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克里摩里组白云岩储层成因及分布预测
发布时间:2021-10-21 05:56
天环北段奥陶系克里摩里组是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重要的勘探领域和目的层系。近年来,多口探井在克里摩里组白云岩段发现良好的气显示以及低产气,但规模有效的白云岩储层的分布不明确是制约勘探的重要因素。因此,深入研究克里摩里组白云岩储层特征、成因及其发育规律不仅对该地区储层认识具有重要理论意义,而且为后期天环北段奥陶系克里摩里组天然气勘探部署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沉积学、储层地质学、地球化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背景、野外露头、测井解释及岩心和薄片观察,分析得出台地边缘粒屑滩、生屑滩是研究区奥陶系克里摩里组储层发育的有利相带,储层岩性主要为残余砂屑白云岩和粉细晶白云岩,储集空间类型以白云石晶间孔以及晶间溶孔为主;测井解释和毛管压力及工业CT实验数据表明,克里摩里组白云岩储层物性较好,孔隙度普遍达2.5%~4.5%;结合碳氧同位素、微量元素、锶同位素、稀土元素、阴极发光等地球化学测试分析,提出克里摩里组白云岩主要为浅埋藏白云石化成因;成岩-孔隙演化分析表明,大气淡水溶蚀作用及白云石化作用是研究区克里摩里组白云岩储层孔隙发育的主要成因;指出台地边缘颗粒滩微相和白云岩化是控制研...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2章区域地质背景-8-第2章区域地质背景2.1区域构造演化2.1.1区域地质概况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居中国四大盆地第二位),位于华北地台的西部,行政区域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故又称陕甘宁盆地。图2.1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分区及研究区位置示意图Fig.2.1SchematicdiagramofthetectonicdivisionandstudyareaoftheOrdosBasin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士专业学位论文-9-鄂尔多斯盆地东起吕梁山,西抵桌子山—贺兰山—六盘山一线,南起秦岭山坡,北达阴山南麓,轮廓呈矩形,面积约37×104km2(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的鄂尔多斯盆地面积约为25×104km2),为一稳定的克拉通块体,其浅部为叠加在华北克拉图2.2研究区井位图Fig.2.2Wellmapofstudyarea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颗粒滩白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吴东旭,吴兴宁,王少依,于洲,丁振纯,孙云川,杨越东. 海相油气地质. 2017(02)
[2]中国中西部盆地海相白云岩主要形成机制与模式[J]. 张静,张宝民,单秀琴. 地质通报. 2017(04)
[3]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北段奥陶系白云岩储层特征及分布规律[J]. 王大兴,吴兴宁,孙六一,于洲,丁振纯,吴东旭.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1)
[4]白云岩成因及分布的地球化学研究[J]. 杨凯峰. 地下水. 2015(05)
[5]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纪层序岩相古地理[J]. 郭彦如,赵振宇,付金华,徐旺林,史晓颖,孙六一,高建荣,张延玲,张月巧,刘俊榜,刘虹. 石油学报. 2012(S2)
[6]鄂尔多斯奥陶系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其意义[J]. 陈强,张慧元,李文厚,郝松立,刘卓. 古地理学报. 2012(01)
[7]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白云岩成因机理分析[J]. 刘燕,付金华,李建明.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1(11)
[8]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构造特征及其成因机制[J]. 杨华,陶家庆,欧阳征健,李刚,景春利.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5)
[9]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奥陶系马家沟组白云岩特征及成因机理分析[J]. 黄正良,包洪平,任军峰,白海峰,武春英. 现代地质. 2011(05)
[10]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宜川—黄龙地区马五段白云岩次生灰化作用特征与成因分析[J]. 刘宝宪,王红伟,马占荣,李磊,李燕.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1(05)
博士论文
[1]塔中北坡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D]. 李映涛.成都理工大学 2016
[2]鄂尔多斯盆地基底特征及西、南缘奥陶纪构造演化及沉积响应[D]. 王振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3]川东北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白云岩的形成机制研究[D]. 胡作维.成都理工大学 2010
[4]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前陆盆地构造特征和油气成藏研究[D]. 李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6
[5]鄂尔多斯盆地西部构造特征及演化[D]. 赵红格.西北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北段奥陶系桌子山组白云岩成因分析[D]. 王磊.成都理工大学 2013
[2]鄂尔多斯天环坳陷北段天然气成藏分析[D]. 田华.山东科技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48384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2章区域地质背景-8-第2章区域地质背景2.1区域构造演化2.1.1区域地质概况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居中国四大盆地第二位),位于华北地台的西部,行政区域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故又称陕甘宁盆地。图2.1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分区及研究区位置示意图Fig.2.1SchematicdiagramofthetectonicdivisionandstudyareaoftheOrdosBasin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士专业学位论文-9-鄂尔多斯盆地东起吕梁山,西抵桌子山—贺兰山—六盘山一线,南起秦岭山坡,北达阴山南麓,轮廓呈矩形,面积约37×104km2(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的鄂尔多斯盆地面积约为25×104km2),为一稳定的克拉通块体,其浅部为叠加在华北克拉图2.2研究区井位图Fig.2.2Wellmapofstudyarea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颗粒滩白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吴东旭,吴兴宁,王少依,于洲,丁振纯,孙云川,杨越东. 海相油气地质. 2017(02)
[2]中国中西部盆地海相白云岩主要形成机制与模式[J]. 张静,张宝民,单秀琴. 地质通报. 2017(04)
[3]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北段奥陶系白云岩储层特征及分布规律[J]. 王大兴,吴兴宁,孙六一,于洲,丁振纯,吴东旭.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1)
[4]白云岩成因及分布的地球化学研究[J]. 杨凯峰. 地下水. 2015(05)
[5]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纪层序岩相古地理[J]. 郭彦如,赵振宇,付金华,徐旺林,史晓颖,孙六一,高建荣,张延玲,张月巧,刘俊榜,刘虹. 石油学报. 2012(S2)
[6]鄂尔多斯奥陶系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其意义[J]. 陈强,张慧元,李文厚,郝松立,刘卓. 古地理学报. 2012(01)
[7]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白云岩成因机理分析[J]. 刘燕,付金华,李建明.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1(11)
[8]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构造特征及其成因机制[J]. 杨华,陶家庆,欧阳征健,李刚,景春利.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5)
[9]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奥陶系马家沟组白云岩特征及成因机理分析[J]. 黄正良,包洪平,任军峰,白海峰,武春英. 现代地质. 2011(05)
[10]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宜川—黄龙地区马五段白云岩次生灰化作用特征与成因分析[J]. 刘宝宪,王红伟,马占荣,李磊,李燕.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1(05)
博士论文
[1]塔中北坡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D]. 李映涛.成都理工大学 2016
[2]鄂尔多斯盆地基底特征及西、南缘奥陶纪构造演化及沉积响应[D]. 王振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3]川东北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白云岩的形成机制研究[D]. 胡作维.成都理工大学 2010
[4]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前陆盆地构造特征和油气成藏研究[D]. 李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6
[5]鄂尔多斯盆地西部构造特征及演化[D]. 赵红格.西北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北段奥陶系桌子山组白云岩成因分析[D]. 王磊.成都理工大学 2013
[2]鄂尔多斯天环坳陷北段天然气成藏分析[D]. 田华.山东科技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483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448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