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地区古元古代花岗片麻岩成因及变质时代:锆石和独居石U-Pb年龄及锆石Hf同位素证据
发布时间:2021-06-16 00:06
吕梁地区在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研究中具有重要位置,出露大量的古元古代变质表壳岩和花岗质岩石,对研究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地质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选择吕梁地区白家滩花岗片麻岩进行锆石和独居石U-Pb年代学以及锆石Hf同位素研究,2个花岗片麻岩的岩浆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182±16Ma和2185±24Ma,代表了其侵位时代。独居石U-Pb年龄分别为1898±7Ma和1899±14Ma,明显比锆石增生边的谐和207Pb/206Pb年龄(2180~2032Ma)年轻,说明独居石对后期变质作用的响应程度比锆石强,其U-Pb年龄更能反映白家滩花岗片麻岩经历了~1900Ma的退变质作用,与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的变质作用时间一致。花岗片麻岩的锆石Hf同位素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为2473~2598Ma,两阶段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 C)分别为2646~2839Ma,εHf(t)值分布于-1.3~+1.8之间,未显示同期幔源物质的加入,而是新太古代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已有的古元古代中期(2.2~2.1Ga)的岩浆岩锆石Hf同位素数据,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地壳在2.2~2.1Ga期间发...
【文章来源】:岩石学报. 2020,36(12)北大核心EISCICSCD
【文章页数】:23 页
【部分图文】:
华北克拉通吕梁地区地质简图(据山西省地质调查院,2010(1)修改)
二云母花岗片麻岩样品(17J102)具有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主要矿物包括钾长石(~25%)、斜长石(~35%)、石英(~25%)、白云母(~10%)和黑云母(~5%),岩石蚀变程度较弱。钾长石为微斜长石,具有明显格子双晶。斜长石颗粒较大,可达~1mm,可见聚片双晶,发生一定程度蚀变。石英多呈他形粒状,粒径0.2~1.5mm,定向排列,部分石英含有轻微蚀变的长石包裹体。白云母含量较多,保存较好,单偏光下无色长片状,正交偏光下具有鲜亮的二级蓝-绿干涉色。黑云母呈短片状或细长片状,部分黑云母已蚀变为绿泥石(图3c,d)。图3 吕梁地区白家滩花岗片麻岩正交偏光(a、c)和单偏光(b、d)显微照片
吕梁地区白家滩花岗片麻岩正交偏光(a、c)和单偏光(b、d)显微照片
本文编号:3231966
【文章来源】:岩石学报. 2020,36(12)北大核心EISCICSCD
【文章页数】:23 页
【部分图文】:
华北克拉通吕梁地区地质简图(据山西省地质调查院,2010(1)修改)
二云母花岗片麻岩样品(17J102)具有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主要矿物包括钾长石(~25%)、斜长石(~35%)、石英(~25%)、白云母(~10%)和黑云母(~5%),岩石蚀变程度较弱。钾长石为微斜长石,具有明显格子双晶。斜长石颗粒较大,可达~1mm,可见聚片双晶,发生一定程度蚀变。石英多呈他形粒状,粒径0.2~1.5mm,定向排列,部分石英含有轻微蚀变的长石包裹体。白云母含量较多,保存较好,单偏光下无色长片状,正交偏光下具有鲜亮的二级蓝-绿干涉色。黑云母呈短片状或细长片状,部分黑云母已蚀变为绿泥石(图3c,d)。图3 吕梁地区白家滩花岗片麻岩正交偏光(a、c)和单偏光(b、d)显微照片
吕梁地区白家滩花岗片麻岩正交偏光(a、c)和单偏光(b、d)显微照片
本文编号:32319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231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