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西藏错那洞淡色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岩时代

发布时间:2021-10-29 11:21
  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自发现以来一直是地学界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在错那洞穹隆新发现大量的淡色花岗岩。本文通过对错那洞淡色花岗岩进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年代学、单矿物电子探针分析研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探讨错那洞淡色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形成机制。错那洞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带东部,靠近藏南拆离系。错那洞淡色花岗岩主要由白云母花岗岩,电气石花岗岩,石榴石花岗岩组成。错那洞淡色花岗岩,富硅(SiO2为74.73%72.15%)、高钾(K2O为1.9%4.9%)、富铝(Al2O3为14.97%16.94%)、CaO/Na2O为0.0750.28,属于高钾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Rb/Sr为3.4659.41>0.9,较高的分异系数(DI)(91.0494.89),低的固结系数(SI)(0.362.39),Zr/Hf(0.070... 

【文章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西藏错那洞淡色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岩时代


论文技术路线图

张刚,区域地质


藏南地区区域地质简图(据张刚阳,2012;潘桂堂等,2004,修改)

断裂构造,裂谷,平面图,区域


模较大的南北向裂谷构造(图 2-3)。这些裂谷自东向西沿喜马断层面倾向大多为 60~75°,具有相对明显的脆性变形,但例如谷露与隆格尔裂谷发育有来自于深部地壳的岩石,说明其度约为 10-20 Km,断裂的断距可达 2-4 Km。裂谷走向一般在层倾角一般为 60°-70°,深部可能大于 40°-45(°Tappennier et al.,层中裂谷倾角几乎小于 10°(周荣军 等,1993)。谷剖面分为对称的地堑型和半地堑两种。冈底斯范围内的裂谷地堑型,而喜马拉雅裂谷剖面为半地堑。裂谷的宽度变化范围较m)。南北向裂谷系切割 STDS,将 STDS 错断了约 30 Km(申0 Km(亚东-谷路裂谷)(Wu et al.,1998;张进江和丁林 等,2谷开始于中新世初期或者更早,但可以确定的是裂谷生长发展DS 发育之后,因为在亚东、定结一带这些裂谷将 STDS 错断的论的有力证据(张进江 等,200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藏南错那洞淡色花岗岩成因:来自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龄的约束[J]. 黄春梅,李光明,张志,梁维,黄勇,张林奎,付建刚.  地学前缘. 2018(06)
[2]滇西北拉巴燕山晚期花岗岩岩石成因及其成矿指示——黑云母和角闪石矿物化学证据[J]. 向坤,薛传东,谢志鹏,来瑞娟.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19(01)
[3]云南个旧卡房锡矿田花岗岩黑云母矿物化学特征及其成岩成矿意义[J]. 马莲花,蔡永丰,刘希军,许继峰,周云,苏小倩.  高校地质学报. 2018(05)
[4]特提斯喜马拉雅错那洞穹隆的岩石组合、构造特征与成因[J]. 张林奎,张志,李光明,董随亮,夏祥标,梁维,付健刚,曹华文.  地球科学. 2018(08)
[5]藏南地区错那洞钨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J]. 梁维,张林奎,夏祥标,马国桃,黄勇,张志,付建刚,曹华文,缪华清,李光明.  地球科学. 2018(08)
[6]北喜马拉雅错那洞穹隆:片麻岩穹隆新成员与穹隆控矿新命题[J]. 张志,张林奎,李光明,梁维,夏祥标,付建刚,董随亮,马国桃.  地球学报. 2017(05)
[7]藏南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稀有金属成矿作用初步研究[J]. 王汝成,吴福元,谢磊,刘小驰,王佳敏,杨雷,赖文,刘晨.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7(08)
[8]西藏喜马拉雅成矿带错那洞超大型铍锡钨多金属矿床的发现及意义[J]. 李光明,张林奎,焦彦杰,夏祥标,董随亮,付建刚,梁维,张志,吴建阳,董磊,黄勇.  矿床地质. 2017(04)
[9]藏南拿日雍错片麻岩穹窿中新世淡色花岗岩的形成过程:变泥质岩部分熔融与分离结晶作用[J]. 高利娥,高家昊,赵令浩,侯可军,唐索寒.  岩石学报. 2017(08)
[10]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新生代地壳深熔作用与淡色花岗岩[J]. 曾令森,高利娥.  岩石学报. 2017(05)

博士论文
[1]华南典型花岗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成矿机制与找矿模式研究[D]. 李胜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
[2]湖南香花岭锡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研究[D]. 来守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硕士论文
[1]藏南错那地区淡色花岗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D]. 谢佳佳.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18
[2]西藏扎西康矿集区错那洞铍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D]. 缪华清.成都理工大学 2018
[3]藏南扎西康矿集区地下结构与成矿模式探讨[D]. 梁斯琪.成都理工大学 2017
[4]北京十三陵串岭沟组沉积岩中独居石和碎屑锆石的年代学研究[D]. 丁静.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
[5]广东阳春盆地锡山岩体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和氧逸度特征及其对锡成矿作用的制约[D]. 汪祖豪.成都理工大学 2017
[6]西藏萨嘎地区北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成因及动力学意义[D]. 邓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
[7]西藏定结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成因及动力学意义[D]. 张金阳.中国地质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645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4645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3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