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白沙盆地白垩系鹿母湾组沉积记录及古环境响应

发布时间:2021-07-13 18:58
  白垩纪属于温室气候的典型代表,通过对其的研究有利于我们对未来气候的预测和分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目前国际白垩纪年代表是建立在对海相地层研究的基础之上,而中国以陆相地层发育为特色,海南岛白沙盆地白垩系发育完整且地层出露好,但研究程度低,可通过对其白垩系的沉积相带和古气候研究来完善整个白垩系地层体系。本次研究选取道汉村剖面(全长250m)进行野外实测,利用岩性、岩相及岩相组合识别的基础上,对沉积特征进行解释和分析,可将白沙盆地道汉村剖面鹿母湾组划分10种岩性相类别。根据其特征和组合情况,白沙盆地白垩系鹿母湾组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和湖泊相,且二者交替发育,这可能与物源供应及沉积环境和气候变化有关。利用道汉村剖面上2个碎屑锆石样品测试,定年数据为106.5±0.68Ma,剖面年龄属于阿尔比阶沉积期,并可得知物源主要来自印支-海西期的造山带。使用手持XRF测试仪进行主微量元素测试,利用K、Fe、Mn、Ti等元素及其比值变化指示古气候,将道汉村剖面划分五个阶段,识别出温暖潮湿-炎热干旱和还原-氧化三个旋回变化。在碎屑锆石测年和地球化学元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将研究区与同期的松辽盆地和冀北地区进行...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白沙盆地白垩系鹿母湾组沉积记录及古环境响应


技术路线图

地质图,海南岛,地质,分布图


图 2-1 海南岛白垩纪地层分布图(据《海南岛地质志》修改,1992)2.1 区域地层沙盆地是位于海南岛的中部,盆地整体为 NE-SW 方向展布,约为 2岛中面积最大的中生代陆相沉积“红层”盆地(董宝林,1991;。对于白垩纪的地层划分一直比较有争议,1964 年,764 队创立鹿为仅分布于白沙盆地中,与中生代二期侵入岩不整合接触,时代定

地层划分,标准图,白沙,盆地


白沙盆地地层划分标准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碎屑锆石年代学在沉积物源研究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J]. 郭佩,刘池洋,王建强,李长志.  沉积学报. 2017(01)
[2]深时古气候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启示[J]. 王成善,王天天,陈曦,高远,张来明.  地学前缘. 2017(01)
[3]手持式XRF快速荧光分析仪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J]. 吴承东,颜伟裕,李慧,刘浩,李兴斌.  国土资源导刊. 2016(04)
[4]秦皇岛石门寨亮甲山奥陶系剖面化学地层和旋回地层研究[J]. 马坤元,李若琛,龚一鸣.  地学前缘. 2016(06)
[5]湖泊三角洲沉积露头精细解剖——以鄂尔多斯盆地裴庄剖面为例[J]. 赵俊峰,屈红军,林晋炎,刘祥,杨扬,林川.  沉积学报. 2014(06)
[6]海南省高通岭钼矿床赋矿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成矿意义[J]. 付王伟,许德如,吴传军,傅杨荣,周迎春,周岳强,王智琳,林舸.  矿床地质. 2014(02)
[7]海南岛乐东地区志仲岩体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研究及其构造意义[J]. 温淑女,梁新权,范蔚茗,王岳军,池国祥,梁细荣,周云,蒋英.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3(02)
[8]中国南方海、陆相白垩系研究进展[J]. 孟繁松.  华南地质与矿产. 2012(01)
[9]海南岛早白垩世红层磁组构和古地磁新结果[J]. 张伙带,谈晓冬.  地球物理学报. 2011(12)
[10]海南乐东鹿母湾组沟鞭藻和疑源类及其沉积环境[J]. 黄嫔.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10(03)

博士论文
[1]海南岛中生代两期构造伸展作用的岩浆记录及其大陆动力学意义[D]. 唐立梅.浙江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琼南—越南白垩纪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古南海构造演化[D]. 董海龙.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本文编号:32826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2826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2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