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荣县地震InSAR同震与时间序列形变初步分析

发布时间:2021-09-29 06:32
  借助Sentinel-1A卫星升降轨数据,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和Okada均匀滑动模型反演获得四川荣县地区三维同震形变场及荣县地震震源参数。结果表明,此次地震造成的断裂现象大体沿NS向,两侧沉降区域中间伴随抬升现象,最大垂直形变量约18 mm;荣县地震发震断层符合逆断层特性,断层长约9.5 km,宽约2.1 km。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技术获取该地区2018-11~2019-03各时间段的累计形变,结果发现,该区域在震前形变波动较小,地震是造成累计形变较大的主要原因,震后地表变化趋于稳定。 

【文章来源】: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0,40(07)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荣县地震InSAR同震与时间序列形变初步分析


升轨雷达视线向形变

雷达图,视线,雷达,形变


图1 升轨雷达视线向形变降轨同震形变场(图2)显示,形变影响范围可达10 km×10 km,被2条NS向分界线分割为左侧、中间和右侧3个部分,其中中间区域呈现抬升信号,存在明显的抬升中心,LOS向形变为12 mm;而左、右两侧均为沉降信号,且右侧下降信号更为明显,有2个沉降中心,相比之下,左侧沉降趋势较缓和。升轨同震形变场(图1)显示的抬升信号区域与降轨同震形变场相似,其LOS向形变为17 mm;左侧沉降与降轨同震形变场相比,下沉现象更为明显,且存在1个沉降中心,LOS向形变为-12 mm;升轨同震形变在右侧对应区域未获取到明显的形变信息。

形变,荣县,震源,策略


为更加直观地了解荣县地震的震源机制及对该地区造成的影响,将前期处理得到的升轨、降轨DInSAR处理结果进行联合,使用§2.1中解算策略,获取该地区三维地表形变(图3、4)。图4 UD向同震形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升降轨SAR数据融合的地震形变场观测[J]. 刘文祥.  遥感信息. 2016(04)
[2]地震烈度快速评估研究现状与分析[J]. 王德才,倪四道,李俊.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04)
[3]基于多视线向D-InSAR技术的三维同震形变场解算方法研究及应用[J]. 洪顺英.  国际地震动态. 2012(10)

硕士论文
[1]PSInSAR点目标提取及相位解缠技术研究[D]. 丁伟.中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132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4132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f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