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类比法的全新世千年尺度东亚冬夏季风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2 02:47
东亚季风系统是气候系统和北半球环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季风气候条件下,东亚夏季温暖潮湿,冬季寒冷干燥,对东亚地区人类生活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东亚夏季风和冬季风是东亚季风系统的两个主要分支,季风强弱、爆发的早晚以及向北推进的快慢与全球气候系统密切相关,会引起洪涝、干旱、冰冻、雨雪等自然灾害,影响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长时间尺度季风动力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季风气候系统,对于预测和评估未来全球季风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前人做了大量研究探讨东亚冬夏季风变化及其驱动机制,青藏高原的抬升、轨道驱动、太阳辐射、赤道辐合带(Inter 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ITCZ)、海冰、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以及全球冷事件等被认为是亚洲季风的驱动因素。然而,从年际变化尺度到千年变化尺度,不同时间尺度东亚季风驱动因子存在差异,且多时间尺度之间的季风动力学关系尚不明确。本文基于NCEP/NCAR再分析数据、海表温度数据、海冰数...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根据水量能量平衡模型模拟的全新世以来湖泊水位高低的变化及其原因(李育等,2016)
技术路线图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基于现代类比法的全新世千年尺度东亚冬夏季风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剖面青土湖 01 剖面(QTH01: 39°03'N, 103°40'E, 海拔: 1309 m, 深度: 6.92 m)和青土湖 02 剖面(QTH02: 39°03'N, 103°40'E, 海拔: 1309 m, 深度: 7.36 m)。季风敏感区和采样点位置如图 2-1 所示,季风敏感区内各剖面岩性以及校正后的14C 年代结果如图 2-2 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南方持续性低温与东亚冬季风“北弱南强”模态的关系[J]. 彭京备,孙淑清. 大气科学. 2017(04)
[2]末次盛冰期以来中国湖泊记录对环流系统及气候类型的响应[J]. 李育,刘媛. 地理学报. 2016(11)
[3]东亚季风指数定义的分类及方法[J]. 方晓,房一禾,王囝囝,张影,张运福. 现代农业科技. 2015(01)
[4]中全新世以来查干淖尔古湖面波动[J]. 刘美萍,哈斯. 中国沙漠. 2015(02)
[5]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of the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and Its Possible Links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J]. 丁一汇,柳艳菊,梁苏洁,马晓青,张颖娴,司东,梁萍,宋亚芳,张锦.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2014(05)
[6]中国区域探空资料与再分析资料风速场的对比分析[J]. 赵佳莹,徐海明.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4(05)
[7]太阳活动11年周期对东亚冬季风与随后东亚夏季风关系的影响及其过程[J]. 周群,陈文.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4(04)
[8]全新世湖泊沉积物TOC、C/N和δ13Corg对千年尺度气候变化的响应[J]. 周雪花,李育,张成琦,王岳. 盐湖研究. 2013(04)
[9]河西走廊盐池晚冰期以来沉积地层变化综合分析——来自夏季风西北缘一个关键位置的古气候证据[J]. 李育,王乃昂,李卓仑,周雪花,张成琦. 地理学报. 2013(07)
[10]East Asian monsoon change for the 21st century: Results of CMIP3 and CMIP5 models[J]. JIANG DaBang,TIAN ZhiPi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3(12)
博士论文
[1]夏季东亚季风区云和降水及气溶胶的年际变化特征研究[D]. 杨元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5
[2]近50年中国冬季气温和冬季风以及区域环流的年代际变化研究[D]. 梁苏洁.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014
[3]季风边缘区湖泊孢粉记录与气候模拟研究[D]. 李育.兰州大学 2009
[4]东亚热带—副热带季风活动特征及其与热力强迫的关系[D]. 王黎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CMIP5全球气候模式对东亚冬季气候特征模拟能力评估与未来变化预估[D]. 王政琪.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017
[2]东亚冬季风多时间尺度分析[D]. 李娜.兰州大学 2016
[3]近千年印度季风的多尺度分析[D]. 余小霞.南京师范大学 2013
[4]春季格陵兰海冰对华北夏季降水的影响及其可能影响途径[D]. 宋华.南京气象学院 2003
本文编号:3471186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根据水量能量平衡模型模拟的全新世以来湖泊水位高低的变化及其原因(李育等,2016)
技术路线图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基于现代类比法的全新世千年尺度东亚冬夏季风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剖面青土湖 01 剖面(QTH01: 39°03'N, 103°40'E, 海拔: 1309 m, 深度: 6.92 m)和青土湖 02 剖面(QTH02: 39°03'N, 103°40'E, 海拔: 1309 m, 深度: 7.36 m)。季风敏感区和采样点位置如图 2-1 所示,季风敏感区内各剖面岩性以及校正后的14C 年代结果如图 2-2 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南方持续性低温与东亚冬季风“北弱南强”模态的关系[J]. 彭京备,孙淑清. 大气科学. 2017(04)
[2]末次盛冰期以来中国湖泊记录对环流系统及气候类型的响应[J]. 李育,刘媛. 地理学报. 2016(11)
[3]东亚季风指数定义的分类及方法[J]. 方晓,房一禾,王囝囝,张影,张运福. 现代农业科技. 2015(01)
[4]中全新世以来查干淖尔古湖面波动[J]. 刘美萍,哈斯. 中国沙漠. 2015(02)
[5]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of the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and Its Possible Links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J]. 丁一汇,柳艳菊,梁苏洁,马晓青,张颖娴,司东,梁萍,宋亚芳,张锦.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2014(05)
[6]中国区域探空资料与再分析资料风速场的对比分析[J]. 赵佳莹,徐海明.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4(05)
[7]太阳活动11年周期对东亚冬季风与随后东亚夏季风关系的影响及其过程[J]. 周群,陈文.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4(04)
[8]全新世湖泊沉积物TOC、C/N和δ13Corg对千年尺度气候变化的响应[J]. 周雪花,李育,张成琦,王岳. 盐湖研究. 2013(04)
[9]河西走廊盐池晚冰期以来沉积地层变化综合分析——来自夏季风西北缘一个关键位置的古气候证据[J]. 李育,王乃昂,李卓仑,周雪花,张成琦. 地理学报. 2013(07)
[10]East Asian monsoon change for the 21st century: Results of CMIP3 and CMIP5 models[J]. JIANG DaBang,TIAN ZhiPi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3(12)
博士论文
[1]夏季东亚季风区云和降水及气溶胶的年际变化特征研究[D]. 杨元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5
[2]近50年中国冬季气温和冬季风以及区域环流的年代际变化研究[D]. 梁苏洁.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014
[3]季风边缘区湖泊孢粉记录与气候模拟研究[D]. 李育.兰州大学 2009
[4]东亚热带—副热带季风活动特征及其与热力强迫的关系[D]. 王黎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CMIP5全球气候模式对东亚冬季气候特征模拟能力评估与未来变化预估[D]. 王政琪.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017
[2]东亚冬季风多时间尺度分析[D]. 李娜.兰州大学 2016
[3]近千年印度季风的多尺度分析[D]. 余小霞.南京师范大学 2013
[4]春季格陵兰海冰对华北夏季降水的影响及其可能影响途径[D]. 宋华.南京气象学院 2003
本文编号:34711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471186.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