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绕墙底转动挡土墙非极限状态被动土压力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8 08:12

  本文关键词:绕墙底转动挡土墙非极限状态被动土压力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挡土墙土压力的计算是一古老却又不乏新意的课题。经典的库伦、朗肯土压力理论,因其力学概念明确在挡土墙设计上广泛应用。但在实际情况下,经典理论的计算结果往往与挡土墙实际受力情况相差较大,使得挡墙主动受力状态时的计算结果偏小(不安全),被动受力状态时的计算结果偏大(不经济)。因此,有必要寻求合理的方法计算挡土墙土压力。现有的文献表明,挡土墙土压力沿墙高呈非线性分布,其大小与位移模式、墙土间的摩擦等等有关,并得出许多重要结论。然而,土压力分布、大小及作用点位置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的系统研究不够充分。本文以绕墙底转动非极限被动受力状态的挡土墙为研究对象,通过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模拟其受力情况,分析墙后土体相对位移区;采用单因素分析法讨论土压力大小、分布、作用点及侧压力系数与墙体转角(墙顶位移比)、墙土间摩擦角(外摩擦角)、土体内摩擦角、土体弹性模量和泊松比五个因素的具体关系;并改进了朗肯土压力计算方法,将改进后的公式与ANSYS模拟结果做了土压力合力的对比。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墙后土体相对位移区面积随墙顶水平位移、内摩擦角、泊松比的增加而增大;随外摩擦角、弹性模量的增加而减小。(2)挡土墙侧压力系数、土压力合力大小随墙顶水平位移、内摩擦角、外摩擦角、弹性模量、泊松比五个因素的增加而增大。(3)土压力合力作用点位置的高度随墙顶位移比、内摩擦角、弹性模量的增加而升高,与外摩擦角几乎无关,随泊松比增加而微微降低。挡土墙墙后土体开始出现破坏时的被动土压力大小约为静止时的5倍,此时合力作用点位置约为0.55倍的墙高。(4)改进的朗肯土压力计算公式,在计算挡土墙非极限状态被动土压力合力时与ANSYS模拟结果吻合较好。
【关键词】:挡土墙 非极限状态 被动土压力 RB模式 ANSYS 相对位移区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476.4;TU43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绪论11-21
  • 1.1 概述11
  • 1.2 挡土墙土压力研究现状11-19
  • 1.2.1 计算理论分析现状11-17
  • 1.2.2 试验研究现状17-18
  • 1.2.3 数值模拟分析现状18-19
  • 1.3 本文主要工作内容19-21
  • 第二章 有限元理论及挡土墙ANSYS模型的建立21-32
  • 2.1 有限元法21-24
  • 2.1.1 有限元发展与基本思想21-22
  • 2.1.2 有限元法分析的基本过程22-24
  • 2.2 单元选择24-27
  • 2.2.1 PLANE42单元24-25
  • 2.2.2 TARGE169单元25-26
  • 2.2.3 CONTAC172单元26-27
  • 2.3 挡土墙模型的建立27-32
  • 2.3.1 模型结构参数27
  • 2.3.2 模型材料参数27
  • 2.3.3 模型网格划分及接触摩擦27-30
  • 2.3.4 模型边界条件、荷载施加、求解设置30-32
  • 第三章 墙后土体相对位移区及挡墙侧压力系数分布32-45
  • 3.1 挡土墙后砂土相对位移区32-39
  • 3.1.1 墙顶位移比对相对位移区的影响32-35
  • 3.1.2 内摩擦角对相对位移区的影响35-36
  • 3.1.3 外摩擦角对相对位移区的影响36-37
  • 3.1.4 弹性模量对相对位移区的影响37-38
  • 3.1.5 泊松比对相对位移区的影响38-39
  • 3.2 挡土墙侧压力系数分布39-44
  • 3.2.1 墙顶位移比与侧压力系数关系39-40
  • 3.2.2 内摩擦角与侧压力系数关系40-41
  • 3.2.3 外摩擦角与侧压力系数关系41-42
  • 3.2.4 弹性模量与侧压力系数关系42-43
  • 3.2.5 泊松比与侧压力系数关系43-44
  • 3.3 本章小结44-45
  • 第四章 挡土墙非极限被动受力影响因素分析45-58
  • 4.1 墙顶位移比与土压力关系45-47
  • 4.1.1 被动土压力分布45-46
  • 4.1.2 土压力合力、总侧压力系数46-47
  • 4.1.3 土压力合力作用点高度47
  • 4.2 内摩擦角与土压力关系47-50
  • 4.2.1 被动土压力分布47-48
  • 4.2.2 土压力合力、总侧压力系数48-49
  • 4.2.3 土压力合力作用点高度49-50
  • 4.3 外摩擦角与土压力关系50-52
  • 4.3.1 被动土压力分布50-51
  • 4.3.2 土压力合力、总侧压力系数51-52
  • 4.3.3 土压力合力作用点高度52
  • 4.4 弹性模量与土压力关系52-55
  • 4.4.1 被动土压力分布52-53
  • 4.4.2 土压力合力、总侧压力系数53-54
  • 4.4.3 土压力合力作用点高度54-55
  • 4.5 泊松比与土压力关系55-57
  • 4.5.1 被动土压力分布55-56
  • 4.5.2 土压力合力、总侧压力系数56-57
  • 4.5.3 土压力合力作用点高度57
  • 4.6 本章小结57-58
  • 第五章 绕墙底转动挡土墙非极限状态下被动土压力公式58-65
  • 5.1 墙体位移对摩擦角的影响58
  • 5.2 挡土墙被动土压力系数及分布公式58-60
  • 5.3 算例分析及对比60-64
  • 5.4 本章小结64-65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65-66
  • 6.1 结论65
  • 6.2 展望65-66
  • 参考文献66-70
  • 致谢70-7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纲;郑金涛;;考虑开挖效应的基坑被动土压力计算[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S1期

2 吴明;夏唐代;许军平;孙苗苗;;非线性被动土压力[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9年02期

3 胡晓军;谭晓慧;;黏性土被动土压力计算的库仑数值解[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4 林宇亮;杨果林;黄向京;;挡墙后粘性土被动土压力的薄层微元法[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03期

5 胡晓军;吴延枝;;基于对数螺旋组合面的黏性土被动土压力数值解[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6 刘华丽;李宏伟;朱大勇;卢厚清;;基于正应力分布的被动土压力计算方法[J];工程力学;2011年06期

7 欧明喜;刘新荣;钟祖良;;考虑位移影响的被动土压力计算方法[J];中国公路学报;2011年05期

8 江福河;;关于有限被动土压力计算的探讨[J];科技风;2011年17期

9 王奎华;马少俊;吴文兵;;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无黏性土地震被动土压力计算[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S2期

10 孙勇;金亚兵;;黏性土挡土墙在地震作用下被动土压力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页开;徐日庆;杨仲轩;龚晓南;;变位方式对挡土墙被动土压力影响的试验研究[A];地基处理理论与实践——第七届全国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2 刘华丽;李宏伟;余勤;卢厚清;;基于正应力分布的被动土压力计算方法[A];第2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贺洁;刘芳;蒋明镜;;平移刚性挡墙被动土压力影响因素的离散元分析[A];颗粒材料计算力学研究进展[C];2012年

4 陈晓文;曹洪;田华峰;;挡土结构前非水平面时嵌入段被动土压力的确定[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5 陈晓文;曹洪;田华峰;;挡土结构前非水平面时嵌入段被动土压力的确定[A];中国水利学会首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3年

6 司马军;吕果;胡建伟;;刚性挡墙RBT模式下土台被动土压力试验[A];第十一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高玉峰;杨剑;程永锋;鲁先龙;;倾斜挡土墙被动土压力研究[A];第二届全国环境岩土与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8年

8 张健;胡瑞林;余文龙;李丽慧;;考虑中主应力影响倾斜填土面朗肯土压力参数的敏感性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江长通;绕墙底转动挡土墙非极限状态被动土压力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2 李昕睿;考虑位移效应刚性挡土墙被动土压力计算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张智雄;考虑土拱效应的挡土墙非极限状态被动土压力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4 吴凯;长输油气管道大型固定墩强度分析及优化设计[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绕墙底转动挡土墙非极限状态被动土压力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44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144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4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