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世以来轨道尺度的古气候变化在青藏高原东北缘湖盆记录中的沉积响应
发布时间:2021-04-27 07:47
新生代以来,随着青藏高原的隆升,东亚地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革,由之前的西低东高转变成之后的西高东低。同时,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东亚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高原的存在阻挡了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向亚洲内陆输送,使得喜马拉雅山南侧极度湿润,而北侧内陆常年干旱;另一方面,青藏高原的隆升使得硅酸盐矿物大量暴露于地表,在风化作用下消耗大气中的CO2,是新生代气候变冷的主要因素之一。地质记录表明,青藏高原现今的地貌格局可能定型于新生代三次重要的隆升和向外增长阶段,分别是55-35 Ma、30-20 Ma和15-8 Ma,这三次重要的高原增长深远地影响了亚洲古气候,其中最瞩目的是东亚季风气候系统在晚渐新世至早中新世的起源可能与青藏高原第二次强烈隆升有着直接的关系。东亚季风系统是全球气候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与演化历史深刻影响了东亚地区的环境和地貌变迁,因此吸引了众多地质学家的关注,他们分别从湖泊沉积物、黄土、石笋、海洋沉积物等开展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但是,目前对于东亚季风的演化过程及其关键时间节点的变化,不同学者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另外,对于东亚季风在轨道尺度上的变化研...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1.2.1 8Ma之前的东亚季风演变与青藏高原隆起之间的联系
1.2.2 8Ma以来的东亚气候变迁与全球气候耦合关系
1.2.3 新近纪以来东亚季风在轨道尺度上变化的研究进展
1.2.4 目前存在的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思路
1.4 论文工作量统计
第二章 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
2.1 天文旋回理论
2.2 时间序列的频谱分析方法
2.3 天然剩磁原理与剖面的古地磁样品测试
2.3.1 天然剩磁原理简介
2.3.2 贵德盆地阿什贡组古地磁样品测试
2.3.3 山西忻州钻孔YZ01古地磁测试
2.4 古气候替代性指标的指示意义
2.4.1 磁化率(MS)的数据
2.4.2 颜色指标的古环境意义
2.4.3 自然伽马(GR)
2.4.4 XRF数据
第三章 青藏高原东北缘贵德盆地阿什贡组的磁性地层学和旋回地层学研究
3.1 序言
3.2 研究区域概况
3.3 研究结果
3.3.1 沉积相结果
3.3.2 古地磁样品的测试分析结果
3.3.3 磁极性柱的建立与解释分析
3.3.4 红度(a*)、磁化率(MS)和元素含量的变化
3.3.5 频谱分析结果
3.4 贵德盆地中新世中晚期的盆地演化及其沉积记录对天文驱动的响应
3.4.1 贵德盆地的沉积环境
3.4.2 贵德盆地中新世以来的盆地演化
3.4.3 贵德古湖盆的充填演化对天文轨道周期的响应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晚中新世偏心率旋回驱动的青藏高原东北缘湖盆演化及其对东亚季风演化的指示
4.1 序言
4.2 区域研究概况
4.3 研究结果
4.4 讨论
100 kyr主控周期的探讨"> 4.4.1 中新世中晚期(14-7Ma)青藏高原东北部湖泊扩张的100 kyr主控周期的探讨
4.4.2 对夏季风强度不同的周期控制?
4.4.3 中新世时期西风带来高的水汽通量?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山西忻州YZ01钻孔记录的区域地貌演化及上新世东亚季风在轨道尺度上变化
5.1 序言
5.2 研究区域概况与钻孔岩性特征
5.3 研究结果
5.3.1 古地磁结果
5.3.2 频谱分析结果
5.4 YZ01钻孔岩芯记录的区域地貌演化及其对黄河起源的启示
5.5 YZ01钻孔记录的东亚夏季风转变对南极冰盖扩张的响应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黄土高原东部(山西阳曲)黄土记录的两次重大干旱化事件
6.1 引言
6.2 研究区域和方法
6.3 年代确定和元素变化
6.3.1 年代确定
6.3.2 元素变化
6.4 讨论
6.4.1 黄土高原东部1.2Ma以来两次明显的干旱化事件
6.4.2 两次干旱化事件的驱动机制探讨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古气候替代指标之间的定量对比
7.1 序言
7.2 方法介绍
7.2.1 多维标度法(MDS)
7.2.2 多窗谱分析法(MTM)
7.3 研究实例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目前研究工作存在的不足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土高原见证季风和荒漠的由来[J]. 郭正堂.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7(04)
[2]Cenozoic tectonic and geomorphic evolution of the Longxi region in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interpreted from detrital zircon[J]. WANG ZhiXiang,LIANG MeiYan,SUN YuQi,DAI GaoWen. 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7(02)
[3]新生代米兰科维奇旋回与天文地质年代表[J]. 吴怀春,房强,张世红,杨天水. 第四纪研究. 2016 (05)
[4]Paleoaltimetry reconstructions of the Tibetan Plateau:progress and contradictions[J]. Tao Deng,Lin Ding.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15(04)
[5]岱海近400年以来的环境变化:高分辨率XRF岩芯扫描结果的研究[J]. 辛首臻,成艾颖,余俊清,高春亮,洪荣昌,张丽莎. 盐湖研究. 2015(02)
[6]Tibetan Plateau climate dynamics: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and outlook[J]. Guoxiong Wu,Anmin Duan,Yimin Liu,Jiangyu Mao,Rongcai Ren,Qing Bao,Bian He,Boqi Liu,Wenting Hu.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15(01)
[7]基于XRF岩心扫描的中国西部湖泊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 张晓楠,张灿,吴铎,周爱锋.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5(01)
[8]旋回地层学和天文年代学及其在中生代的研究现状[J]. 黄春菊. 地学前缘. 2014(02)
[9]Evolution of the monsoon and dry climate in East Asia during late Cenozoic:A review[J]. LU HuaYu,GUO ZhengTang. 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4(01)
[10]青藏高原大地构造演化——主要构造一热事件的制约及其成因探讨[J]. 王二七. 地质科学. 2013 (02)
本文编号:3163081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1.2.1 8Ma之前的东亚季风演变与青藏高原隆起之间的联系
1.2.2 8Ma以来的东亚气候变迁与全球气候耦合关系
1.2.3 新近纪以来东亚季风在轨道尺度上变化的研究进展
1.2.4 目前存在的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思路
1.4 论文工作量统计
第二章 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
2.1 天文旋回理论
2.2 时间序列的频谱分析方法
2.3 天然剩磁原理与剖面的古地磁样品测试
2.3.1 天然剩磁原理简介
2.3.2 贵德盆地阿什贡组古地磁样品测试
2.3.3 山西忻州钻孔YZ01古地磁测试
2.4 古气候替代性指标的指示意义
2.4.1 磁化率(MS)的数据
2.4.2 颜色指标的古环境意义
2.4.3 自然伽马(GR)
2.4.4 XRF数据
第三章 青藏高原东北缘贵德盆地阿什贡组的磁性地层学和旋回地层学研究
3.1 序言
3.2 研究区域概况
3.3 研究结果
3.3.1 沉积相结果
3.3.2 古地磁样品的测试分析结果
3.3.3 磁极性柱的建立与解释分析
3.3.4 红度(a*)、磁化率(MS)和元素含量的变化
3.3.5 频谱分析结果
3.4 贵德盆地中新世中晚期的盆地演化及其沉积记录对天文驱动的响应
3.4.1 贵德盆地的沉积环境
3.4.2 贵德盆地中新世以来的盆地演化
3.4.3 贵德古湖盆的充填演化对天文轨道周期的响应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晚中新世偏心率旋回驱动的青藏高原东北缘湖盆演化及其对东亚季风演化的指示
4.1 序言
4.2 区域研究概况
4.3 研究结果
4.4 讨论
100 kyr主控周期的探讨"> 4.4.1 中新世中晚期(14-7Ma)青藏高原东北部湖泊扩张的100 kyr主控周期的探讨
4.4.2 对夏季风强度不同的周期控制?
4.4.3 中新世时期西风带来高的水汽通量?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山西忻州YZ01钻孔记录的区域地貌演化及上新世东亚季风在轨道尺度上变化
5.1 序言
5.2 研究区域概况与钻孔岩性特征
5.3 研究结果
5.3.1 古地磁结果
5.3.2 频谱分析结果
5.4 YZ01钻孔岩芯记录的区域地貌演化及其对黄河起源的启示
5.5 YZ01钻孔记录的东亚夏季风转变对南极冰盖扩张的响应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黄土高原东部(山西阳曲)黄土记录的两次重大干旱化事件
6.1 引言
6.2 研究区域和方法
6.3 年代确定和元素变化
6.3.1 年代确定
6.3.2 元素变化
6.4 讨论
6.4.1 黄土高原东部1.2Ma以来两次明显的干旱化事件
6.4.2 两次干旱化事件的驱动机制探讨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古气候替代指标之间的定量对比
7.1 序言
7.2 方法介绍
7.2.1 多维标度法(MDS)
7.2.2 多窗谱分析法(MTM)
7.3 研究实例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目前研究工作存在的不足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土高原见证季风和荒漠的由来[J]. 郭正堂.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7(04)
[2]Cenozoic tectonic and geomorphic evolution of the Longxi region in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interpreted from detrital zircon[J]. WANG ZhiXiang,LIANG MeiYan,SUN YuQi,DAI GaoWen. 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7(02)
[3]新生代米兰科维奇旋回与天文地质年代表[J]. 吴怀春,房强,张世红,杨天水. 第四纪研究. 2016 (05)
[4]Paleoaltimetry reconstructions of the Tibetan Plateau:progress and contradictions[J]. Tao Deng,Lin Ding.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15(04)
[5]岱海近400年以来的环境变化:高分辨率XRF岩芯扫描结果的研究[J]. 辛首臻,成艾颖,余俊清,高春亮,洪荣昌,张丽莎. 盐湖研究. 2015(02)
[6]Tibetan Plateau climate dynamics: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and outlook[J]. Guoxiong Wu,Anmin Duan,Yimin Liu,Jiangyu Mao,Rongcai Ren,Qing Bao,Bian He,Boqi Liu,Wenting Hu.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15(01)
[7]基于XRF岩心扫描的中国西部湖泊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 张晓楠,张灿,吴铎,周爱锋.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5(01)
[8]旋回地层学和天文年代学及其在中生代的研究现状[J]. 黄春菊. 地学前缘. 2014(02)
[9]Evolution of the monsoon and dry climate in East Asia during late Cenozoic:A review[J]. LU HuaYu,GUO ZhengTang. 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4(01)
[10]青藏高原大地构造演化——主要构造一热事件的制约及其成因探讨[J]. 王二七. 地质科学. 2013 (02)
本文编号:31630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163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