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新场构造带须二段致密砂岩气水分布与天然气成藏
发布时间:2021-04-01 22:10
新场构造带位于川西坳陷孝泉-丰谷构造带西侧,自晚三叠世以来受龙门山构造带崛起及多期构造调整的影响,形成了多套生储盖组合和多套含气层系,表现出巨大的勘探潜能。本文以新场构造带须家河组二段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储层致密化特征、致密流体水化学特征、水动力学演化与天然气运移、气水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结合生烃史、成岩史、成藏史,总结气藏成藏过程,并对致密砂岩气藏有利勘探区进行了预测。综合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新场地区须二段致密储层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机械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作为破坏性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度降低、非均质性严重及逐渐致密化有非常重要影响。长石溶解和后期构造裂缝发育改善了储层物性;(2)中侏罗世末期是须二段气藏演化的关键时刻,该期之前形成的含气储层区是勘探开发的有利区带;须二段地层水经历了强烈的浓缩变质作用,具有明显下伏海相地层流体来源的性质;在开采过程中出现的凝析水,反映了新场地区现今滞流型水动力特征和特殊的气水分布规律,是天然气聚集和保存条件良好的重要证据。(3)须二段储层在微观孔隙中控制气体运移的重要作用力为毛管压力,滑脱效应对其气体渗流影响也比较大。储层中主要以束缚水为主,在水...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力!西坳陷层序地层与构造演化关系(据李书兵
合盆地(李忠权,2011)。由扬子板块与特提斯构造碰撞增生形成的新场构造带??上三叠统发育一套厚度达4000m层位齐全的地层,呈“箕状”分布,具有西南厚??东北薄的特征,整体表现为北东东向构造,是以砂、泥岩为主的煤系地层(图2.2)。??新场构造带位于孝泉-丰谷构造带西侧,呈北东东向展布,具有相当的隆起??幅度和圈闭面积。随着龙门山推覆构造带的形成,新场构造带进入了独立的陆相??发展阶段,古特提斯海最终退出。在经历印支、燕山、喜山三大构造旋回的作用??和演化后,于早中侏罗世初见雉形,晚侏罗世经历了重要发展,后经早第四纪喜??山晚期运动进一步改造定型,形成了目前的构造格局(关文均,2007;黎华继,??n??
陆盆地的演化,以马鞍塘组、小塘子组、??部分泥页岩为辅的碎屑烃源岩发育,为??件(李书兵,2007;裴森奇等,2012)。??厚度大、有机质丰度相对高、品质较好,??丰富的天然气,为本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奇等,2012;王玲辉,2008)。??为主夹泥质岩及少量煤层。残余有机碳??泥型干酪根,上三叠统与煤层有关的烃??源丰富,是全盆地探明储量最多,潜力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五段陆相页岩气储集层矿物成分特征及其意义[J]. 陈磊,姜振学,纪文明,陈委涛,王朋飞,温暖,胡涛,高凤琳,宁传祥.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6(04)
[2]川西坳陷新场构造须五段地层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J]. 吴小奇,王萍,潘文蕾,黎华继,王君,陈迎宾,赵国伟. 天然气工业. 2016(03)
[3]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气水分布控制因素研究[J]. 龙虹宇,王鲲,卢磊勋.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15(04)
[4]川西坳陷致密砂岩气藏勘探开发实践新认识[J]. 谢刚平,叶素娟,田苗. 天然气工业. 2014(01)
[5]四川盆地孝泉—丰谷构造带须家河组气藏气水分布控制因素及勘探潜力[J]. 刘莉萍,林小兵,李丽平. 天然气工业. 2013(06)
[6]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水岩相互作用机制[J]. 刘四兵,沈忠民,刘昊年,吕正祥,王鹏. 石油学报. 2013(01)
[7]水岩反应及其研究意义[J]. 虞鹏鹏.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 2012(04)
[8]川中地区须家河组低渗透砂岩气藏产水机理[J]. 高树生,侯吉瑞,杨洪志,熊伟,胡志明. 天然气工业. 2012(11)
[9]川西地区上三叠统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及勘探方向[J]. 裴森奇,李跃纲,张本健,王维,杨毅. 天然气工业. 2012(10)
[10]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二段致密砂岩孔隙度演化史[J]. 陈冬霞,庞雄奇,杨克明,杨宇,叶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2(S1)
博士论文
[1]川西凹陷新场须二段深部地应力场特征及岩体破裂规律研究[D]. 王峥嵘.成都理工大学 2015
[2]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储层流体特征与天然气成藏[D]. 尚长健.浙江大学 2013
[3]黔南桂中坳陷水文地质地球化学与油气保存条件研究[D]. 李梅.浙江大学 2011
[4]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流体成因与天然气动态成藏特征研究[D]. 刘四兵.成都理工大学 2010
[5]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成藏年代学及流体演化特征研究[D]. 李书兵.成都理工大学 2007
[6]川西坳陷深层致密非均质裂缝性气藏地震识别技术研究[D]. 甘其刚.成都理工大学 2005
[7]非常规油气藏形成机理及开发关键技术[D]. 杨克明.成都理工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新场须五气藏地层产水特征分析[D]. 孙亮.成都理工大学 2015
[2]新场气田须四下亚段致密砂岩储层预测研究技术[D]. 颜学梅.成都理工大学 2012
[3]新场气田须四气藏气水分布特征研究[D]. 王睿婧.成都理工大学 2012
[4]孝泉—丰谷地区须家河组四段砂岩相对优质储层形成的水—岩相互作用机理[D]. 王君泽.成都理工大学 2012
[5]川西凹陷孝—新—合地区须家河组砂岩储层中自生伊利石的形成机制[D]. 郇金来.成都理工大学 2011
[6]川西坳陷新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长石溶解和保存机制的研究[D]. 张雪花.成都理工大学 2011
[7]合兴场—高庙子地区须家河组流体成因与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分析[D]. 张勇.成都理工大学 2011
[8]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天然气地化特征与气源追踪[D]. 党洪艳.成都理工大学 2010
[9]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地层水成因及水岩相互作用研究[D]. 宫亚军.成都理工大学 2010
[10]新场地区须家河组气藏地层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研究[D]. 刘涛.成都理工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14038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力!西坳陷层序地层与构造演化关系(据李书兵
合盆地(李忠权,2011)。由扬子板块与特提斯构造碰撞增生形成的新场构造带??上三叠统发育一套厚度达4000m层位齐全的地层,呈“箕状”分布,具有西南厚??东北薄的特征,整体表现为北东东向构造,是以砂、泥岩为主的煤系地层(图2.2)。??新场构造带位于孝泉-丰谷构造带西侧,呈北东东向展布,具有相当的隆起??幅度和圈闭面积。随着龙门山推覆构造带的形成,新场构造带进入了独立的陆相??发展阶段,古特提斯海最终退出。在经历印支、燕山、喜山三大构造旋回的作用??和演化后,于早中侏罗世初见雉形,晚侏罗世经历了重要发展,后经早第四纪喜??山晚期运动进一步改造定型,形成了目前的构造格局(关文均,2007;黎华继,??n??
陆盆地的演化,以马鞍塘组、小塘子组、??部分泥页岩为辅的碎屑烃源岩发育,为??件(李书兵,2007;裴森奇等,2012)。??厚度大、有机质丰度相对高、品质较好,??丰富的天然气,为本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奇等,2012;王玲辉,2008)。??为主夹泥质岩及少量煤层。残余有机碳??泥型干酪根,上三叠统与煤层有关的烃??源丰富,是全盆地探明储量最多,潜力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五段陆相页岩气储集层矿物成分特征及其意义[J]. 陈磊,姜振学,纪文明,陈委涛,王朋飞,温暖,胡涛,高凤琳,宁传祥.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6(04)
[2]川西坳陷新场构造须五段地层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J]. 吴小奇,王萍,潘文蕾,黎华继,王君,陈迎宾,赵国伟. 天然气工业. 2016(03)
[3]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气水分布控制因素研究[J]. 龙虹宇,王鲲,卢磊勋.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15(04)
[4]川西坳陷致密砂岩气藏勘探开发实践新认识[J]. 谢刚平,叶素娟,田苗. 天然气工业. 2014(01)
[5]四川盆地孝泉—丰谷构造带须家河组气藏气水分布控制因素及勘探潜力[J]. 刘莉萍,林小兵,李丽平. 天然气工业. 2013(06)
[6]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水岩相互作用机制[J]. 刘四兵,沈忠民,刘昊年,吕正祥,王鹏. 石油学报. 2013(01)
[7]水岩反应及其研究意义[J]. 虞鹏鹏.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 2012(04)
[8]川中地区须家河组低渗透砂岩气藏产水机理[J]. 高树生,侯吉瑞,杨洪志,熊伟,胡志明. 天然气工业. 2012(11)
[9]川西地区上三叠统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及勘探方向[J]. 裴森奇,李跃纲,张本健,王维,杨毅. 天然气工业. 2012(10)
[10]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二段致密砂岩孔隙度演化史[J]. 陈冬霞,庞雄奇,杨克明,杨宇,叶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2(S1)
博士论文
[1]川西凹陷新场须二段深部地应力场特征及岩体破裂规律研究[D]. 王峥嵘.成都理工大学 2015
[2]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储层流体特征与天然气成藏[D]. 尚长健.浙江大学 2013
[3]黔南桂中坳陷水文地质地球化学与油气保存条件研究[D]. 李梅.浙江大学 2011
[4]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流体成因与天然气动态成藏特征研究[D]. 刘四兵.成都理工大学 2010
[5]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成藏年代学及流体演化特征研究[D]. 李书兵.成都理工大学 2007
[6]川西坳陷深层致密非均质裂缝性气藏地震识别技术研究[D]. 甘其刚.成都理工大学 2005
[7]非常规油气藏形成机理及开发关键技术[D]. 杨克明.成都理工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新场须五气藏地层产水特征分析[D]. 孙亮.成都理工大学 2015
[2]新场气田须四下亚段致密砂岩储层预测研究技术[D]. 颜学梅.成都理工大学 2012
[3]新场气田须四气藏气水分布特征研究[D]. 王睿婧.成都理工大学 2012
[4]孝泉—丰谷地区须家河组四段砂岩相对优质储层形成的水—岩相互作用机理[D]. 王君泽.成都理工大学 2012
[5]川西凹陷孝—新—合地区须家河组砂岩储层中自生伊利石的形成机制[D]. 郇金来.成都理工大学 2011
[6]川西坳陷新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长石溶解和保存机制的研究[D]. 张雪花.成都理工大学 2011
[7]合兴场—高庙子地区须家河组流体成因与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分析[D]. 张勇.成都理工大学 2011
[8]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天然气地化特征与气源追踪[D]. 党洪艳.成都理工大学 2010
[9]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地层水成因及水岩相互作用研究[D]. 宫亚军.成都理工大学 2010
[10]新场地区须家河组气藏地层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研究[D]. 刘涛.成都理工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140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114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