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滇西鲁甸金沙江结合带新发现退变榴辉岩

发布时间:2021-11-02 09:36
  在滇西鲁甸地区金沙江结合带新发现退变榴辉岩,其在野外呈透镜体状产于石榴子石白云母石英片岩中.利用电子探针及激光拉曼分析发现石榴子石和锆石中残留绿辉石包体.石榴子石及基质中的白云母为多硅白云母(Si(p.f.u)=3.27~3.53),指示岩石经历了高压变质作用过程.石榴子石发育进变质生长成分环带.岩相学及矿物化学特征显示,退变榴辉岩大致经历了进变质角闪岩相、峰期榴辉岩相、早期退变质以及晚期强退变这4个世代矿物组合,各阶段典型的矿物组合依次为Grt+AmpI+Qtz、Grt+Omp+Rt+Qtz+Phe、Pl+Di+AmpII+Ilm+Spn+Qtz、AmpIII+Pl+Czo+Ilm+Qtz.该新发现对金沙江结合带复杂的变质演化P-T-t轨迹样式及年代格架、以金沙江洋为代表的整个西南三江地区古特提斯洋-陆俯冲-碰撞-造山的复杂构造演化历史以及微陆块的拼贴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素材和更多的约束,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文章来源】:地球科学. 2020,45(08)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滇西鲁甸金沙江结合带新发现退变榴辉岩


滇西鲁甸地区退变榴辉岩野外、显微结构及矿物组合特征

鲁甸,滇西,榴辉岩,背散射


图2 滇西鲁甸地区退变榴辉岩野外、显微结构及矿物组合特征石榴子石:构成了岩石的变斑晶,呈淡红色、淡粉色-粉色,自形-半自形中粗粒结构,分布不均匀,大小为0.2~2.0 mm(图2a、2c),无定向.镜下可识别出2种类型的石榴子石.一种是少量保留有进变质生长环带的石榴子石(电子探针结果),其边部较为干净,核部及幔部有较多的石英、角闪石等包裹体;裂纹相对发育,具胀裂构造;其边界与角闪石之间的界线相对“平整”.另一种是经历了退变质作用的石榴子石,其与角闪石之间的边界大都呈锯齿形接触;内部发育多种矿物包裹体(图3a~3d),核部及幔部富含角闪石(AmpI)、斜黝帘石、石英、钛铁矿及少量自形磷灰石等包裹体(图3b~3d),还可见少量多硅白云母、残留绿辉石、透辉石等,构成筛状变晶结构.由于强烈的退变质作用,石榴子石呈现出多种退变质结构,如局部边缘与角闪石或者绿泥石、斜长石构成“白眼圈”特征(图2f)、与淡黄绿色-无色角闪石、灰白色-白色斜长石以及石英(Pl+AmpⅡ+Qtz)呈现出冠状结构特征(图2i),向外变为基质中的深绿色角闪石(图3e)以及具典型的核幔结构特征等.

地质图,鲁甸,榴辉岩,滇西


在金沙江结合带南延入越南的松马蛇绿混杂岩带中发现榴辉岩残片,前人对其进行了变质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构造属性方面的研究,认为其是古特提斯大洋俯冲或者增生造山的产物,变质时代为230 Ma(),基本限定了其变质演化P-T轨迹及变质时代,为古特提斯洋-陆碰撞造山提供了很好的制约.然而,迄今为止,在我国境内的金沙江-点苍山-哀牢山一带尚未发现高压变质榴辉岩及相关岩石.而这些标志性高压岩石的变质作用研究是厘清其构造演化过程的关键证据,它们的“缺失”使重塑金沙江洋-陆俯冲-碰撞-造山的复杂演变过程变得很难,至今仍未能很好限定碰撞造山过程的变质演化的P-T-t轨迹样式及年代格架.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承担的“云南省1∶5万福库、维西县、巨甸镇3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在鲁甸地区金沙江结合带(图1b)中新发现退变榴辉岩,地化及Sr-Nd同位素结果表明其原岩为MORB型玄武岩;电子探针结果以及锆石包体矿物激光拉曼特征均发现残留绿辉石;矿物组合特征表现出强烈退变质榴辉岩的变质作用特征,属退变榴辉岩,这在国内金沙江结合带的相关研究中尚属首次.


本文编号:34717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4717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6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