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始新世-渐新世富碱斑岩和深源包体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成因联系
发布时间:2021-10-11 02:14
位于青藏高原东部中国云南西部的钾质长英质岩石(富碱斑岩)伴生有大量的斑岩铜-金矿床,其形成通常被认为是与哀牢山-红河剪切带的剪切作用有关。本文对沿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分布的钾质长英质岩石进行了系统的锆石年代学、锆石Hf同位素和全岩地球化学及Sr-Nd-Pb同位素研究,来进一步限定其岩石成因并探讨其构造意义。这些钾质岩石包括三种岩石类型,分别为正长斑岩、二长花岗斑岩和正长花岗斑岩。本文对其中的15件岩石样品进行了锆石U-Pb定年测试,认为这些钾质长英质岩石形成于35-37 Ma。这些岩石具有较低的MgO、Cr和Ni含量以及相似的全岩Sr-Nd-Pb同位素组成,这种特征与中国云南西部的下地壳角闪岩和埃达克质岩石相似,说明这些钾质岩石来自增厚的下地壳。矿物对地质温压计的计算表明,六合钾质长英质岩石中的石榴石-单斜辉石麻粒岩包体形成于高压角闪岩相13-14kbar条件下,这与热动力学模拟的结果是一致的,表明寄主钾质长英质岩石形成于至少40-42 km的深度。对钾质长英质岩石的地球化学和定量模拟结果表明,在正长斑岩和二长花岗斑岩中有镁铁质组分的加入,在正长花岗斑岩的成岩过程中受到了斜长石、黑云母和...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2.1 云南西部富碱斑岩的时空分布
1.2.2 云南西部富碱斑岩的岩石成因
1.2.3 富碱斑岩中的深源岩石包体
1.2.4 存在问题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案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案
1.5 完成工作量
1.6 主要研究成果
2 区域地质背景
2.1 构造单元划分
2.2 缝合带及板块边缘岩浆作用
2.3 三江地区新生代剪切作用
2.3.1 高黎贡山剪切带
2.3.2 崇山剪切带
2.3.3 哀牢山-红河剪切带
2.4 三江地区新生代岩浆作用
2.4.1 古新世-早始新世俯冲岩浆作用
2.4.2 中始新世-早渐新世陆内岩浆作用
2.4.3 晚中新世-全新世火山岩浆作用
2.4.4 上新世-更新世火山岩浆作用
2.5 区域构造演化
3 样品制备及分析方法
3.1 样品前处理
3.2 电子探针测试
3.3 锆石U-Pb年代学和原位Hf同位素测试方法
3.3.1 锆石U-Pb测年分析方法
3.3.2 锆石原位Hf同位素分析方法
3.4 全岩主量元素分析
3.5 全岩微量元素分析
3.6 全岩Sr-Nd同位素分析
3.7 全岩Pb同位素分析
4 富碱斑岩与包体的岩石学和矿物化学
4.1 岩体及岩石学特征
4.1.1 岩体特征
4.1.2 正长斑岩
4.1.3 二长花岗斑岩
4.1.4 正长花岗斑岩
4.1.5 岩石包体
4.2 矿物化学
4.2.1 石榴子石
4.2.2 单斜辉石
4.2.3 角闪石
4.2.4 斜长石
5 锆石U-Pb年代学和原位Hf同位素地球化学
5.1 锆石U-Pb年代学和原位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5.2 锆石Hf同位素地球化学
6 岩石地球化学
6.1 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6.2 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
7 岩石成因与构造意义
7.1 滇西钾质侵入体与哀牢山-红河剪切带的成因联系
7.2 云南西部钾质长英质岩石成因
7.2.1 正长斑岩及麻粒岩包体成因
7.2.2 二长花岗斑岩岩石成因
7.2.3 正长花岗斑岩岩石成因
7.3 地球动力学与构造意义
8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个人简介
本文编号:3429588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2.1 云南西部富碱斑岩的时空分布
1.2.2 云南西部富碱斑岩的岩石成因
1.2.3 富碱斑岩中的深源岩石包体
1.2.4 存在问题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案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案
1.5 完成工作量
1.6 主要研究成果
2 区域地质背景
2.1 构造单元划分
2.2 缝合带及板块边缘岩浆作用
2.3 三江地区新生代剪切作用
2.3.1 高黎贡山剪切带
2.3.2 崇山剪切带
2.3.3 哀牢山-红河剪切带
2.4 三江地区新生代岩浆作用
2.4.1 古新世-早始新世俯冲岩浆作用
2.4.2 中始新世-早渐新世陆内岩浆作用
2.4.3 晚中新世-全新世火山岩浆作用
2.4.4 上新世-更新世火山岩浆作用
2.5 区域构造演化
3 样品制备及分析方法
3.1 样品前处理
3.2 电子探针测试
3.3 锆石U-Pb年代学和原位Hf同位素测试方法
3.3.1 锆石U-Pb测年分析方法
3.3.2 锆石原位Hf同位素分析方法
3.4 全岩主量元素分析
3.5 全岩微量元素分析
3.6 全岩Sr-Nd同位素分析
3.7 全岩Pb同位素分析
4 富碱斑岩与包体的岩石学和矿物化学
4.1 岩体及岩石学特征
4.1.1 岩体特征
4.1.2 正长斑岩
4.1.3 二长花岗斑岩
4.1.4 正长花岗斑岩
4.1.5 岩石包体
4.2 矿物化学
4.2.1 石榴子石
4.2.2 单斜辉石
4.2.3 角闪石
4.2.4 斜长石
5 锆石U-Pb年代学和原位Hf同位素地球化学
5.1 锆石U-Pb年代学和原位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5.2 锆石Hf同位素地球化学
6 岩石地球化学
6.1 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6.2 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
7 岩石成因与构造意义
7.1 滇西钾质侵入体与哀牢山-红河剪切带的成因联系
7.2 云南西部钾质长英质岩石成因
7.2.1 正长斑岩及麻粒岩包体成因
7.2.2 二长花岗斑岩岩石成因
7.2.3 正长花岗斑岩岩石成因
7.3 地球动力学与构造意义
8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个人简介
本文编号:34295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429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