齐宁远,王珍珍,刘栋,栾炅雨,朱弟成. 岩石学报. 2019(02)
[9]冈底斯岩浆弧东端石榴斜长角闪岩的晚白垩世岩浆与变质作用记录及构造意义[J]. 牛志祥,张泽明,丁慧霞,陈言飞,张宁,李文坛. 岩石学报. 2019(02)
[10]西藏南拉萨地块西部鸭洼地区侵入岩的锆石年代学和Hf同位素特征[J]. 张豪,纪伟强,张少华,王建刚,吴福元. 岩石学报. 2019(02)
博士论文
[1]拉萨地块南缘侏罗纪岩浆作用及其含矿性研究[D]. 谢富伟.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9
[2]青藏高原羌塘中部375-200 Ma多期次岩浆作用[D]. 吴浩.吉林大学 2016
[3]西昆仑造山带区域成矿规律研究[D]. 于晓飞.吉林大学 2010
[4]西藏冈底斯花岗岩类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的空间变化及其地质意义[D]. 徐旺春.中国地质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西藏南木林南部晚白垩世脉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D]. 栾炅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
[2]林周盆地晚白垩世—早始新世关键地质事件对青藏高原南部构造演化的制约[D]. 陈贝贝.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
[3]西藏岗玛日地区下三叠统康鲁组砂岩粒度分析及环境意义[D]. 张帅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
[4]西藏玛依岗日地区北羌塘晚二叠世—中三叠世地层综合研究[D]. 郭志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
本文编号:3107622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7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青藏高原地质构架图(修改自Lietal.,2015)
制(常承法和郑錫瀾,1973a,b;赵振华等,1981;涂光炽等,1981;王中刚等,1981;桂训堂等,1982)。此后,上个世纪80-90年代中-法和中-英地质科考队分别对青藏高原开展了地质综合考察,使得青藏高原受到了全世界的地球科学家的关注(Maluskietal.,1982;Allègreetal.,1984;Xuetal.,1985)。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实验分析测试科学技术手段和地质填图工作的不断提高和完善,冈底斯岩基的研究进入一个全新的黄金时期,再加上交通条件逐渐的完善也使得更多对青藏高原有兴趣的人能有机会去研究青藏高原并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图1-2青藏高原拉萨地体地质构架图(修改自Zhuetal.,2011)。缩写词:IYSZ=印度-雅鲁藏布江缝合带,LMF=洛巴堆-米拉山断裂,SNMZ=狮泉河-纳木错混杂岩区,BNSZ=班公-怒江缝合带,SL=南拉萨亚地体,CL=中拉萨亚地体,NL=北拉萨亚地体Fig.1.2GeologicalframeworkmapoftheLhasaterrane,Tibet(modifiedfromZhuetal.,2011).Abbreviation:IYSZ=Indus-YarlungZangboSutureZone,LMF=Luobadui-MilashanFault,SNMZ=ShiquanheRiver-NamTsoMélangeZone,BNSZ=Bangong-NujiangSutureZone,SL=SouthernLhasasubterrane,CL=CentralLhasasubterrane,NL=NorthernLhasasubterrane对于冈底斯岩基形成的具体时代,前人做了大量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并揭示了形成时代大约为中-晚三叠世-中新世(图1-4a;Wenetal.,2008a;Jietal.,2009a;Zhuetal.,2017)。但是,最新研究发现冈底斯花岗质岩石形成的时代可能比中-晚三叠世更早,最早的岩浆岩可能在中-晚二叠世形成,可能记录了新特提斯洋的打开的过程(Zengetal.,2019)。这些年代学证据表明冈底斯带经历了漫长的岩浆活动,前后的时间跨度超过了200Ma。此外,前人根据冈底斯带岩浆活动的特征将冈底斯?
西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8同的深部动力学模型,如印度大陆持续的与欧亚大陆碰撞导致欧亚大陆被挤压增厚(Chungetal.,2003;Houetal.,2004;Guoetal.,2006)、岩石圈地幔甚至是下地壳的拆沉(Turneretal.,1996;Chungetal.,2005)、印度大陆板片的回撤或断离(Guoetal.,2013)等,这些深部的动力学过程不但用于解释南拉萨亚地体大量后碰撞岩浆岩的形成,而且探讨了青藏高原的隆升机制(Turneretal.,1996;Chungetal.,2003;Guoetal.,2013;Chenetal.,2015;Maetal.,2017;Tianetal.,2017;Wuetal.,2019)。图1-3拉萨地体中生代-新生代侵入岩以及新生代林子宗火山岩的分布(修改自Chungetal.,2009;Zhuetal.,2009;Maetal.,2014;Lietal.,2017)Fig.1.3SimplifiedmapshowingthedistributionofMesozoic-CenozoicintrusiverocksandCenozoicLinzizongvolcanicrocksintheLhasaterrane(ModifiedfromChungetal.,2009;Zhuetal.,2009;Maetal.,2014;Lietal.,2017)1.2.2.林子宗火山岩林子宗火山岩是一套巨厚的火山-沉积岩,几乎遍布在整个南拉萨亚地体,其在东西向延伸的距离超过了1200km(周肃等,2004;Moetal.,2007,2008)。这套火山岩在拉萨东北部的林周盆地出露较为完整,李朴先生在1950年正式命名该地区出露的这套火山岩为林子宗火山岩,这套火山岩在林周盆地的厚度达到了~5000m,且与下覆的白垩纪和更老的变质沉积地层往往呈现以不整合相接触,这个不整合往往代表了区域上一个构造转换事件,被认为是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开始的标志(图1-3;莫宣学等,2003,2005;潘桂堂等,2006;周肃等,2004;Moetal.,2007,2008)。自从林子宗火山岩在林周盆地被命名以来,前人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王松产,1984;刘鸿飞,1993;张双全,1996;莫宣学等,2003;周肃等,200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藏冈底斯成矿带发现晚三叠世斑岩型铜矿[J]. 刘洪,李光明,黄瀚霄,张林奎,吕梦鸿,兰双双,解惠. 中国地质. 2019(05)
[2]西藏冈底斯中段南木林地区始新世岩浆作用的厘定及其大地构造意义[J]. 韩飞,黄永高,李应栩,贾小川,杨学俊,杨青松,严刚,李道凌. 地质通报. 2019(09)
[3]冈底斯中段白容-白容西斑岩铜钼矿区的岩浆-热液-矿化中心厘定[J]. 邹心宇,秦克章,李光明,张西平,赵俊兴,张裴培,张夏楠,张金树. 岩石学报. 2019(07)
[4]藏东日扎山一带马拉松多组流纹岩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于远山,张海,王富明,王兴明,刘卜桢,秦烽焰,何海. 地质通报. 2019(05)
[5]西藏冈底斯带中部南木林地区林子宗群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J]. 张运昌,陈彦,杨青,王廷栋,毛双喜. 地质通报. 2019(05)
[6]西藏南部米拉山地区早侏罗世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于云鹏,解超明,王明,范建军,董宇超,郝宇杰. 地球科学. 2019(07)
[7]冈底斯岩浆弧的形成与演化[J]. 张泽明,丁慧霞,董昕,田作林. 岩石学报. 2019(02)
[8]西藏冈底斯岩基南木林晚白垩世岩体和脉岩地球化学与岩石成因[J]. 唐演,赵志丹,齐宁远,王珍珍,刘栋,栾炅雨,朱弟成. 岩石学报. 2019(02)
[9]冈底斯岩浆弧东端石榴斜长角闪岩的晚白垩世岩浆与变质作用记录及构造意义[J]. 牛志祥,张泽明,丁慧霞,陈言飞,张宁,李文坛. 岩石学报. 2019(02)
[10]西藏南拉萨地块西部鸭洼地区侵入岩的锆石年代学和Hf同位素特征[J]. 张豪,纪伟强,张少华,王建刚,吴福元. 岩石学报. 2019(02)
博士论文
[1]拉萨地块南缘侏罗纪岩浆作用及其含矿性研究[D]. 谢富伟.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9
[2]青藏高原羌塘中部375-200 Ma多期次岩浆作用[D]. 吴浩.吉林大学 2016
[3]西昆仑造山带区域成矿规律研究[D]. 于晓飞.吉林大学 2010
[4]西藏冈底斯花岗岩类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的空间变化及其地质意义[D]. 徐旺春.中国地质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西藏南木林南部晚白垩世脉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D]. 栾炅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
[2]林周盆地晚白垩世—早始新世关键地质事件对青藏高原南部构造演化的制约[D]. 陈贝贝.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
[3]西藏岗玛日地区下三叠统康鲁组砂岩粒度分析及环境意义[D]. 张帅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
[4]西藏玛依岗日地区北羌塘晚二叠世—中三叠世地层综合研究[D]. 郭志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
本文编号:31076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107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