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粤北302铀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应力场

发布时间:2017-04-16 20:17

  本文关键词:粤北302铀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应力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以诸广岩体南部302铀矿床为研究对象,在前人工作和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之上,开展了302铀矿床的围岩、蚀变岩石和蚀变矿物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构造应力场和蚀变矿物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了断裂构造活动演化与成矿关系、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的来源及成矿动力学背景等,主要取得以下几点认识:(1)微量元素方面,沥青铀矿、蚀变矿物(方解石、萤石、黄铁矿)、蚀变岩石和围岩(花岗岩、辉绿岩)的高度相容元素Ni、Cr、Co和V的含量指示成矿物质来源于花岗岩体,与辉绿岩相关性不高。稀土元素方面,沥青铀矿、蚀变矿物(方解石、萤石、黄铁矿)和蚀变岩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与花岗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均以明显的Eu负异常为特征,而明显不同于辉绿岩,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明显Eu亏损的花岗岩。(2)利用石英-水分馏方程,得到与矿前期、成矿期和矿后期石英相平衡的热液δ18OH2O值总体上具有逐渐降低的趋势,显示成矿过程有大气降水不断加入。从矿前期至矿后期,方解石的δ13CPDB值总体上具有降低的趋势,而δ18OSMOW值有增高的趋势,两者间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显示成矿过程存在CO2的去气作用。蚀变矿物的氢、氧同位素特征显示矿床的成矿流体中的水并非来自变质水、岩浆水或地幔流体,主要为经水-岩反应的大气降水,且早期可能有构造压溶流体的参与;碳、硫和锶-钕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方解石中的碳主要来自花岗岩,成矿流体中硫主要来自花岗岩,可能有部分沉积硫参与,锶、钕也主要来自于花岗岩。(3)通过断裂构造岩的野外观测分析、8个节理测量点的节理配套和统计、19个擦痕观测点三维应力反演,以及岩墙构造应力解析,认为区内可能至少经历了四期不同方向的构造应力作用。其主应力方向先后为:NW-SE向挤压、近SN向挤压、NW-SE向伸展(或NE-SW向挤压)、近EW向挤压。(4)根据构造应力场演化与控矿构造分析并结合已有勘探资料,认为NE向控矿导矿断裂上下盘的次级近SN向断裂构造是区内最重要的的储矿和容矿构造。该组储矿、容矿断裂构造至少遭受两次张性构造活动,第一次是燕山晚期(早白垩世晚期)近SN向挤压,第二次是燕山晚期(晚白垩世)NW-SE向伸展,多次的引张是近SN向断裂有利成矿的动力学基础。主成矿作用发生于晚白垩世的拉张背景。(5)302铀矿床矿石中与沥青铀矿共生的蚀变矿物紫黑色萤石Sm-Nd等时线年龄为(69±1)Ma,与前人测定的沥青铀矿年龄一致,表明该期流体与铀成矿作用关系密切,近一步佐证矿床成矿时代。(6)综上论述,认为302铀矿床是晚白垩世拉张背景下形成的与“深循环加热大气降水浸出”有关的花岗岩型热液铀矿床。即大气降水循环至深部被加热形成热液流体,期间并可能有部分构造压溶流体的参与,在沿深大断裂上升过程中与围岩相互作用中浸出铀等成矿物质而在有利部位沉淀成矿。
【关键词】:铀矿床 稀土元素 稳定同位素 Sm-Nd同位素 构造应力场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9.1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1 绪论12-18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12-13
  •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13-15
  • 1.2.1 华南花岗岩型铀矿研究现状13-14
  • 1.2.2 302铀矿床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14-15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5
  • 1.4 完成的工作量15-17
  • 1.5 主要结论和创新点17-18
  • 2 区域地质背景18-24
  • 2.1 研究区的大地构造位置18-19
  • 2.2 区域地层与演化19-20
  • 2.3 区域岩浆岩20-22
  • 2.4 区域构造22-24
  • 3 矿田及矿床地质特征24-32
  • 3.1 矿田地质特征24-27
  • 3.1.1 矿田岩浆岩特征24-25
  • 3.1.2 矿田构造特征25-27
  • 3.2 矿床地质特征27-32
  • 3.2.1 岩浆岩27-28
  • 3.2.2 矿床特征28
  • 3.2.3 矿石特征28-30
  • 3.2.4 围岩蚀变特征30-32
  • 4 矿床地球化学研究32-54
  • 4.1 元素地球化学研究33-44
  • 4.1.1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33-34
  • 4.1.2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34-43
  • 4.1.3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43-44
  • 4.2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44-54
  • 4.2.1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44
  • 4.2.2 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44-48
  • 4.2.3 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48-51
  • 4.2.4 硫同位素地球化学51-54
  • 5 矿区构造应力场特征54-70
  • 5.1 成矿断裂活动期次特征54-56
  • 5.2 岩墙构造应力解析56-58
  • 5.3 共轭节理法构造应力场分析58-64
  • 5.3.1 测量点节理发育特征58-60
  • 5.3.2 节理分期配套分析60-64
  • 5.4 擦痕矢量数据反演构造应力场64-70
  • 6 矿床成因70-82
  • 6.1 断裂构造与成矿关系70-71
  • 6.2 辉绿岩脉与铀矿化关系71-73
  • 6.3 Sm-Nd年代学73-77
  • 6.3.1 样品采集与测试分析73-74
  • 6.3.2 Sm-Nd同位素分析结果74-75
  • 6.3.3 Sm-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的意义75-77
  • 6.4 成矿物质及成矿流体来源77-78
  • 6.5 成矿动力学背景78-80
  • 6.6 找矿前景80-82
  • 7 结论与认识82-84
  • 7.1 主要结论与认识82-83
  • 7.2 存在的问题83-84
  • 致谢84-86
  • 参考文献86-9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谈成龙;;世界上拥有铀矿床最多的两个国家之一——俄罗斯[J];世界核地质科学;2007年03期

2 谈成龙;;俄罗斯及中亚地区国家铀矿床数量与产出特点[J];世界核地质科学;2007年04期

3 童航寿;;世界超大型铀矿床分类方案新构想[J];铀矿地质;2012年01期

4 曾卓荣;论外生铀矿床[J];原子能科学技术;1962年06期

5 ;澳大利亚各大型铀矿床的最新储量数字[J];国外放射性地质;1973年05期

6 ;美国富铀矿床的分布情况[J];国外放射性地质;1974年06期

7 ;澳大利亚铀矿床的地质概况和矿山开发工作[J];放射性地质;1979年03期

8 徐国庆;;我国热液铀矿床形成的某些温度特点[J];放射性地质;1982年02期

9 凌益煌;试论三一○铀矿床铀的再富集与铀的吸附的关系[J];铀矿冶;1983年02期

10 师玉涛;;南岭的填充改造型铀矿床[J];放射性地质;198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军;刘建华;;若尔盖铀矿田降扎铀矿床找矿新进展及远景扩大浅析[A];全国铀矿大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2年

2 张成宝;;外生铀矿床累增成矿论[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14)[C];1985年

3 ;江西省乐安县居隆庵铀矿床详查[A];2008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8年

4 严琼;孙远强;;下庄仙人障铀矿床三维数字建模[A];全国铀矿大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5 顾大钊;;纳米比亚铀矿床成因初探[A];全国铀矿大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2年

6 张诚;金景福;;红石泉铀矿床铀的迁移形式及沉淀机制[A];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9)[C];1987年

7 ;新疆察布查尔县蒙其古尔铀矿床勘查取得重大突破[A];2009年度十大地质找矿进展和十大地质科技成果[C];2009年

8 罗先熔;惠娟;;地电化学法寻找隐伏铀矿床的研究及找矿预测[A];当代矿山地质地球物理新进展[C];2004年

9 张青海;;纳岭沟铀矿床铀镭平衡系数分析及应用[A];全国铀矿大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2年

10 张明林;孙祥;车永飞;贾翠;李国臣;;丁家山铀矿床类型划分及其成矿模式[A];全国铀矿大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朱学蕊;内蒙古苏崩铀矿床矿冶工程环评公示[N];中国能源报;2014年

2 王勤旺;监理国内最大铀矿床项目[N];中煤地质报;2012年

3 常志鹏;我国将着眼寻找大型铀矿床[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4 于德福 张启堂;构建“四业并举”新格局[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5 廖文根;我国探明迄今为止最大铀矿床[N];人民日报;2008年

6 彭长庚;华南地区铀矿床的发现与突破[N];中国矿业报;2012年

7 省核工业地质局局长 省核工业放射性核素检测实验中心主任 潘广焱;加快核地质调查工作 推动湖北核电大发展[N];湖北日报;2010年

8 沈承珩;全球铀矿勘查迎来繁荣期[N];中国矿业报;2011年

9 胡仙德;开放 包容 发展 共赢[N];中国矿业报;2012年

10 单广宁;十年一剑 黄钟大吕[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宏伟;内蒙古巴彦乌拉铀矿床成矿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振;相山邹家山铀矿床围岩蚀变特征及成矿意义[D];东华理工大学;2015年

2 赵新胤;红石泉伟晶状白岗岩型铀矿床蚀变特征及意义[D];东华理工大学;2015年

3 周涛;下庄矿田石土岭铀矿床岩石、矿石地球化学特征[D];东华理工大学;2015年

4 张洋洋;邹家山铀矿床三维地质建模[D];东华理工大学;2015年

5 周邓;基于3Dmine的邹家山铀矿床三维地质模型的构建[D];东华理工大学;2016年

6 詹礼贵;粤北302铀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应力场[D];东华理工大学;2016年

7 冯晓异;十红滩层间氧化带铀矿床中可培养微生物类群分布特征及其与成矿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8 叶永钦;若尔盖铀矿田510-1铀矿床垂直分带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9 庞雅庆;东胜铀矿床和钱家店铀矿床后生蚀变特征及其与铀成矿关系[D];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2007年

10 Simon Haikela Shanyengana(西蒙);纳米比亚铀矿床与美国科罗拉多铀矿床地质特征对比[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本文关键词:粤北302铀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应力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15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115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c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