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盆地晚白垩世—始新世火山—沉积序列对南海北缘构造演化的响应
发布时间:2021-04-07 11:33
南海周边陆域在南海海盆裂解过程中所产生的火山-沉积记录是否与海盆裂解存在关联是个具有挑战性的科学问题。广东三水盆地是贴近南海北缘的晚中生代-早新生代火山-沉积记录产生和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本文通过对三水盆地沉积层序的系统研究,辅以火山岩的资料,对盆地从早白垩世到中始新世的地质演化进行研究,部分回答了研究区火山-沉积记录对大陆边缘性质转换和大陆早期破裂如何响应这一重大的科学问题。笔者通过火山-沉积组合分析,对盆地在晚中生代-早新生代的演化格局产生明确的认识,结合泥岩颜色指数分析盆地水深的变迁规律,在时间维度上总结出盆地主体环境的冲积扇-扇三角洲-深湖相-三角洲相-冲积平原的演化脉络。在层序界面识别和旋回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盆地形成的构造应力场及构造作用方式,对三水盆地层序结构划分出四种层序样式:即挤压抬升型层序、裂陷拉张型层序、均衡沉降型层序和水退填充型层序。三水盆地作为一个从晚中生代到早新生代持续发育的沉积盆地,实际上对应不同的大陆边缘性质,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两阶段演化模式。第一阶段具前陆型山间盆地基本特征,沉积中心众多,一般发育于被分隔的小型山前凹陷,充填盆地的物质均是近源且类型多样...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图 1-2 笔者 2017 年在永安镇观测大塱山组上段Fig.1-2The author observes the Dalangshan group of Yong'an Town in 2017图 1-3 使用无人机协助野外观测Fig.1-3Using drone to assist field observations
图 1-2 笔者 2017 年在永安镇观测大塱山组上段Fig.1-2The author observes the Dalangshan group of Yong'an Town in 201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VPM和NVPM对南海北部被动陆缘类型的探讨[J]. 吴通,杨林龙,任建业,雷超,徐菲菲.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8(04)
[2]南海南部大陆边缘两个盆地带油气地质特征[J]. 张功成,唐武,谢晓军,赵志刚,赵钊.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7(06)
[3]The Coarse-Grained Lacustrine Slope Apron Deposits in the Moliqing Area,Yitong Basin,Northeast China[J]. LI Cunlei,CHEN Panpan,LIU Jianmei,Fu Hongtao,ZHANG Jinliang,XIE Ju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2016(05)
[4]“海南陆缘弧”体系的构建与“特提斯南海”的识别:一个关于“古南海”演化新模式的探讨[J]. 方念乔. 地学前缘. 2016(06)
[5]南海扩张过程及海陆变迁沉积记录[J]. 钱坤,闫义,黄奇瑜,陈文煌,余梦明,田陟贤. 海洋地质前沿. 2016(08)
[6]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分类及其油气分布规律[J]. 温志新,徐洪,王兆明,贺正军,宋成鹏,陈曦,汪永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6(05)
[7]南海边缘海构造旋回对沉积充填的控制——以礼乐盆地新生代沉积为例[J]. 王一博,张功成,赵志刚,谢晓军,刘世翔,管红,董伟,宋双. 石油学报. 2016(04)
[8]南海边缘海构造旋回控制深水区烃源岩有序分布[J]. 张功成,李友川,谢晓军,王一博. 中国海上油气. 2016(02)
[9]Geochemical variation of volcanic rocks from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neighboring land: Implication for magmatic process and mantle structure[J]. YANG Shuying,FANG Nianqiao.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2015(12)
[10]三水盆地宝月—竹山岗地区古近系层序地层模式[J]. 彭飞飞,黄强强.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5(20)
博士论文
[1]南海玳瑁海山与相邻陆域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D]. 杨蜀颖.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
[2]三水盆地陆内裂谷火山活动特征与南海早期演化[D]. 张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
[3]南海大陆边缘构造古地理演化及矿权区块评价研究[D]. 谢锦龙.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
[4]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区构造演化及其资源效应[D]. 董冬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8
硕士论文
[1]三水盆地下白垩统—始新统粘土矿物特征及其对区域构造—气候事件的响应[D]. 张哲.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
[2]南海北部陆缘中、新生代流纹岩基本特征研究[D]. 韩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
[3]三水盆地古近系碎屑沉积及其对南海陆内裂谷阶段的反映[D]. 张纯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
[4]南海扩张期后西北缘岩浆—构造活动解析[D]. 丁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
[5]南海北部陆缘白垩纪安山岩基本特征及其与东南沿海安山岩对比[D]. 强萌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
[6]南海北缘陆相盆地白垩系沉积学与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 汤稚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7]南海构造演化及其对沉积、沉降的控制研究[D]. 关成尧.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
[8]琼东南盆地南部凹陷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D]. 吴敬武.浙江大学 2008
[9]南海北部陆坡—洋陆边界特提斯痕迹探讨[D]. 鲁银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8
本文编号:3123414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图 1-2 笔者 2017 年在永安镇观测大塱山组上段Fig.1-2The author observes the Dalangshan group of Yong'an Town in 2017图 1-3 使用无人机协助野外观测Fig.1-3Using drone to assist field observations
图 1-2 笔者 2017 年在永安镇观测大塱山组上段Fig.1-2The author observes the Dalangshan group of Yong'an Town in 201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VPM和NVPM对南海北部被动陆缘类型的探讨[J]. 吴通,杨林龙,任建业,雷超,徐菲菲.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8(04)
[2]南海南部大陆边缘两个盆地带油气地质特征[J]. 张功成,唐武,谢晓军,赵志刚,赵钊.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7(06)
[3]The Coarse-Grained Lacustrine Slope Apron Deposits in the Moliqing Area,Yitong Basin,Northeast China[J]. LI Cunlei,CHEN Panpan,LIU Jianmei,Fu Hongtao,ZHANG Jinliang,XIE Ju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2016(05)
[4]“海南陆缘弧”体系的构建与“特提斯南海”的识别:一个关于“古南海”演化新模式的探讨[J]. 方念乔. 地学前缘. 2016(06)
[5]南海扩张过程及海陆变迁沉积记录[J]. 钱坤,闫义,黄奇瑜,陈文煌,余梦明,田陟贤. 海洋地质前沿. 2016(08)
[6]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分类及其油气分布规律[J]. 温志新,徐洪,王兆明,贺正军,宋成鹏,陈曦,汪永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6(05)
[7]南海边缘海构造旋回对沉积充填的控制——以礼乐盆地新生代沉积为例[J]. 王一博,张功成,赵志刚,谢晓军,刘世翔,管红,董伟,宋双. 石油学报. 2016(04)
[8]南海边缘海构造旋回控制深水区烃源岩有序分布[J]. 张功成,李友川,谢晓军,王一博. 中国海上油气. 2016(02)
[9]Geochemical variation of volcanic rocks from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neighboring land: Implication for magmatic process and mantle structure[J]. YANG Shuying,FANG Nianqiao.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2015(12)
[10]三水盆地宝月—竹山岗地区古近系层序地层模式[J]. 彭飞飞,黄强强.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5(20)
博士论文
[1]南海玳瑁海山与相邻陆域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D]. 杨蜀颖.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
[2]三水盆地陆内裂谷火山活动特征与南海早期演化[D]. 张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
[3]南海大陆边缘构造古地理演化及矿权区块评价研究[D]. 谢锦龙.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
[4]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区构造演化及其资源效应[D]. 董冬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8
硕士论文
[1]三水盆地下白垩统—始新统粘土矿物特征及其对区域构造—气候事件的响应[D]. 张哲.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
[2]南海北部陆缘中、新生代流纹岩基本特征研究[D]. 韩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
[3]三水盆地古近系碎屑沉积及其对南海陆内裂谷阶段的反映[D]. 张纯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
[4]南海扩张期后西北缘岩浆—构造活动解析[D]. 丁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
[5]南海北部陆缘白垩纪安山岩基本特征及其与东南沿海安山岩对比[D]. 强萌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
[6]南海北缘陆相盆地白垩系沉积学与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 汤稚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7]南海构造演化及其对沉积、沉降的控制研究[D]. 关成尧.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
[8]琼东南盆地南部凹陷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D]. 吴敬武.浙江大学 2008
[9]南海北部陆坡—洋陆边界特提斯痕迹探讨[D]. 鲁银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8
本文编号:31234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123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