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东部佳木斯地区八角山岩体形成时代探讨
发布时间:2021-07-14 02:50
佳木斯地块形成与演化一直是地质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笔者对黑龙江省东部佳木斯地区八角山岩体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显示: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07.15±0.86) Ma,岩体的形成时代应为晚三叠世。稀土元素特征为轻稀土富集,具正铕异常;微量元素Cr、Th、Sr元素相对富集,而Cs、Zr元素相对亏损。该岩体可能形成于古亚洲洋闭合后的伸展环境。
【文章来源】:吉林地质. 2020,39(03)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研究区地质略图
测年样品破碎和锆石的挑选在河北省区域地质调查所实验室完成。由天津地质调查中心重点实验室采用激光剥蚀等离子体分析技术(LA-ICP-MS)对样品进行了微区原位单点U-Pb同位素数据采集及整理。D4281样品岩性为中细粒辉长岩,锆石呈粉黄色、浅黄色,多为短柱状、粒状,透明,金刚光泽,粒径约为0.02~0.15 mm,形态较完整,长宽比1∶1~2∶1,环带较清晰。232Th/238U多数大于0.5,仅有一个锆石小0.1,因此具岩浆锆石特征。选取25颗锆石进行数据采集,25颗锆石206Pb/238U年龄在203~210 Ma之间(表4),从图2可以看出测年数值均位于谐和线上,因此年龄数据可靠,加权平均为(207.15±0.86) Ma (图3),该年龄应为八角山岩体的结晶年龄。5 构造环境讨论
近年来吉黑东部晚三叠世A型流纹岩的发现[17]、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发育晚三叠世双峰式火山岩和晚三叠世碱长花岗岩大面积的出露[18]等,均显示晚三叠世期间吉黑东部应处于一种伸展环境。唐杰等统计分析了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东缘、佳木斯地块以及兴凯地块古生代—中生代火成岩的锆石U-Pb年代学资料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认为吉黑东部晚三叠世火成岩可能形成于古亚洲洋闭合后的伸展环境,亦可能与扬子和华北克拉通之间俯冲碰撞后伸展环境有关,还可能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大洋板块南向俯冲所形成的类似弧后的伸展环境[19]。研究区位于吉黑东部的北部,晚三叠世辉长岩可能形成于古亚洲洋闭合陆壳增生后的伸展环境。6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生代兴蒙造山带东缘的古太平洋板块俯冲[J]. 刘恺,张进江,葛茂卉,凌逸云.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6(06)
[2]东北亚早中生代火成岩组合的时空变异:对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开始时间的制约[J]. 唐杰,许文良,王枫.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6(06)
[3]东北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演化及其石油地质意义[J]. 张兴洲,乔德武,迟效国,周建波,孙跃武,张凤旭,张淑琴,赵庆英. 地质通报. 2011(Z1)
[4]麻山杂岩的变质-混合岩化作用和花岗质岩浆活动[J]. 任留东,王彦斌,杨崇辉,韩娟,颉颃强,李林山. 岩石学报. 2010(07)
[5]中国兴蒙—吉黑地区岩石圈结构基本特征[J]. 张兴洲,杨宝俊,吴福元,刘国兴. 中国地质. 2006(04)
[6]大兴安岭北部塔河花岗岩体的时代及对额尔古纳地块构造归属的制约[J]. 葛文春,吴福元,周长勇,A.A.Abdel Rahman. 科学通报. 2005(12)
[7]佳木斯地块片麻状花岗岩的锆石离子探针U-Pb年龄[J]. 吴福元,S W ILDE,孙德有. 岩石学报. 2001(03)
本文编号:3283257
【文章来源】:吉林地质. 2020,39(03)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研究区地质略图
测年样品破碎和锆石的挑选在河北省区域地质调查所实验室完成。由天津地质调查中心重点实验室采用激光剥蚀等离子体分析技术(LA-ICP-MS)对样品进行了微区原位单点U-Pb同位素数据采集及整理。D4281样品岩性为中细粒辉长岩,锆石呈粉黄色、浅黄色,多为短柱状、粒状,透明,金刚光泽,粒径约为0.02~0.15 mm,形态较完整,长宽比1∶1~2∶1,环带较清晰。232Th/238U多数大于0.5,仅有一个锆石小0.1,因此具岩浆锆石特征。选取25颗锆石进行数据采集,25颗锆石206Pb/238U年龄在203~210 Ma之间(表4),从图2可以看出测年数值均位于谐和线上,因此年龄数据可靠,加权平均为(207.15±0.86) Ma (图3),该年龄应为八角山岩体的结晶年龄。5 构造环境讨论
近年来吉黑东部晚三叠世A型流纹岩的发现[17]、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发育晚三叠世双峰式火山岩和晚三叠世碱长花岗岩大面积的出露[18]等,均显示晚三叠世期间吉黑东部应处于一种伸展环境。唐杰等统计分析了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东缘、佳木斯地块以及兴凯地块古生代—中生代火成岩的锆石U-Pb年代学资料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认为吉黑东部晚三叠世火成岩可能形成于古亚洲洋闭合后的伸展环境,亦可能与扬子和华北克拉通之间俯冲碰撞后伸展环境有关,还可能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大洋板块南向俯冲所形成的类似弧后的伸展环境[19]。研究区位于吉黑东部的北部,晚三叠世辉长岩可能形成于古亚洲洋闭合陆壳增生后的伸展环境。6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生代兴蒙造山带东缘的古太平洋板块俯冲[J]. 刘恺,张进江,葛茂卉,凌逸云.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6(06)
[2]东北亚早中生代火成岩组合的时空变异:对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开始时间的制约[J]. 唐杰,许文良,王枫.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6(06)
[3]东北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演化及其石油地质意义[J]. 张兴洲,乔德武,迟效国,周建波,孙跃武,张凤旭,张淑琴,赵庆英. 地质通报. 2011(Z1)
[4]麻山杂岩的变质-混合岩化作用和花岗质岩浆活动[J]. 任留东,王彦斌,杨崇辉,韩娟,颉颃强,李林山. 岩石学报. 2010(07)
[5]中国兴蒙—吉黑地区岩石圈结构基本特征[J]. 张兴洲,杨宝俊,吴福元,刘国兴. 中国地质. 2006(04)
[6]大兴安岭北部塔河花岗岩体的时代及对额尔古纳地块构造归属的制约[J]. 葛文春,吴福元,周长勇,A.A.Abdel Rahman. 科学通报. 2005(12)
[7]佳木斯地块片麻状花岗岩的锆石离子探针U-Pb年龄[J]. 吴福元,S W ILDE,孙德有. 岩石学报. 2001(03)
本文编号:32832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283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