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典型铜矿区微生物基本特性及对铜吸收转化机制初探

发布时间:2021-08-21 18:29
  随着中国各行各业的发展,中国对Cu矿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隐伏Cu矿床的寻找更需要引进、发展新的找矿技术,实现多学科交叉,以增大找矿成功几率。微生物找矿伴随着当代生物学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转折点,以其绿色环保的优势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兴趣。微生物重金属元素化学分析方法与现代生物学结合,为微生物与土壤重金属相互作用提供了理论数据,为找矿策略提供了新思路及补充方法。本文通过对云南营盘金满铜矿及湖北赤马山铜矿矿区土壤中的原生菌进行培养,研究了菌的基本性状,对菌中Cu含量与土壤中Cu有效态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对特异性菌吸收转化铜机制进行了探索。研究发现:(1)采自铜矿区土壤中的微生物体内Cu含量与土壤F1态弱酸提取态Cu浓度呈一定的正相关,表明在典型铜矿区发现的特异性微生物对土壤中的Cu具有指示作用。鉴定结果显示该类菌为根瘤菌/农杆菌属、不动杆菌,在一定程度上,这两种菌对矿区土壤Cu具有指示性,显现了潜在的找矿应用价值。(2)本研究发现的特异性微生物不仅具有潜在指示作用,而且还具有一定的Cu耐受能力。通过外加有机Cu(Ac)2和无机CuSO4微生物耐性实验,发...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典型铜矿区微生物基本特性及对铜吸收转化机制初探


不同矿区土壤中蜡样芽孢杆菌孢子的分布及其金异常注:A-广西金牙金矿床、B-四川阿西金矿床;W(Au)为Au的质量百分数,X为蜡样芽孢杆菌孢子在土壤中的含量,单位为个/g土壤

金满,铜矿


的矿区土壤铜则主要与土壤矿物或金属氧化物结(杨建军,2011)。验室和基于光谱的土壤 Cu 形态外,采矿土壤中Yang J,2014)。区域重点有两个 Cu 矿,其中一个为营盘金满 C江峡谷两岸,经纬度 E:99°07′44.1″,W:26°2完全统计区内有上百个 Cu 矿点、 民采点,已经,只在局部形成了小规模的鸡窝矿(徐晓雅,20关闭,之前矿石堆有一部分被大水冲蚀,留下了

营盘,金满,土壤样品,Cu矿


.细菌培养计数采集的土壤样品按照微生物培养方法进行培养,结果培养出了多种表型不同的。如下图 4-1,4-2。图 4-1 中营盘样品标号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为 YP-1S、Y-3S、YP-4S、YP-5S、YP-6S、YP-8S、YP-9S(YP 为营盘的简称)。被大水冲刷过样品及岩石风化层上方长青苔的 8、9 号样品,物种丰富多样性多于 3、4、5、正下方采集的土壤样品。图 4-2 赤马山样品标号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为 CMS-8S、CMS-9S、CMS-10S、CMS-11S、CMS-12S、CMS-13S、CMS-14S(CMS 简称)。赤马山铜矿采集的都是植物海州香薷的块土,但是微生物的生长与多比如合适的湿度,所以 13、14 号采自潮湿土壤,水坑附近,其微生物多样性多号样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壤中特异性微生物与重金属相互作用机制与应用研究进展[J]. 曾远,罗立强.  岩矿测试. 2017(03)
[2]金川矿区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分布的影响[J]. 路桃香,高天鹏,薛林贵,常国华,莫天录,陈宏斌,台喜生.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6(09)
[3]德兴铜矿地区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特征研究[J]. 杨诗琴,郝瑞霞,吴沣,姜源.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4]全球铜资源供需格局趋势分析[J]. 羊建波,许志斌,彭浩,柳群义.  中国矿业. 2015(06)
[5]云南省兰坪县金满地区铜矿找矿潜力分析[J]. 徐晓雅,姜永果,瞿梦茹.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S2)
[6]云南东川铜矿区豆科植物-根瘤菌对铜的耐受性[J]. 龚秀会,缪福俊,赵平,李彪,刘小烛.  江苏农业科学. 2012(06)
[7]德兴铜矿尾矿重金属污染对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 谢学辉,范凤霞,袁学武,朱文祥,刘娜,平婧,柳建设.  微生物学通报. 2012(05)
[8]一株耐铜不动杆菌USTB-F的富集特性[J]. 王海鸥,支蕊,王立曼,任晶,艾妍.  环境化学. 2011(04)
[9]铜耐性优势植物根际土壤铜抗性菌株的筛选及其对铜的促溶作用[J]. 马海艳,张艳峰,孙乐妮,何琳燕,盛下放.  土壤. 2009(06)
[10]海州香薷(Elsholtzia splendens)根际铜抗性细菌的筛选及生物多样性[J]. 孙乐妮,何琳燕,张艳峰,张文辉,王琪,盛下放.  微生物学报. 2009(10)

博士论文
[1]细胞壁在海州香薷铜耐性中的作用及解毒机理研究[D]. 刘婷婷.浙江大学 2014
[2]污染土壤重金属分子形态及其根际转化机制研究[D]. 杨建军.浙江大学 2011
[3]土壤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分子形态研究[D]. 胡少平.浙江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3561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3561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1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