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长7沉积环境对细粒沉积物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4-20 12:06

  本文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长7沉积环境对细粒沉积物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难度增加、进程加快和科技快速进步,国内外有关陆相湖盆研究进入了新的更高阶段,其中细粒沉积研究成为了热点研究内容之一。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沉积期为湖盆发育的鼎盛时期,细粒沉积物广泛发育,本文以长7油层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薄片观察、全岩分析等手段,分析细粒沉积物特征和沉积体系;利用微量元素、氧碳同位素、岩化分析、古生物鉴定等方法,着重分析细粒沉积物形成环境,并结合细粒沉积物发育的沉积相类型,分析沉积环境对细粒沉积物形成的主控因素,揭示细粒沉积物展布特征及规律。综合研究认为沉积相、水体性质、水体深度、湖流是细粒沉积物形成与分布的主控因素;延长组长7细粒沉积岩主要发育环境包括: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重力流、半深湖-深湖沉积环境,砂岩类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前缘以及重力流沉积中,泥页岩类主要发育在半深湖-深湖相以及三角洲前缘分流间湾分流间湾中;长7期沉积环境水体介质条件属陆相淡水环境,整体处于还原环境,当时古水深范围为0-200m,最大水深为100-200m,古气候属较温暖潮湿气候;长73以泥页岩发育为主,主要在东北部发育细砂岩;长72以泥页岩和细砂岩为主;长71以细砂岩发育为主,主要发育在东北部和西南部,湖盆中部以重力流沉积的细砂岩为主,范围相对长72,相对扩大;凝灰岩主要发育在盆地中心南东向的华池—旬邑地区一带,而湖盆中心的北西向凝灰岩分布较少,整体形态呈北西向展布,由西南向东北凝灰岩厚度逐渐减少。
【关键词】:细粒沉积物 沉积环境 延长组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1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1
  • 1.1 选题依据及科学意义7
  •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7-8
  • 1.3 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8-10
  • 1.3.1 研究思路8-9
  • 1.3.2 研究内容及方法9-10
  •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10
  • 1.5 论文创新性10-11
  • 第二章 研究区细粒沉积物发育的地质构造背景11-22
  • 2.1 区域地质概况11
  • 2.2 延长组湖盆构造演化特征11-13
  • 2.3 延长组湖盆边界及物源体系13-19
  • 2.3.1 延长组湖盆边界13-16
  • 2.3.2 延长组湖盆物源体系16-19
  • 2.4 延长组地层特征19-20
  • 2.5 延长组层序地层格架20-22
  • 第三章 延长组长7细粒沉积物特征及沉积体系22-37
  • 3.1 研究区细粒沉积概念及分类22
  • 3.2 研究区细粒沉积物特征22-24
  • 3.3 研究区细粒沉积物沉积体系类型24-29
  • 3.3.1 三角洲沉积25-27
  • 3.3.2 半深湖-深湖沉积体系27
  • 3.3.3 重力流沉积体系27-29
  • 3.4 研究区细粒沉积物沉积相对比剖面29-33
  • 3.4.1 H55-Z15井沉积相对比剖面分析29-30
  • 3.4.2 Y67井-G87井沉积相对比剖面分析30-33
  • 3.5 研究区细粒沉积物沉积相平面展布33-37
  • 第四章 延长组长7湖盆沉积环境恢复37-53
  • 4.1 延长组长7湖水物化性质研究37-41
  • 4.1.1 古湖水盐度37-40
  • 4.1.2 水体氧化还原性40-41
  • 4.2 长7湖盆古水深恢复41-46
  • 4.2.1 生物化石生态习性与古水深41-43
  • 4.2.2 遗迹化石及生物扰动构造与古水深43-44
  • 4.2.3 同生矿物及岩石与湖盆古水深44-45
  • 4.2.4 微量元素研究古水深45-46
  • 4.3 长7湖盆古气候恢复46-53
  • 4.3.1 利用孢粉分析恢复古气候46-51
  • 4.3.2 利用地球化学分析恢复古气候51-53
  • 第五章 长7湖盆沉积环境对细粒沉积物的影响53-63
  • 5.1 古湖水物化性质对细粒沉积物形成的影响53
  • 5.2 古水深对细粒沉积物形成的影响53-55
  • 5.3 古气候对细粒沉积物形成的影响55-57
  • 5.4 沉积相带对细粒沉积物影响57-58
  • 5.5 延长组长7期细粒沉积岩分布特征58-63
  • 结论63-64
  • 致谢64-65
  • 参考文献65-68
  • 图版Ⅰ68-69
  • 图版Ⅱ69-7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70-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广芬;渤海中、南部表层沉积物中的硅鞭藻及其沉积环境(英文)[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91年03期

2 陈报章;关于运用粒度资料分析沉积环境的讨论——以长江三角洲北翼地区钻孔研究为例[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3期

3 王爱华;不同形态锶钡比的沉积环境判别效果比较[J];沉积学报;1996年04期

4 方志江,曲政;基于粒度数据的沉积环境自动识别方法的研究[J];煤;1999年03期

5 中川康一,马建华,许东禹;粘土的沉积环境和电特征[J];海洋地质动态;2001年02期

6 钱济丰;;历史时期淮河流域沉积环境的变迁[J];安徽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2期

7 何乃华,朱宣清;白洋淀沉积环境和干涸原因的探讨[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88年02期

8 邓寅生,张鸿升,许建国,葛云;利用灰色聚类判定沉积环境[J];沉积学报;1998年03期

9 迪植;;《沉积环境和相》[J];基础地质译丛;1986年01期

10 楼章华,赵霞飞,刘志刚,,王瑶;大龙口地区仓房沟群的沉积环境及其演化[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春华;胡瑞忠;颜佳新;;华南栖霞组缺氧沉积环境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2 张勇;王志远;;葛洲坝坝区软弱夹层沉积环境模拟[A];第二届全国工程地质力学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3 刘品德;陈俊魁;柴建玉;;西藏都朗拉地区晚古生代地层及沉积环境[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上册)[C];2008年

4 张维琴;王玉杰;赵淑霞;王淑云;陈灵华;;碎屑岩粒度分布建模和沉积环境模式识别研究[A];第七届全国颗粒测试学术会议、2008上海市颗粒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彭海波;宋天锐;;徐州煤田及邻区上石炭统太原组沉积环境的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4中英文合订本)[C];1984年

6 王长尧;蒋明媚;刘仲秋;;利用粒度分析资料判断沉积环境的新方法[A];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23)[C];1990年

7 岳正喜;冯国富;;焦坪矿区转角普查区沉积环境及控煤因素分析[A];煤田地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集[C];2003年

8 吴富强;徐乔;;大巴山槽区巴山期沉积环境沉积相的地球化学定量研究[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9 马学平;;湖南中部泥盆纪弗拉-法门阶界线附近的沉积环境[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1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10 袁旭音;周华平;;新疆北阿尔泰石炭纪的沉积相和沉积环境[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文辉;云南鹤庆铝土矿含矿层系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2 张鹏;近50年辽河口口门浅滩沉积环境变迁与事件响应[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3 裴豪杰;曹娥江下游XYC孔粒度特征及沉积环境变化[D];浙江师范大学;2016年

4 周利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长7沉积环境对细粒沉积物的影响[D];西安石油大学;2016年

5 肖晔;贵州震旦系磷矿床沉积环境与矿床地球化学[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6 常海亮;云南鹤庆锰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示踪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7 赵立敏;内蒙古东部地区石炭—二叠纪构造—沉积环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韩瑞胜;栖霞蓬莱群沉积相分析与沉积环境演化[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邓丽;四川名山地区第四纪沉积物特征及沉积环境探讨[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10 程昭勇;华北地区二叠纪晚期沉积环境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长7沉积环境对细粒沉积物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86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186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1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