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北段地质结构及其控油气作用
发布时间:2021-09-07 00:58
川西北段位于龙门山东缘,米仓山南缘,区内包括龙门山前缘扩展变形带两排构造及川西北凹陷区,是研究龙门山扩展变形及其与四川盆地相互作用的关键地带。同时,川西北段作为新生代构造活动的典型,是揭示新构造活动对老构造改造的窗口。而且,近年来在川西北段油气勘探不断取得突破。基于此,本论文开展了川西北段地质结构及其控油气作用的研究。本论文主要以断层相关褶皱理论为基础,综合应用最新的地表地质、地震和钻井等资料,对川西北段各构造带浅表地质及地震剖面进行精细解释,剖析研究区内构造几何学特征;对典型构造进行恢复构造演化,定量分析不同构造的变形时间和缩短率;对研究区油气地质条件及其在时-空上的匹配关系进行分析。基于以上研究内容,本论文主要得到以下几点认识:川西北段在垂向上表现出分层滑脱变形的特征,主要的滑脱层有前震旦系、寒武系、嘉陵江组,其中北川断层滑脱于前震旦系,滑脱面深度约4s(约9km),山前隐伏断层在双程旅行时约3.5s(约7.8km)处与江油-马角坝断层合并为一条断层,并且向下滑脱于统一的滑脱面,滑脱深度约5s(约11.2km)。川西北段生储盖组合划分为上中下三套成藏组合。上部组合储集层主要为须家河...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
Burchfiel et al,2008;Robert et al,2008;Wang et al,2014;王绪本等,2018;赵路子等,2018),同时该地区上地壳部分仰冲于扬子地块之上,而下地壳俯冲于扬子地块之下(图1-2)。图 1-2 龙门山及其周缘深层地质结构(据 Wang et al,2014)1.3.2 川西北段中浅层地质结构研究进展前人对于川西北段中浅层地质结构特征的研究做了较多的基础性工作,主要通过地震地质剖面以及浅表地质剖面对川西北典型构造带进行刻画描述,如矿山梁构造(Burchfield et al,1995;邓绍强等,2009;Zhang et al,2010;任清军等,2011;于京都
川西北段河湾场-梓潼-九龙山构造剖面(据李智武等,2009)
本文编号:3388536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
Burchfiel et al,2008;Robert et al,2008;Wang et al,2014;王绪本等,2018;赵路子等,2018),同时该地区上地壳部分仰冲于扬子地块之上,而下地壳俯冲于扬子地块之下(图1-2)。图 1-2 龙门山及其周缘深层地质结构(据 Wang et al,2014)1.3.2 川西北段中浅层地质结构研究进展前人对于川西北段中浅层地质结构特征的研究做了较多的基础性工作,主要通过地震地质剖面以及浅表地质剖面对川西北典型构造带进行刻画描述,如矿山梁构造(Burchfield et al,1995;邓绍强等,2009;Zhang et al,2010;任清军等,2011;于京都
川西北段河湾场-梓潼-九龙山构造剖面(据李智武等,2009)
本文编号:33885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388536.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