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地区S波非弹性衰减与M L 震级测定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3 03:20
选取云南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通过基于遗传算法的Atkinson方法分别计算云南3个区域的介质品质因子Q0值。根据云南地区地震波衰减的区域性差异,通过震级偏差统计分析了47个台站的单台ML震级偏差情况。结果显示:云南属于低Q0值地区,区域性差异明显。位于云南西部区域1的Q0值相对较高,为251. 3;东部的区域3的Q0值次之,为216. 9;中部的区域2的Q0值最低,为102. 6。Q0值越小的地区,S波衰减程度越大,单台震级偏小于台网平均震级的台站也就越多。同一地区的台站在测定相同区域内的地震时,虽然地震波非弹性衰减程度相近,但由于受到各台站场地不同增益作用的影响,其单台震级偏差情况有所不同。
【文章来源】:中国地震. 2020,36(0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各区域地震波射线路径(a)、(b)、(c)及Q(f)拟合曲线(d)
图4是位于区域3内的GEJ等11个台站在测定不同区域地震的单台震级偏差统计情况。该区域内的大部分台站不参与区域1的震级测定,样本数较少,不适合讨论区域1内地震的单台震级偏差问题。对于区域2的地震,FUN、LOP、MLP、WES、XUW台站样本量较少,不适合统计;MAL、MIL、ZAT的单台震级普遍小于台网平均震级;GEJ的单台震级普遍大于台网平均震级,这可能与其靠近区域2、地震射线路径短、记录到的地震波衰减程度比其他台站要弱有关。对于区域3的地震,位于东南部的GEJ、FUN、MLP、WES样本量较少,不适合统计;MAL、MIL、XUW、YAJ、LOP、ZAT的单台震级普遍小于或接近于台网平均震级;QIJ的单台震级普遍大于台网平均震级,这可能与QIJ台在1~10Hz频带内场地增益作用大于区域3内其他台站有关(许亚吉等,2019)。图3 区域2内台站单台震级偏差统计
区域2内台站单台震级偏差统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云南测震台网台站场地响应与ML震级测定的讨论[J]. 许亚吉,杨晶琼,蔡明军,李丹宁. 中国地震. 2019(01)
[2]四川近震震级确定及地震波衰减特征的区域性差异[J]. 卢婷,苏金蓉,孙玮.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7(06)
[3]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中小地震矩震级研究[J]. 刘芳,张帆,李彬,娜热. 中国地震. 2017(02)
[4]广东地区近震ML震级量规函数[J]. 吕作勇,马晓静,房立华. 中国地震. 2015(03)
[5]甘肃地区近震震级的量规函数研究[J]. 陈继锋,尹欣欣,董宗明,姚海东,蒲举. 中国地震. 2013(03)
[6]福建省“九五”地震监测台网台站震级校正及单台震级应用研究[J]. 张红才,金星,马强,韦永祥,李军,陈慧芳. 华南地震. 2010(03)
[7]利用ML振幅研究地壳横波Q值I:不同构造区的衰减特征[J]. 汪素云,裴顺平,许忠淮,张国民,俞言祥,潘华. 地球物理学报. 2007(06)
[8]云南地区S波非弹性衰减Q值研究[J]. 苏有锦,刘杰,郑斯华,刘丽芳,付虹,徐彦. 地震学报. 2006(02)
[9]利用遗传算法反演非弹性衰减系数、震源参数和场地响应[J]. 刘杰,郑斯华,黄玉龙. 地震学报. 2003(02)
[10]云南地区强震分布的深部地球介质背景[J]. 苏有锦,刘祖荫,蔡民军,张俊伟,李忠华. 地震学报. 1999(03)
本文编号:3281230
【文章来源】:中国地震. 2020,36(0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各区域地震波射线路径(a)、(b)、(c)及Q(f)拟合曲线(d)
图4是位于区域3内的GEJ等11个台站在测定不同区域地震的单台震级偏差统计情况。该区域内的大部分台站不参与区域1的震级测定,样本数较少,不适合讨论区域1内地震的单台震级偏差问题。对于区域2的地震,FUN、LOP、MLP、WES、XUW台站样本量较少,不适合统计;MAL、MIL、ZAT的单台震级普遍小于台网平均震级;GEJ的单台震级普遍大于台网平均震级,这可能与其靠近区域2、地震射线路径短、记录到的地震波衰减程度比其他台站要弱有关。对于区域3的地震,位于东南部的GEJ、FUN、MLP、WES样本量较少,不适合统计;MAL、MIL、XUW、YAJ、LOP、ZAT的单台震级普遍小于或接近于台网平均震级;QIJ的单台震级普遍大于台网平均震级,这可能与QIJ台在1~10Hz频带内场地增益作用大于区域3内其他台站有关(许亚吉等,2019)。图3 区域2内台站单台震级偏差统计
区域2内台站单台震级偏差统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云南测震台网台站场地响应与ML震级测定的讨论[J]. 许亚吉,杨晶琼,蔡明军,李丹宁. 中国地震. 2019(01)
[2]四川近震震级确定及地震波衰减特征的区域性差异[J]. 卢婷,苏金蓉,孙玮.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7(06)
[3]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中小地震矩震级研究[J]. 刘芳,张帆,李彬,娜热. 中国地震. 2017(02)
[4]广东地区近震ML震级量规函数[J]. 吕作勇,马晓静,房立华. 中国地震. 2015(03)
[5]甘肃地区近震震级的量规函数研究[J]. 陈继锋,尹欣欣,董宗明,姚海东,蒲举. 中国地震. 2013(03)
[6]福建省“九五”地震监测台网台站震级校正及单台震级应用研究[J]. 张红才,金星,马强,韦永祥,李军,陈慧芳. 华南地震. 2010(03)
[7]利用ML振幅研究地壳横波Q值I:不同构造区的衰减特征[J]. 汪素云,裴顺平,许忠淮,张国民,俞言祥,潘华. 地球物理学报. 2007(06)
[8]云南地区S波非弹性衰减Q值研究[J]. 苏有锦,刘杰,郑斯华,刘丽芳,付虹,徐彦. 地震学报. 2006(02)
[9]利用遗传算法反演非弹性衰减系数、震源参数和场地响应[J]. 刘杰,郑斯华,黄玉龙. 地震学报. 2003(02)
[10]云南地区强震分布的深部地球介质背景[J]. 苏有锦,刘祖荫,蔡民军,张俊伟,李忠华. 地震学报. 1999(03)
本文编号:32812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281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