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地区GNSS应变场时空演化与地震事件关联分析
发布时间:2021-10-11 23:08
采用GAMIT/GLOBK软件对云南境内及邻区近400个GNSS测点1999~2018年的观测数据进行解算,在各个测点时间序列和速度场的基础上,采用克里金插值方法分时段估计该区域在1999~2004年、2004~2007年、2009~2013年、2013~2015年、2015~2018年共计5个时间区域应变率场;根据区域地壳面应变率和最大剪应变率的空间变化以及相应时段之后3年内的MS≥5. 0地震事件分布特征,分析发现:绝大部分震例发生在面应变高梯度带的张压转换区和最大剪应变高值区,可见研究区各个观测时段GNSS应变率场对后期1~3年内的中强震发生区域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以2014年盈江6. 1级、鲁甸6. 5级和景谷6. 6级地震为样本,建立监视块体获取应变时间序列,分析发现:地震前三个月左右均出现震中附近短期应变趋势改变、快速增强、转折的现象,这些形变异常变化或许反映了发震区应力-应变积累在接近临界破裂状态时的非线性调整,为地震短临预测尤其是时间要素的判断提供参考。
【文章来源】:中国地震. 2020,36(0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汶川地震前后云南及邻区GNSS速度场(a)及速度场差值分布(b)
为了提供具有明确构造意义的速度场,本文从站点匀速率中扣除了大震同震的影响,由于地震震后调整所引起的应变场变化可能对其他地区产生应力加载而进一步诱发其他地震,故对于震后的长期影响并没有进行处理。此外,对由数据观测质量较差引起的可靠性较差的历元(或者测站),尤其是解算坐标精度较差(水平5mm和垂向20mm的限差)的站点,进行了剔除。最终得到研究区域1999~2004年、2004~2007年、2009~2013年、2013~2015年、2015~2018年共5期速度结果,后期的应变分析均以此为约束。前人的研究结果显示,汶川地震在南北地震带上的大部分地区均有显著的同震及震后效应(邹镇宇等,2015;徐锡伟等,2008),为避免同震影响扣除不当而影响最终的分析结果,本文未采用2007~2009年的速度场结果。图2给出了汶川地震前(1999~2007年)和震后(2009~2018年)云南及邻区相对于稳定欧亚板块的GNSS水平速度场,图中绘制了两期速度结果75%置信水平的误差椭圆。为了更直观地显示汶川地震对研究区域造成的影响,在解算出两期速度场后,再获取两期公共点位速度矢量差值。图2 汶川地震前后云南及邻区GNSS速度场(a)及速度场差值分布(b)
图3~6分别给出了汶川地震前后1999~2004年、2004~2007年、2009~2013年、2013~2015年、2015~2018年5期速度场得到的应变率场结果,为理解实际地震与区域内地壳活动的相应关系,收集并绘制了研究区域内5.0级及以上地震的地震要素、震源机制解等信息以及活动断层要素。根据区域地壳面膨胀率和最大剪应变率的空间变化以及相应时段之后1~3年内的MS≥5.0地震事件分布特征,回溯性研究显著地震前后区域地壳面应变率和最大剪应变率的空间动态变化,归纳异常的时空演化特征,以期找到可能的地震前兆异常,为后期地震中短期预测、尤其是中强震地点要素的判断提供参考。2.2 面应变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4年鲁甸6.5级地震GPS同震位移及反演分析[J]. 魏文薪,江在森,邵德胜,邵志刚,刘晓霞,邹镇宇,王岩. 地球物理学报. 2018(04)
[2]Short-Impending Earthquake Anomaly Index Extraction of GNSS Continuous Observation Data in Yunnan, Southwestern China[J]. Min Hong,Desheng Shao,Tengfei Wu,Shuangxi Zhang,Yong Zhang,Lingli Wang,Xiaodong Q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2018(01)
[3]2014年云南盈江6.1级地震宏观异常及其与构造关联性讨论[J]. 张艳凤,常祖峰,彭永中,张亚宏. 地震研究. 2018(01)
[4]芦山MS7.0地震与Northridge MW 6.7地震地表变形场对比研究[J]. 杜吉亮,武艳强,邹镇宇. 地震研究. 2016(03)
[5]利用GNSS资料研究新源—和静MS6.6地震前后地壳形变与地震关系[J]. 朱治国,秦珊兰,李煜航,崔笃信,李桂荣. 地震工程学报. 2016(03)
[6]基于GPS的云南地区主要断裂带现今运动特征分析[J]. 王伶俐,王青华,张勇,王岩.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6(01)
[7]基于GPS速度场变化结果研究汶川地震前后南北地震带地壳运动动态特征[J]. 邹镇宇,江在森,武艳强,魏文薪,方颖,刘晓霞. 地球物理学报. 2015(05)
[8]2013年8月香格里拉德钦—得荣MS5.9地震序列震源机制与应力场特征[J]. 罗钧,赵翠萍,周连庆. 地球物理学报. 2015(02)
[9]GPS监测的芦山7.0级地震前应变积累及同震位移场初步结果[J]. 武艳强,江在森,王敏,车时,廖华,李强,李鹏,杨永林,向和平,邵志刚,王武星,魏文薪,刘晓霞. 科学通报. 2013(20)
[10]利用GPS数据研究川滇块体东边界主要断裂带运动特性[J]. 魏文薪,江在森,武艳强,赵静.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2(09)
本文编号:3431416
【文章来源】:中国地震. 2020,36(0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汶川地震前后云南及邻区GNSS速度场(a)及速度场差值分布(b)
为了提供具有明确构造意义的速度场,本文从站点匀速率中扣除了大震同震的影响,由于地震震后调整所引起的应变场变化可能对其他地区产生应力加载而进一步诱发其他地震,故对于震后的长期影响并没有进行处理。此外,对由数据观测质量较差引起的可靠性较差的历元(或者测站),尤其是解算坐标精度较差(水平5mm和垂向20mm的限差)的站点,进行了剔除。最终得到研究区域1999~2004年、2004~2007年、2009~2013年、2013~2015年、2015~2018年共5期速度结果,后期的应变分析均以此为约束。前人的研究结果显示,汶川地震在南北地震带上的大部分地区均有显著的同震及震后效应(邹镇宇等,2015;徐锡伟等,2008),为避免同震影响扣除不当而影响最终的分析结果,本文未采用2007~2009年的速度场结果。图2给出了汶川地震前(1999~2007年)和震后(2009~2018年)云南及邻区相对于稳定欧亚板块的GNSS水平速度场,图中绘制了两期速度结果75%置信水平的误差椭圆。为了更直观地显示汶川地震对研究区域造成的影响,在解算出两期速度场后,再获取两期公共点位速度矢量差值。图2 汶川地震前后云南及邻区GNSS速度场(a)及速度场差值分布(b)
图3~6分别给出了汶川地震前后1999~2004年、2004~2007年、2009~2013年、2013~2015年、2015~2018年5期速度场得到的应变率场结果,为理解实际地震与区域内地壳活动的相应关系,收集并绘制了研究区域内5.0级及以上地震的地震要素、震源机制解等信息以及活动断层要素。根据区域地壳面膨胀率和最大剪应变率的空间变化以及相应时段之后1~3年内的MS≥5.0地震事件分布特征,回溯性研究显著地震前后区域地壳面应变率和最大剪应变率的空间动态变化,归纳异常的时空演化特征,以期找到可能的地震前兆异常,为后期地震中短期预测、尤其是中强震地点要素的判断提供参考。2.2 面应变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4年鲁甸6.5级地震GPS同震位移及反演分析[J]. 魏文薪,江在森,邵德胜,邵志刚,刘晓霞,邹镇宇,王岩. 地球物理学报. 2018(04)
[2]Short-Impending Earthquake Anomaly Index Extraction of GNSS Continuous Observation Data in Yunnan, Southwestern China[J]. Min Hong,Desheng Shao,Tengfei Wu,Shuangxi Zhang,Yong Zhang,Lingli Wang,Xiaodong Q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2018(01)
[3]2014年云南盈江6.1级地震宏观异常及其与构造关联性讨论[J]. 张艳凤,常祖峰,彭永中,张亚宏. 地震研究. 2018(01)
[4]芦山MS7.0地震与Northridge MW 6.7地震地表变形场对比研究[J]. 杜吉亮,武艳强,邹镇宇. 地震研究. 2016(03)
[5]利用GNSS资料研究新源—和静MS6.6地震前后地壳形变与地震关系[J]. 朱治国,秦珊兰,李煜航,崔笃信,李桂荣. 地震工程学报. 2016(03)
[6]基于GPS的云南地区主要断裂带现今运动特征分析[J]. 王伶俐,王青华,张勇,王岩.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6(01)
[7]基于GPS速度场变化结果研究汶川地震前后南北地震带地壳运动动态特征[J]. 邹镇宇,江在森,武艳强,魏文薪,方颖,刘晓霞. 地球物理学报. 2015(05)
[8]2013年8月香格里拉德钦—得荣MS5.9地震序列震源机制与应力场特征[J]. 罗钧,赵翠萍,周连庆. 地球物理学报. 2015(02)
[9]GPS监测的芦山7.0级地震前应变积累及同震位移场初步结果[J]. 武艳强,江在森,王敏,车时,廖华,李强,李鹏,杨永林,向和平,邵志刚,王武星,魏文薪,刘晓霞. 科学通报. 2013(20)
[10]利用GPS数据研究川滇块体东边界主要断裂带运动特性[J]. 魏文薪,江在森,武艳强,赵静.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2(09)
本文编号:34314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431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