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泥石流灾害柔性防治冲击动力响应分析
发布时间:2021-07-06 20:36
采用当前方法分析地震后泥石流灾害柔性防治冲击的动力响应时,不能准确的分析柔性防护体系随时间变化产生的位移变化以及落石在冲击过程中对柔性防护体系的冲击时间与能量关系,得到的分析结果与实际不符,存在分析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地震后泥石流灾害柔性防治冲击动力响应分析方法 ,构建防护体系有限元模型,利用Lagrange描述方法在连续介质力学的基础上构建撞击系统对应的控制方程以及弹塑性材料接触力学模型,在以上两个模型的基础上通过ANSYS/LS-DYNA软件模拟甘肃省陇南市某泥石流治理工程环境,通过分析柔性防护体系随时间变化产生的位移变化以及落石在冲击过程中对柔性防护体系的冲击时间与能量关系,实现地震后泥石流灾害柔性防治冲击动力的响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的分析准确率较高。
【文章来源】:华南地震. 2020,40(02)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防护体系有限元模型
不同冲击角下不同形状落石的时间能量关系
图3 不同冲击角下不同形状落石的时间能量关系分析图3可知,片状形、立方体形和球形落石以329kJ的初始能量冲击泥石流柔性防护体系,此时泥石流柔性防护体系可以承受住冲击。球形落石在冲击角度为30°和60°时对应的反弹能量较大。与刚性防护结构的落石能耗过程相比,泥石流柔性防护体系耗散比较缓慢,因为柔性耗能装置在泥石流柔性防护体系中起到了缓冲作用,便于落石的拦截,由图3可知对柔性防护体系冲击最大的是球形落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松动圈对隧道围岩地震动力响应的影响[J]. 赵旭,黎若寒,代志杰,赵密,黄景琦,陶连金,耿琳.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19(03)
[2]岩爆柔性防护网及其动力特性分析[J]. 唐杰灵,李天斌,曾鹏,韩瑀萱,周雄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9(04)
[3]横向冲击作用下预加荷载钢框架的动力响应分析[J]. 付朝江,杨绵越. 建筑科学. 2018(11)
[4]船行波激励下深水桥墩的动力响应分析[J]. 刘政伟,夏齐勇. 桥梁建设. 2018(03)
[5]基于迁移学习的无人机高分影像地震泥石流信息检测[J]. 郭加伟,李永树,王洪蜀,鲁恒. 地震研究. 2018(02)
[6]爆炸冲击荷载作用下弹性支撑拱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J]. 康婷,白应生,孙惠香,杨慧,刘远飞,马桂浩. 应用力学学报. 2017(04)
[7]地震动非一致性对隧道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J]. 周云东,上官子恒,褚飞飞,吴勇信. 地震工程学报. 2017(01)
[8]爆炸地震波与空气冲击波联合作用下网架结构动力响应[J]. 王小盾,董晓鹏,陈志华,刘红波,张军,常利. 工业建筑. 2016(09)
[9]地震作用下结构拟静力分量对车桥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J]. 杜宪亭,乔宏,夏禾,王少钦,李啸. 振动与冲击. 2016(16)
[10]薄层地震响应的时间与振幅分析[J]. 李世杰,师素珍. 煤炭技术. 2016(05)
本文编号:3268930
【文章来源】:华南地震. 2020,40(02)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防护体系有限元模型
不同冲击角下不同形状落石的时间能量关系
图3 不同冲击角下不同形状落石的时间能量关系分析图3可知,片状形、立方体形和球形落石以329kJ的初始能量冲击泥石流柔性防护体系,此时泥石流柔性防护体系可以承受住冲击。球形落石在冲击角度为30°和60°时对应的反弹能量较大。与刚性防护结构的落石能耗过程相比,泥石流柔性防护体系耗散比较缓慢,因为柔性耗能装置在泥石流柔性防护体系中起到了缓冲作用,便于落石的拦截,由图3可知对柔性防护体系冲击最大的是球形落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松动圈对隧道围岩地震动力响应的影响[J]. 赵旭,黎若寒,代志杰,赵密,黄景琦,陶连金,耿琳.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19(03)
[2]岩爆柔性防护网及其动力特性分析[J]. 唐杰灵,李天斌,曾鹏,韩瑀萱,周雄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9(04)
[3]横向冲击作用下预加荷载钢框架的动力响应分析[J]. 付朝江,杨绵越. 建筑科学. 2018(11)
[4]船行波激励下深水桥墩的动力响应分析[J]. 刘政伟,夏齐勇. 桥梁建设. 2018(03)
[5]基于迁移学习的无人机高分影像地震泥石流信息检测[J]. 郭加伟,李永树,王洪蜀,鲁恒. 地震研究. 2018(02)
[6]爆炸冲击荷载作用下弹性支撑拱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J]. 康婷,白应生,孙惠香,杨慧,刘远飞,马桂浩. 应用力学学报. 2017(04)
[7]地震动非一致性对隧道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J]. 周云东,上官子恒,褚飞飞,吴勇信. 地震工程学报. 2017(01)
[8]爆炸地震波与空气冲击波联合作用下网架结构动力响应[J]. 王小盾,董晓鹏,陈志华,刘红波,张军,常利. 工业建筑. 2016(09)
[9]地震作用下结构拟静力分量对车桥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J]. 杜宪亭,乔宏,夏禾,王少钦,李啸. 振动与冲击. 2016(16)
[10]薄层地震响应的时间与振幅分析[J]. 李世杰,师素珍. 煤炭技术. 2016(05)
本文编号:32689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268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