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区灰岩地区大型崩塌体危险性评价
发布时间:2021-06-09 15:28
在我国,危岩崩塌主要发生在中西部山区,尤其在三峡库区,崩塌灾害尤为频繁发生。随着我国公路、铁路、水运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大力兴建,危岩崩塌灾害和我们的生活关系日趋密切,随时都有可能对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危害,因此对三峡库区灰岩地区大型崩塌体形成机制和危险性评价的研究势在必行。本文从三峡库区灰岩地区大型崩塌体的形成机制出发,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三峡库区灰岩地区大型崩塌体危险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武隆鸡尾山大型崩塌体和合川磨子岩大型崩塌体进行了危险性评价,验证了评价模型的适用性,并运用ArcGIS软件对巫山县崩塌灾害进行了危险性分区评价,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以三峡库区灰岩地区典型大型崩塌体重庆武隆鸡尾山大型崩塌体和合川磨子岩大型崩塌体为例,从地形地貌条件、地层岩性条件、地质构造条件、降雨作用、风化卸荷作用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几个方面分析了三峡库区灰岩地区大型崩塌体的形成机制。(2)基于对三峡库区灰岩地区大型崩塌体形成机制的分析,遴选了陡崖高度、陡崖结构特征、陡崖所处地质构造、崩塌体规模、主控结构面倾角、主控结构面贯通度、日最大降雨量、风化作用、地震烈度和人类工程活动...
【文章来源】: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崩塌发育现状评价图
8第二章库区灰岩地区大型崩塌体形成机制分析三峡库区灰岩地区大型崩塌体的形成及发育受到了多种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这些因素包括起主导作用的内部因素,如地形地貌条件、地层岩性条件、地质构造条件等和起诱发作用的外部因素,如降雨、风化和人类工程活动等。研究大型崩塌体的形成机制对于大型崩塌体危险性评价指标的遴选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以重庆武隆鸡尾山和合川磨子岩两个三峡库区灰岩地区典型大型崩塌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大型崩塌体的形成机制。2.1大型崩塌体基本特征2.1.1鸡尾山大型崩塌体基本特征从图2-1中可以看出,滑面的形态类似于梯形,由类似的长方形和三角形组合而成。崩塌区的右侧(东侧)边界为高60米到120米的陡崖,左侧(西侧)边界为竖向岩溶形成的裂缝T1,前缘(北侧)边界为条柱状的强烈岩溶发育带,后缘(南侧)边界为竖向岩溶形成的裂缝T0。各条边界的尺寸如下:崩塌体沿着东侧陡崖方向的最大长度为720米,后缘南侧T0裂缝长约152米,西侧T1裂缝长约530米,北侧强烈岩溶发育带长约125米。两组岩溶裂缝面和软弱夹层将崩塌体与稳定岩体切割开,整个崩塌体由阻滑关键块体和下滑驱动块体组成,厚约50米到80米,体积约为500万m3[47]。图2-1武隆鸡尾山崩塌体结构(1)T0裂缝T0裂缝位于崩塌体的南侧后缘,长约152米,深度为60米到70米,裂隙面
9近于直立,倾角约为90o。T0裂缝的总体走向为N50~70°W,由于附近岩体中有一组产状为N60~85°W/68~80°SW的构造节理,故认为这条T0裂缝是追踪该组结构面形成的。由于P1m和P1q3两组岩层的岩溶发育状况差异较大,P1m灰岩比P1q3砾状灰岩岩溶发育状况好很多,所以T0裂缝在向岩体下部发展的过程中,在P1m岩层中的贯通度非常好,张开度大,到了下部的P1q3岩层,T0裂缝张开度越来越小,直至T0裂缝扩展到P1q2碳质页岩软弱夹层。T0裂缝在鸡尾山崩塌体发生崩塌破坏时的状况见下图2-2和图2-3。图2-2后缘T0裂缝(崩塌前)图2-3后缘T0裂缝(崩塌后)(2)T1裂缝T1裂缝位于崩塌体的西侧,长约530米,深度为60米到80米,裂隙面近于直立,倾角约为90o,见下图2-4。T1裂缝的走向总体上为SN向,由于附近岩体中有一组产状为N13°W~N10°E/80~90°E的构造节理,故认为T1裂隙是追踪这组结构面形成的。T1裂隙面靠近前侧中下部的位置存在一个“三角形”凹腔,这个凹腔即是阻滑的关键块体的核心部分。在这个凹腔的北边,就是强烈的岩溶发育带。由于T1裂隙主要发育在P1m岩层,越往下,裂隙的发育规模越小,张开度越小,所以崩塌体发生崩塌时,在T0裂隙面的上部形成了数十条水平状擦痕,裂隙面下部的岩体被撕裂开来,形成了一些凹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藏东高山峡谷地带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以西藏贡觉县为例[J]. 朱进守,邓辉,苑泉,沈娟,周瑾,靳洁. 地质与资源. 2018(03)
[2]强降雨条件下岩质边坡倾倒崩塌破坏机理——以鄂西赵家岩崩塌为例[J]. 曾芮,姜明顺,孙琳馗,熊承仁.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8(03)
[3]基于可变模糊集的地震崩塌危险性评价[J]. 刘晓然,杨谆,王威.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8(02)
[4]考虑软弱基座风化效应的望霞危岩崩塌机制分析[J]. 黄达,杨伟东,陈智强. 人民长江. 2018(06)
[5]基于BP神经网络的湖北省山洪灾害危险性评价[J]. 冯快乐,周建中,江焱生,孙怀卫,李薇,蔡佳明. 自然灾害学报. 2018(01)
[6]危岩崩塌启动机制离心模型试验研究[J]. 贺凯,李滨,冯振.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8(01)
[7]西南山区石头崖子崩塌形成机制研究及稳定性分析[J]. 李果,周葵,周俊.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7(11)
[8]三峡库区典型危岩形成机制及治理技术研究[J]. 许家美.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8)
[9]条形孤立单薄陡崖带变形机制与失稳判据[J]. 李满意,马磊,魏燕珍,司洪涛,廖云平,向喜琼.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6(02)
[10]基于新组合赋权法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J]. 江强强,方堃,章广成. 自然灾害学报. 2015(03)
博士论文
[1]视倾向滑移型滑坡形成条件与失稳机理研究[D]. 邓茂林.成都理工大学 2014
[2]基于GIS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D]. 牛全福.兰州大学 2011
[3]区域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与风险管理[D]. 向喜琼.成都理工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基于GIS的静宁县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D]. 刘晓腾.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
[2]区域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D]. 林庆.重庆交通大学 2016
[3]北京怀北—雁栖山区崩塌危险性评价[D]. 胡敏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
[4]三峡库区万州区滑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D]. 张俊.中国地质大学 2016
[5]基于GIS的定边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D]. 宋世鑫.长安大学 2015
[6]川东巴州区滑坡发育规律及危险性预测评价[D]. 林涛.成都理工大学 2015
[7]山房山危岩体稳定性分析、滚石运动特征及防治建议研究[D]. 孔德珩.吉林大学 2015
[8]基于ArcGis的日冕水电站滑坡敏感性分析[D]. 王宏刚.吉林大学 2013
[9]西南山区“关键块体”控制型滑坡的形成条件与失稳机理研究[D]. 彭国喜.成都理工大学 2011
[10]暴雨诱发的地质灾害遥感监测与评估[D]. 高志勇.西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20834
【文章来源】: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崩塌发育现状评价图
8第二章库区灰岩地区大型崩塌体形成机制分析三峡库区灰岩地区大型崩塌体的形成及发育受到了多种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这些因素包括起主导作用的内部因素,如地形地貌条件、地层岩性条件、地质构造条件等和起诱发作用的外部因素,如降雨、风化和人类工程活动等。研究大型崩塌体的形成机制对于大型崩塌体危险性评价指标的遴选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以重庆武隆鸡尾山和合川磨子岩两个三峡库区灰岩地区典型大型崩塌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大型崩塌体的形成机制。2.1大型崩塌体基本特征2.1.1鸡尾山大型崩塌体基本特征从图2-1中可以看出,滑面的形态类似于梯形,由类似的长方形和三角形组合而成。崩塌区的右侧(东侧)边界为高60米到120米的陡崖,左侧(西侧)边界为竖向岩溶形成的裂缝T1,前缘(北侧)边界为条柱状的强烈岩溶发育带,后缘(南侧)边界为竖向岩溶形成的裂缝T0。各条边界的尺寸如下:崩塌体沿着东侧陡崖方向的最大长度为720米,后缘南侧T0裂缝长约152米,西侧T1裂缝长约530米,北侧强烈岩溶发育带长约125米。两组岩溶裂缝面和软弱夹层将崩塌体与稳定岩体切割开,整个崩塌体由阻滑关键块体和下滑驱动块体组成,厚约50米到80米,体积约为500万m3[47]。图2-1武隆鸡尾山崩塌体结构(1)T0裂缝T0裂缝位于崩塌体的南侧后缘,长约152米,深度为60米到70米,裂隙面
9近于直立,倾角约为90o。T0裂缝的总体走向为N50~70°W,由于附近岩体中有一组产状为N60~85°W/68~80°SW的构造节理,故认为这条T0裂缝是追踪该组结构面形成的。由于P1m和P1q3两组岩层的岩溶发育状况差异较大,P1m灰岩比P1q3砾状灰岩岩溶发育状况好很多,所以T0裂缝在向岩体下部发展的过程中,在P1m岩层中的贯通度非常好,张开度大,到了下部的P1q3岩层,T0裂缝张开度越来越小,直至T0裂缝扩展到P1q2碳质页岩软弱夹层。T0裂缝在鸡尾山崩塌体发生崩塌破坏时的状况见下图2-2和图2-3。图2-2后缘T0裂缝(崩塌前)图2-3后缘T0裂缝(崩塌后)(2)T1裂缝T1裂缝位于崩塌体的西侧,长约530米,深度为60米到80米,裂隙面近于直立,倾角约为90o,见下图2-4。T1裂缝的走向总体上为SN向,由于附近岩体中有一组产状为N13°W~N10°E/80~90°E的构造节理,故认为T1裂隙是追踪这组结构面形成的。T1裂隙面靠近前侧中下部的位置存在一个“三角形”凹腔,这个凹腔即是阻滑的关键块体的核心部分。在这个凹腔的北边,就是强烈的岩溶发育带。由于T1裂隙主要发育在P1m岩层,越往下,裂隙的发育规模越小,张开度越小,所以崩塌体发生崩塌时,在T0裂隙面的上部形成了数十条水平状擦痕,裂隙面下部的岩体被撕裂开来,形成了一些凹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藏东高山峡谷地带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以西藏贡觉县为例[J]. 朱进守,邓辉,苑泉,沈娟,周瑾,靳洁. 地质与资源. 2018(03)
[2]强降雨条件下岩质边坡倾倒崩塌破坏机理——以鄂西赵家岩崩塌为例[J]. 曾芮,姜明顺,孙琳馗,熊承仁.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8(03)
[3]基于可变模糊集的地震崩塌危险性评价[J]. 刘晓然,杨谆,王威.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8(02)
[4]考虑软弱基座风化效应的望霞危岩崩塌机制分析[J]. 黄达,杨伟东,陈智强. 人民长江. 2018(06)
[5]基于BP神经网络的湖北省山洪灾害危险性评价[J]. 冯快乐,周建中,江焱生,孙怀卫,李薇,蔡佳明. 自然灾害学报. 2018(01)
[6]危岩崩塌启动机制离心模型试验研究[J]. 贺凯,李滨,冯振.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8(01)
[7]西南山区石头崖子崩塌形成机制研究及稳定性分析[J]. 李果,周葵,周俊.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7(11)
[8]三峡库区典型危岩形成机制及治理技术研究[J]. 许家美.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8)
[9]条形孤立单薄陡崖带变形机制与失稳判据[J]. 李满意,马磊,魏燕珍,司洪涛,廖云平,向喜琼.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6(02)
[10]基于新组合赋权法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J]. 江强强,方堃,章广成. 自然灾害学报. 2015(03)
博士论文
[1]视倾向滑移型滑坡形成条件与失稳机理研究[D]. 邓茂林.成都理工大学 2014
[2]基于GIS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D]. 牛全福.兰州大学 2011
[3]区域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与风险管理[D]. 向喜琼.成都理工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基于GIS的静宁县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D]. 刘晓腾.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
[2]区域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D]. 林庆.重庆交通大学 2016
[3]北京怀北—雁栖山区崩塌危险性评价[D]. 胡敏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
[4]三峡库区万州区滑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D]. 张俊.中国地质大学 2016
[5]基于GIS的定边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D]. 宋世鑫.长安大学 2015
[6]川东巴州区滑坡发育规律及危险性预测评价[D]. 林涛.成都理工大学 2015
[7]山房山危岩体稳定性分析、滚石运动特征及防治建议研究[D]. 孔德珩.吉林大学 2015
[8]基于ArcGis的日冕水电站滑坡敏感性分析[D]. 王宏刚.吉林大学 2013
[9]西南山区“关键块体”控制型滑坡的形成条件与失稳机理研究[D]. 彭国喜.成都理工大学 2011
[10]暴雨诱发的地质灾害遥感监测与评估[D]. 高志勇.西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208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220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