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大巴山结合带地壳构造特征:深反射地震约束的重磁解释
发布时间:2021-09-06 13:15
大巴山位于四川盆地北部、秦岭南缘,以发育大规模的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为世人瞩目,其地壳尺度结构与构造特征对于理解扬子克拉通和华北克拉通的碰撞过程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深反射地震剖面和宽角反射与折射地震数据的约束,结合地质与钻井资料,通过重磁场分析拟合解释,对四川盆地北部—大巴山地壳尺度的构造进行综合研究,建立了地壳断面结构与构造模型.模型显示,四川盆地北部基底和沉积盖层变形差异较大,且上下地壳具有解耦性,上地壳向北延伸至紫阳断裂一带;而下地壳与上地壳拆离,向北延伸远至安康断裂一带.研究区莫霍面起伏较大,自南向北先加深后抬升,在大巴山下出现Moho的构造叠置,这种现象源于大陆地块(扬子克拉通)下地壳向大巴山—秦岭造山带下的俯冲.类似的现象也出现在西昆仑山下,即塔里木盆地下地壳向西昆仑山下俯冲,俯冲板片前缘出现Moho的叠置.
【文章来源】:地球物理学进展. 2020,35(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大巴山地区及邻区构造简图与研究剖面位置示意图(地质背景引自1:250万中国地质图,黑线A-B为研究剖面)
图1 大巴山地区及邻区构造简图与研究剖面位置示意图(地质背景引自1:250万中国地质图,黑线A-B为研究剖面)图3 (a)大巴山及其邻区布格重力异常图;(b)大巴山及其邻区布格重力异常向上延拓10 km图;
(a)大巴山及其邻区布格重力异常图;(b)大巴山及其邻区布格重力异常向上延拓10 km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四川盆地深部地壳结构——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J]. 王海燕,高锐,卢占武,李文辉,郭华,熊小松,酆少英,李洪强,赵玉莲. 地球物理学报. 2017 (08)
[2]青藏高原地壳的三维密度结构和物质运动[J]. 杨文采,侯遵泽,于常青. 地球物理学报. 2015(11)
[3]四川盆地东西陆块中下地壳结构存在差异[J]. 熊小松,高锐,张季生,王海燕,郭良辉. 地球物理学报. 2015(07)
[4]秦岭造山带与邻域华北克拉通和扬子克拉通的壳、幔精细速度结构与深层过程[J]. 滕吉文,李松岭,张永谦,王夫运,皮娇龙,赵金仁,张成科,乔勇虎,胡国泽,闫亚芬. 地球物理学报. 2014(10)
[5]用深反射大炮对大巴山-秦岭结合部位的地壳下部和上地幔成像[J]. 李洪强,高锐,王海燕,李文辉,卢占武,侯贺晟,熊小松.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01)
[6]秦岭造山带和邻域磁异常特征及结晶基底变异分析[J]. 胡国泽,滕吉文,阮小敏,王谦身,闫亚芬,王平,熊盛青. 地球物理学报. 2014(02)
[7]Characteristic of Gravity and Magnetic Anomalies in the Daba Shan and the Sichuan basin, China: Implication for Architecture of the Daba Shan[J]. ZHANG Jisheng,GAO Rui,LI Qiusheng,GUAN Ye,WANG Haiyan,LI Wenhu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2013(04)
[8]川东北-大巴山盆山体系岩石圈结构及浅深变形耦合[J]. 李秋生,高锐,王海燕,张季生,李朋武,卢占武,管烨,侯贺晟. 岩石学报. 2011(03)
[9]大巴山前陆盆地晚三叠世—侏罗纪沉积中心的迁移及古流向[J]. 屈红军,马强,董云鹏,雷露,查显锋,徐子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05)
[10]大巴山弧形断裂(镇巴-高川段)的磁性特征及构造意义[J]. 张燕,董云鹏,李同国,杨明生,程顺有,王永平.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9(04)
本文编号:3387527
【文章来源】:地球物理学进展. 2020,35(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大巴山地区及邻区构造简图与研究剖面位置示意图(地质背景引自1:250万中国地质图,黑线A-B为研究剖面)
图1 大巴山地区及邻区构造简图与研究剖面位置示意图(地质背景引自1:250万中国地质图,黑线A-B为研究剖面)图3 (a)大巴山及其邻区布格重力异常图;(b)大巴山及其邻区布格重力异常向上延拓10 km图;
(a)大巴山及其邻区布格重力异常图;(b)大巴山及其邻区布格重力异常向上延拓10 km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四川盆地深部地壳结构——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J]. 王海燕,高锐,卢占武,李文辉,郭华,熊小松,酆少英,李洪强,赵玉莲. 地球物理学报. 2017 (08)
[2]青藏高原地壳的三维密度结构和物质运动[J]. 杨文采,侯遵泽,于常青. 地球物理学报. 2015(11)
[3]四川盆地东西陆块中下地壳结构存在差异[J]. 熊小松,高锐,张季生,王海燕,郭良辉. 地球物理学报. 2015(07)
[4]秦岭造山带与邻域华北克拉通和扬子克拉通的壳、幔精细速度结构与深层过程[J]. 滕吉文,李松岭,张永谦,王夫运,皮娇龙,赵金仁,张成科,乔勇虎,胡国泽,闫亚芬. 地球物理学报. 2014(10)
[5]用深反射大炮对大巴山-秦岭结合部位的地壳下部和上地幔成像[J]. 李洪强,高锐,王海燕,李文辉,卢占武,侯贺晟,熊小松.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01)
[6]秦岭造山带和邻域磁异常特征及结晶基底变异分析[J]. 胡国泽,滕吉文,阮小敏,王谦身,闫亚芬,王平,熊盛青. 地球物理学报. 2014(02)
[7]Characteristic of Gravity and Magnetic Anomalies in the Daba Shan and the Sichuan basin, China: Implication for Architecture of the Daba Shan[J]. ZHANG Jisheng,GAO Rui,LI Qiusheng,GUAN Ye,WANG Haiyan,LI Wenhu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2013(04)
[8]川东北-大巴山盆山体系岩石圈结构及浅深变形耦合[J]. 李秋生,高锐,王海燕,张季生,李朋武,卢占武,管烨,侯贺晟. 岩石学报. 2011(03)
[9]大巴山前陆盆地晚三叠世—侏罗纪沉积中心的迁移及古流向[J]. 屈红军,马强,董云鹏,雷露,查显锋,徐子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05)
[10]大巴山弧形断裂(镇巴-高川段)的磁性特征及构造意义[J]. 张燕,董云鹏,李同国,杨明生,程顺有,王永平.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9(04)
本文编号:33875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387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