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鲁甸龙头山集镇甘沟泥石流活动特征与防治对策
发布时间:2021-05-09 07:38
云南省鲁甸县龙头山镇甘沟泥石流沟位于牛栏江右岸一级支流龙泉河右岸沟,曾于1997年5月8日19时25分和1997年7月27日先后爆发过大规模泥石流,属特大型地质灾害,被确定为2013年度云南省昭通市地质灾害重点治理工程项目之一。由于脆弱的地质环境条件,受“鲁甸县8·03地震”地震影响,震后流域内泥石流物源短时间内骤然增多,泥石流危害程度加强,近期大规模爆发可能性提高,泥石流主要威胁对象改变为震后重建居民安置场地。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甘沟泥石流为发展期(壮年期)稀性泥石流,震前易发程度均为中等易发,震后为极易发。暴雨强度指标属于危险,活动强度属“强”。(2)泥石流活动危险性分为三区,其中:沟口堆积区为极危险区,中下游流通区为危险区,外围坡体为影响区。甘沟泥石流总体活动性危害程度大、灾害发生的机率也大。(3)现在建拦挡坝和谷坊坝现状已经淤满,近年来已处于超负荷运作状态,需采取综合防治措施。(4)通过综合分析,结合以往成功经验,本次采用拦挡坝+谷坊+排导槽+沟口巨石爆破+沟口段对岸护坡工程的综合防治措施。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泥石流发育地质环境条件
2.1 地形地貌
2.2 气象、水文
2.2.1 气象
2.2.2 水文
2.3 地层岩性
2.4 地质构造
2.5 地震情况
2.6 水文地质
2.6.1 地下水类型
2.6.2 水文地质特征
2.6.3 地下水化学类型
2.7 土壤植被
2.8 工程地质条件
2.8.1 岩土体类型特征
2.8.2 岩土风化特征
2.8.3 软弱结构面特征
2.9 外动力地质作用
第3章 泥石流灾害基本特征
3.1 泥石流沟谷特征
3.1.1 形成区
3.1.2 流通堆积区
3.1.3 堆积区
3.2 泥石流形成条件
3.2.1 地形地貌条件
3.2.2 物源条件
3.2.3 水源条件
3.3 泥石流主要特征
3.3.1 泥石流堆积物质粒度组成
3.3.2 冲淤变化及刷深
3.3.3 泥石流暴发频率及发展阶段
3.3.4 流体特征
3.3.5 震前、震后地质灾害威胁对象变化情
3.4 泥石流成因机制分析
第4章 泥石流主要动力学参数计算
4.1 泥石流特征值参数的确定
4.1.1 泥石流流体与固体颗粒容重
4.1.2 泥石流流速
4.2 设计清水洪峰流量
4.3 泥石流流量与一次泥石流总量
4.4 泥石流冲击力计算
4.5 泥石流冲起高度和弯道超高
第5章 泥石流运动趋势及危险性分析
5.1 甘沟泥石流易发程度的综合评判
5.2 泥石流活动性、危险性调查评判
5.2.1 甘沟泥石流发展阶段分析
5.2.2 甘沟泥石流易发程度综合评别
5.3 甘沟泥石流环境动态评价
5.4 甘沟泥石流活动性强度评判
5.4.1 甘沟泥石流区域暴雨强度指标R确定
5.4.2 堆积扇规模、主河河型变化、主流偏移程度判别
5.4.3 泥石流松散储量、松散体变形量判别
5.5 甘沟泥石流危险性等级评价
5.6 甘沟泥石流防治评估决策
5.7 甘沟泥石流活动危险性分区
5.8 泥石流发展趋势预测
第6章 泥石流灾害防治对策研究
6.1 防治目的标原则
6.1.1 防治目标
6.1.2 防治原则
6.2 已有防治工程评述
6.2.1 拦挡坝
6.2.2 排导槽
6.2.3 运行情况及稳定性评价
6.2.4 甘沟泥石流危害对象评述
6.3 设计工程级别、安全系数及基本参数的确定
6.3.1 设计工程级别、安全系数
6.3.2 设计基本参数选取
6.4 防治技术方案设计
6.5 震后治理工程分项设计
6.5.1 拦挡坝、谷坊坝工程
6.5.2 排导槽工程
6.5.3 沟口巨石清除保畅
6.5.4 监测工程
6.6 甘沟泥石流修编方案工程量计算
6.7 甘沟泥石流防治工程修编方案与原可研方案的优化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176912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泥石流发育地质环境条件
2.1 地形地貌
2.2 气象、水文
2.2.1 气象
2.2.2 水文
2.3 地层岩性
2.4 地质构造
2.5 地震情况
2.6 水文地质
2.6.1 地下水类型
2.6.2 水文地质特征
2.6.3 地下水化学类型
2.7 土壤植被
2.8 工程地质条件
2.8.1 岩土体类型特征
2.8.2 岩土风化特征
2.8.3 软弱结构面特征
2.9 外动力地质作用
第3章 泥石流灾害基本特征
3.1 泥石流沟谷特征
3.1.1 形成区
3.1.2 流通堆积区
3.1.3 堆积区
3.2 泥石流形成条件
3.2.1 地形地貌条件
3.2.2 物源条件
3.2.3 水源条件
3.3 泥石流主要特征
3.3.1 泥石流堆积物质粒度组成
3.3.2 冲淤变化及刷深
3.3.3 泥石流暴发频率及发展阶段
3.3.4 流体特征
3.3.5 震前、震后地质灾害威胁对象变化情
3.4 泥石流成因机制分析
第4章 泥石流主要动力学参数计算
4.1 泥石流特征值参数的确定
4.1.1 泥石流流体与固体颗粒容重
4.1.2 泥石流流速
4.2 设计清水洪峰流量
4.3 泥石流流量与一次泥石流总量
4.4 泥石流冲击力计算
4.5 泥石流冲起高度和弯道超高
第5章 泥石流运动趋势及危险性分析
5.1 甘沟泥石流易发程度的综合评判
5.2 泥石流活动性、危险性调查评判
5.2.1 甘沟泥石流发展阶段分析
5.2.2 甘沟泥石流易发程度综合评别
5.3 甘沟泥石流环境动态评价
5.4 甘沟泥石流活动性强度评判
5.4.1 甘沟泥石流区域暴雨强度指标R确定
5.4.2 堆积扇规模、主河河型变化、主流偏移程度判别
5.4.3 泥石流松散储量、松散体变形量判别
5.5 甘沟泥石流危险性等级评价
5.6 甘沟泥石流防治评估决策
5.7 甘沟泥石流活动危险性分区
5.8 泥石流发展趋势预测
第6章 泥石流灾害防治对策研究
6.1 防治目的标原则
6.1.1 防治目标
6.1.2 防治原则
6.2 已有防治工程评述
6.2.1 拦挡坝
6.2.2 排导槽
6.2.3 运行情况及稳定性评价
6.2.4 甘沟泥石流危害对象评述
6.3 设计工程级别、安全系数及基本参数的确定
6.3.1 设计工程级别、安全系数
6.3.2 设计基本参数选取
6.4 防治技术方案设计
6.5 震后治理工程分项设计
6.5.1 拦挡坝、谷坊坝工程
6.5.2 排导槽工程
6.5.3 沟口巨石清除保畅
6.5.4 监测工程
6.6 甘沟泥石流修编方案工程量计算
6.7 甘沟泥石流防治工程修编方案与原可研方案的优化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1769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176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