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秦岭造山带中酸性岩浆作用中Zr、Hf地球化学行为探究

发布时间:2021-04-13 08:35
  秦岭造山带属于中央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不同时期,不同类型造山作用所形成的各种构造带复合组成,具复杂时空组合关系,成为一个特色鲜明的大陆造山带,故对其研究一直热度不减。本文从秦岭造山带中各种中酸性岩的Zr、Hf地球化学行为入手,通过对比不同时代、不同岩性中Zr、Hf的含量及Zr/Hf比值,分析Zr、Hf,在不同时代、不同SiO2含量的岩浆中的特性及演化规律,以此探讨秦岭造山带中岩浆在不同时代和不同构造背景下的演化规律。 

【文章来源】:四川地质学报. 2020,40(01)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秦岭造山带中酸性岩浆作用中Zr、Hf地球化学行为探究


秦岭—大别造山带主要构造单元图(据张国伟等,1995,1997修改)

散点图,酸性岩,地球化学,秦岭


Zr、Hf为高场强元素,可以完全类质同象。Zr、Hf除了在锆石中有重要指示意义之外,在各种SiO2含量的岩体中Zr、Hf的含量及Zr/Hf比值各不相同,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指示岩浆演化阶段的意义。在岩浆作用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岩浆也具有不同的Zr、Hf的含量及Zr/Hf比值,并且其相互之间表现出很好的线性关系。查找出与秦岭中酸性岩浆岩相关文章的中Si O2、Zr和Hf的数据,计算出各自的平均值及Zr/Hf值(图2)。在岩浆作用过程中,SiO2含量不同的的岩浆也具有不同的Zr、Hf的含量及Zr/Hf比值。在图2(a)中,我们可以看到,以SiO2=66为界,在该界左面随着Si O2含量的升高,Zr/Hf比值升高;而在该界右面随着SiO2含量的升高,Zr/Hf比值降低。在图2(b)中,随着Zr含量的升高,Hf含量也在升高,表现出了很好的线性相关性,但在右上角出现了分散,说明随着岩浆演化程度及SiO2含量的升高,使得Zr和Hf两个化学性质非常相似的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表现出了差异,表明岩浆演化程度越高,元素地球化学行为差异越大,这截然不同于元素水溶液中的化学行为。在图2(c)中,以SiO2=66为界,在该界左面随着SiO2含量的升高,Zr含量升高;而在该界右面随着Si O2含量的升高,Zr含量降低。在图2(d)中,以Si O2=66为界,在该界左面随着SiO2含量的升高,Hf含量升高;而在该界右面随着SiO2含量的升高,Hf含量降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何家庄岩体的年龄和成因及其对南秦岭早三叠世构造演化的制约[J]. 杨朋涛,刘树文,李秋根,王宗起,张帆,王伟.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3(11)
[2]西秦岭北缘天水地区新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环境[J]. 刘成军,裴先治,李佐臣,李瑞保,裴磊,高景民,魏方辉,王银川,吴树宽,陈有炘.  地质通报. 2012(10)
[3]秦岭早中生代壳幔岩浆混合作用——来自东江口花岗岩体闪长质包体的地球化学证据[J]. 李雷,张成立,周莹,田会全,李小菲.  高校地质学报. 2012(02)
[4]小秦岭地区早白垩世酸性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J]. 肖鸿,魏俊浩,谭俊,李欢,贾盼盼,石文杰,杜保峰.  地质科技情报. 2012(03)
[5]北秦岭武关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岩石成因研究[J]. 李平,陈隽璐,徐学义,王洪亮,李婷,高婷.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11(04)
[6]秦岭晚中生代花岗岩时空分布、成因演变及构造意义[J]. 王晓霞,王涛,齐秋菊,李舢.  岩石学报. 2011(06)
[7]北秦岭古生代花岗岩组合、岩浆时空演变及其对造山作用的启示[J]. 王涛,王晓霞,田伟,张成立,李伍平,李舢.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07)
[8]北秦岭西段岩湾加里东期碰撞型侵入体形成时代及地球化学特征[J]. 王洪亮,徐学义,陈隽璐,孙勇,李万忠,李平,李婷,张红.  地质学报. 2009(03)
[9]南秦岭东段耀岭河群、陨西群、武当山群火山岩和基性岩墙群岩石成因[J]. 夏林圻,夏祖春,李向民,马中平,徐学义.  西北地质. 2008(03)
[10]西秦岭党川地区花岗岩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J]. 王婧,张宏飞,徐旺春,蔡宏明.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8(04)

硕士论文
[1]东秦岭金堆城斑岩钼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动力学背景[D]. 郭波.西北大学 2009
[2]南秦岭中段中—新元古代基底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D]. 杨钊.西北大学 2008
[3]佛坪地区印支期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研究及研究的地质意义[D]. 王娟.西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349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1349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8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