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拉萨地块南缘中、东段晚白垩世—早古新世岩浆活动及其地质意义

发布时间:2021-06-20 08:41
  晚白垩世-早古新世时期,拉萨地块广泛分布着大量的岩浆岩,其中拉萨地块南缘分布的岩浆岩被认为是新特提斯俯冲消亡到印度-欧亚大陆碰撞的产物。本文对拉萨地块南缘东段昌果地区典中组(E1d)火山岩和中段麦弄地区的侵入岩进行研究,探讨拉萨地块南缘晚白垩世-古始新世时期的岩浆的来源、岩石成因及形成的构造背景,为拉萨地块南缘的地质演化提供依据。拉萨地块南缘东段昌果地区出露的典中组(E1d)火山岩,由锆石U-Pb定年获得该火山岩地层的年龄为(69.97±0.45)Ma、(66.80±1.10)Ma,拉萨地块中段姑弄地区典中组(E1d)火山岩年龄为(69.3±4.1)Ma;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拉萨地块南缘典中组(E1d)火山岩形成于晚白垩世-早古新世时期,典中组(E1d)火山岩主要以中性的安山岩、英安岩为主夹少量的酸性流纹岩,属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明显的Nb、Ta、Ti负异常,为典型的岛弧火山岩特征,与林周盆地林子宗群典中组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一致... 

【文章来源】: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拉萨地块南缘中、东段晚白垩世—早古新世岩浆活动及其地质意义


研究思路图

青藏高原,地块


桂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5第2章区域地质概况2.1青藏高原地质格架青藏高原地处中国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面积约250万km2,是世界海拔最高、最新的高原,誉为“世界的屋脊”。它的主体是特提斯洋盆的开启、消减、闭合及古大陆的裂解、碰撞和拼接形成(潘桂堂等,2002;YinandHarrsion,2000;许志琴等,2007,2011,2016;Zhuetal.,2013),显示了“多洋盆、多俯冲、多碰撞和多造山”的过程(许志琴等,2011)。青藏高原从地质年代来看,主体经历了古生代、中生代以及新生代碰撞事件形成的复合地质体。它由四个地块组成,由南至北分别为喜马拉雅地块、拉萨地块(冈底斯带)、羌塘地块和松潘-甘孜地块;其中它们以蛇绿混杂岩带为界,其界线由南至北分别为雅鲁藏布江缝合带(YZSZ)、班公湖-怒江缝合带(BZSZ)和金沙江缝合带(JSSZ)(图2.1)。本文的主要研究区域位于拉萨地块南缘,因此我们将主要对与拉萨地块南缘有关的喜马拉雅地块、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和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进行简单的介绍。图2.1青藏高原构造格架图(据zhang,2004)

示意图,示意图,火山岩,白垩


桂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9闪长岩、云英闪长岩、闪长岩等为主,侵入到侏罗-白垩系地层中,如:聂荣岩体侵位到聂荣岩群和嘉玉桥岩群中(锆石年龄为185~178Ma)(Guynnetal.,2006);班戈岩体侵位时代主要为早白垩世、晚白垩世,主要岩性为英云闪长岩、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吴洋等,2017)。图2.2拉萨地块划分示意图中拉萨地块:中拉萨是一个具有元古代和太古代结晶基底的微陆块(Zhuetal.,2009b,2011,2013),表现为念青唐古拉变质岩群中的变质岩(角闪岩相至麻粒岩相)被认为是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张泽明等(2010)用原位锆石定年得到其年龄为720Ma,胡培远等(2018)得到念青唐古拉岩群中变质辉长岩的SHRIMP锆石年龄663Ma。中拉萨地块主要为石炭纪-二叠纪和侏罗纪-早白垩纪,缺少三叠纪地层,其中在申扎县东南部发现有寒武纪火山岩地层且与下奥陶统不整合接触,其LA-ICP-MS锆石年龄为500Ma(计文化等,2009)。中拉萨地块火山主要为则弄群火山岩,则弄群火山岩西起狮泉河,东至纳木错,为一套中酸性火山岩,主要岩性为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和凝灰岩,其形成于早白垩世约(130~110Ma)(康志强等,2008;朱弟成等,2008a),但最近叶春林等(2018)在扎布耶茶卡地区得到则弄群的年龄为152Ma;中拉萨地块还有出露面积较小的火山岩,如:分布在中拉萨赛利普地区的捷嘎组火山岩形成于108Ma(韦天伟等,2019待刊);中拉萨地块的则弄群火山岩和捷嘎组火山被认为是班公湖-怒江新特提斯洋南向俯冲形成。


本文编号:32388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2388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f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