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金断裂中段现今地壳形变的时序InSAR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9 10:57
作为分割青藏高原与塔里木盆地的边界断裂带,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的阿尔金断裂带经历过多期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不但规模庞大,而且具有强烈的贯穿性和地震活动性等特征,是调节青藏高原变形和高原物质东向挤出的主要活动构造。自上世纪6070年代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聚焦这一区域开展地质研究,并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对于阿尔金断裂带的活动方式、走滑速率及形变模式尚存在争议。主因是阿尔金断裂带规模巨大(全长约1700km)加上高海拔和恶劣气候的制约,使得现有研究分布稀疏且不均匀。这些都限制了对阿尔金断裂带构造与运动模式的更进一步认识与研究。此外,阿尔金断裂带1900年以来的地震活动分布,表明在中段(茫崖—肃北)区域形成一个明显的5级地震空区。自2002年以来,在该平静区周边出现了小震活动的增强现象。因此,获取阿尔金断裂中段的精细运动学状态,有助于对该区域地震危险性的研判与预测。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InSAR)技术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展研究以来,为空间大地测量、全球及区域尺度的地形测绘与形变...
【文章来源】: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湖北省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常用星载SAR平台
- 5 -图 1.2 青藏高原北部可能的形成演化示意图通过对比断裂带两侧的多种地质资料,估算得到阿尔金断裂带主要部分第四纪晚期的滑动速率为 20~34mm/a[53-55],而 GPS 等现代大地测量手段获得的结果均集中在 10mm/a 左右[56-60]。这两种滑动速率的不一导致对青藏高原的构造变形认识的不同,前者支持变形主要集中在一些大的边界断裂上的块体变形模式,
程中所占权重大小的一个重要的间接定量依据[12],对阿尔金断裂走滑的开始年代、位错量及滑移速率的研究也已成为青藏高原造山带构造演化动力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阿尔金断裂带内部各块体在地质历史演变过程中具有的不同构造运动规律,直观表现为复杂的构造地貌。断裂带以北的塔里木盆地,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内陆盆地,地势西高东低,整体变化平缓;主断裂以南的柴达木盆地,为中国地势最高的盆地,由于青藏高原北东向挤压作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在盆地北部存在多类似于牛鼻子梁的推覆倾斜构造,盆地西缘多类似于祁漫塔格山脉的多期构造产物(图 1.3)[61]。断裂带中段北部为阿尔金北缘逆冲断裂,作为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界山的阿尔金山,中部为索尔库里盆地和谷地,南部为阿尔金主断裂及其与东昆仑走滑断裂之间构造形成的隆升和盆地(图 1.3)。复杂的构造形变导致关于阿尔金主断裂的结构也存在着不同的观点。Molnar et al. (1987)和Yin and Harrison(2000)认为阿尔金主断裂是一个地壳的撕裂断裂,而 Wittlingeret al.(1998)和 Tapponnier et al.(2001)等则认为该断裂是岩石圈规模的断裂[62-6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1stOpt软件的GNSS高程拟合研究[J]. 闫志学.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S1)
[2]基于InSAR的青海大柴旦地震三维同震形变场获取与震源特征分析[J]. 温少妍,单新建,张迎峰,王家庆,张国宏,屈春燕,徐小波. 地球物理学报. 2016(03)
[3]阿尔金断裂带新生代活动在柴达木盆地中的响应[J]. 潘家伟,李海兵,孙知明,刘栋梁,吴婵,于常青. 岩石学报. 2015(12)
[4]利用GPS数据反演阿尔金断裂现今滑动速率[J]. 李煜航,王庆良,崔笃信,郝明,王文萍,秦姗兰. 地震地质. 2015(03)
[5]InSAR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J]. 许才军,何平,温扬茂,刘洋. 测绘地理信息. 2015(02)
[6]2014年2月12日于田MS7.3地震前后的微震活动集中区及对地震危险区的可能指示[J]. 胡朝忠,陈丹,杨攀新,熊仁伟,李长军. 地震. 2015(01)
[7]2014年于田Ms7.3地震地表破裂特征及其发震构造[J]. 李海兵,潘家伟,孙知明,刘栋梁,张佳佳,李成龙,刘亢,CHEVALIER Marie-Luce,云锟,龚正. 地质学报. 2015(01)
[8]利用InSAR技术研究滇西南镇康—永德地区现今地壳形变特征[J]. 季灵运,刘立炜,郝明. 地震研究. 2015(01)
[9]利用短基线集InSAR技术监测矿区地表形变[J]. 梁涛. 测绘通报. 2014(S2)
[10]时序InSAR断层活动性观测研究进展及若干问题探讨[J]. 屈春燕,单新建,张国宏,徐小波,宋小刚,张桂芳,刘云华. 地震地质. 2014(03)
博士论文
[1]GPS观测研究现今青藏高原地壳形变机制[D]. 葛伟鹏.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16
[2]高级时序InSAR地面形变监测及地震同震震后形变反演[D]. 李永生.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14
[3]InSAR时序监测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研究[D]. 张静.长安大学 2014
[4]时序InSAR的误差分析及应用研究[D]. 何平.武汉大学 2014
[5]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长白山天池火山活动性[D]. 季灵运.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12
[6]青藏高原北缘新生代沉积演化与高原构造隆升过程[D]. 宋春晖.兰州大学 2006
[7]阿尔金断裂带的形成时代及其走滑作用对青藏高原北部隆升的贡献[D]. 李海兵.中国地质科学院 2001
硕士论文
[1]中国一些中强震前地震活动的矩加速释放现象[D]. 蒋长胜.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004
本文编号:3351277
【文章来源】: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湖北省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常用星载SAR平台
- 5 -图 1.2 青藏高原北部可能的形成演化示意图通过对比断裂带两侧的多种地质资料,估算得到阿尔金断裂带主要部分第四纪晚期的滑动速率为 20~34mm/a[53-55],而 GPS 等现代大地测量手段获得的结果均集中在 10mm/a 左右[56-60]。这两种滑动速率的不一导致对青藏高原的构造变形认识的不同,前者支持变形主要集中在一些大的边界断裂上的块体变形模式,
程中所占权重大小的一个重要的间接定量依据[12],对阿尔金断裂走滑的开始年代、位错量及滑移速率的研究也已成为青藏高原造山带构造演化动力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阿尔金断裂带内部各块体在地质历史演变过程中具有的不同构造运动规律,直观表现为复杂的构造地貌。断裂带以北的塔里木盆地,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内陆盆地,地势西高东低,整体变化平缓;主断裂以南的柴达木盆地,为中国地势最高的盆地,由于青藏高原北东向挤压作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在盆地北部存在多类似于牛鼻子梁的推覆倾斜构造,盆地西缘多类似于祁漫塔格山脉的多期构造产物(图 1.3)[61]。断裂带中段北部为阿尔金北缘逆冲断裂,作为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界山的阿尔金山,中部为索尔库里盆地和谷地,南部为阿尔金主断裂及其与东昆仑走滑断裂之间构造形成的隆升和盆地(图 1.3)。复杂的构造形变导致关于阿尔金主断裂的结构也存在着不同的观点。Molnar et al. (1987)和Yin and Harrison(2000)认为阿尔金主断裂是一个地壳的撕裂断裂,而 Wittlingeret al.(1998)和 Tapponnier et al.(2001)等则认为该断裂是岩石圈规模的断裂[62-6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1stOpt软件的GNSS高程拟合研究[J]. 闫志学.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S1)
[2]基于InSAR的青海大柴旦地震三维同震形变场获取与震源特征分析[J]. 温少妍,单新建,张迎峰,王家庆,张国宏,屈春燕,徐小波. 地球物理学报. 2016(03)
[3]阿尔金断裂带新生代活动在柴达木盆地中的响应[J]. 潘家伟,李海兵,孙知明,刘栋梁,吴婵,于常青. 岩石学报. 2015(12)
[4]利用GPS数据反演阿尔金断裂现今滑动速率[J]. 李煜航,王庆良,崔笃信,郝明,王文萍,秦姗兰. 地震地质. 2015(03)
[5]InSAR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J]. 许才军,何平,温扬茂,刘洋. 测绘地理信息. 2015(02)
[6]2014年2月12日于田MS7.3地震前后的微震活动集中区及对地震危险区的可能指示[J]. 胡朝忠,陈丹,杨攀新,熊仁伟,李长军. 地震. 2015(01)
[7]2014年于田Ms7.3地震地表破裂特征及其发震构造[J]. 李海兵,潘家伟,孙知明,刘栋梁,张佳佳,李成龙,刘亢,CHEVALIER Marie-Luce,云锟,龚正. 地质学报. 2015(01)
[8]利用InSAR技术研究滇西南镇康—永德地区现今地壳形变特征[J]. 季灵运,刘立炜,郝明. 地震研究. 2015(01)
[9]利用短基线集InSAR技术监测矿区地表形变[J]. 梁涛. 测绘通报. 2014(S2)
[10]时序InSAR断层活动性观测研究进展及若干问题探讨[J]. 屈春燕,单新建,张国宏,徐小波,宋小刚,张桂芳,刘云华. 地震地质. 2014(03)
博士论文
[1]GPS观测研究现今青藏高原地壳形变机制[D]. 葛伟鹏.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16
[2]高级时序InSAR地面形变监测及地震同震震后形变反演[D]. 李永生.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14
[3]InSAR时序监测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研究[D]. 张静.长安大学 2014
[4]时序InSAR的误差分析及应用研究[D]. 何平.武汉大学 2014
[5]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长白山天池火山活动性[D]. 季灵运.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12
[6]青藏高原北缘新生代沉积演化与高原构造隆升过程[D]. 宋春晖.兰州大学 2006
[7]阿尔金断裂带的形成时代及其走滑作用对青藏高原北部隆升的贡献[D]. 李海兵.中国地质科学院 2001
硕士论文
[1]中国一些中强震前地震活动的矩加速释放现象[D]. 蒋长胜.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004
本文编号:33512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351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