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混合震源数据高精度分离方法研究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1-11-06 04:04
  地震勘探采集需要权衡采集成本和采集质量。传统地震数据采集无论是二维地震采集还是三维地震采集都需要设置足够大的震源激发间隔来避免相邻两个震源之间的相互干扰,需要很大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混合震源采集可以不受传统震源采集对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同时或者延时激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震源,得到一个连续接收的混合震源记录。混合震源采集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内达到几倍于常规震源采集的采集密度,从而得到高品质地震数据,或者在相同采集密度的情况下,极大缩短采集时间,降低采集成本。混合震源数据的处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混合震源数据直接偏移成像,另一种是将混合震源数据分离成常规震源采集的形式,本文重点研究的是混合震源数据分离。由于混合震源数据分离问题是一个典型的欠定型问题,无法通过直接求解矩阵的逆来实现,可以通过求解最小二乘解,我们称之为伪分离,伪分离并不能减弱地震记录中来自相邻激发震源信号的干扰,即伪分离数据中含有大量的混叠噪声,这些混叠噪声在不同道集地震记录中表现方式是不同的,在共炮点道集以相干的形式存在,在非共炮点道集表现为随机脉冲形式。混叠噪声非相干性的强弱直接影响后续分离结果的精度,本文通过研究影响混合震...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混合震源数据高精度分离方法研究与应用


多震源采集和常规单炮采集的成本控制与数据质量示意图

示意图,观测系统,震源,示意图


间和空间的限制。混合震源采集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震源同时或者延时一个相互混叠的地震记录。混合震源采集相对常规震源采集主要具有以下两势:1、保持震源个数不变情况下可以极大缩短采集时间(图 2.2a 所示),采集成本;2、在采集时间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获取更高采集密度的地震数据所示),从而提高成像结果的精度。本章首先介绍了地震记录的矩阵表示,角度解释了传统震源采集与混合震源采集,介绍了混合震源算子和混合震合震源采集三种采集方式,最后是混合震源采集数值模拟方法,主要介绍了混合震源采集数值模拟以及陆地三维混合震源采集数值模拟。 地震资料的矩阵表示1982 年 Berkhout[56]提出地震数据可以由矩阵来表示,我们设计了一个 2D,震源位置、当前震源位置以及检波器位置如图 2.1 所示。

排列方式,方程,道集,炮点


图 2.3 方程 2.1 中各参数的排列方式记录中的道集炮点道集(Common source gather):野外采集记录到磁带上的数据经解编序)后就是共炮点道集,为同一激发点激发所有检波器接收的来自地下不同地震道的集合。亦即道集中所有接收点有共同的炮点。它是以同一炮的不横轴、地震反射时间为坐标纵轴的数据排列方式。检波点道集(Common detector gather):是不同炮点激发、同一检波器接的集合亦即道集中的所有道都是在同一个地面点接收的。它是以不同炮的坐标横轴、地震反射时间为坐标纵轴的数据排列方式。偏移距道集(Common offset gather):又称为等炮检距道集,道集中的各距都相等。它是以不同炮的不同道为坐标横轴、地震反射时间为坐标纵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迭代去噪的多源地震混合采集数据分离[J]. 韩立国,谭尘青,吕庆田,张亚红,巩向博.  地球物理学报. 2013(07)
[2]形态分量分析在地震数据重建中的应用[J]. 李海山,吴国忱,印兴耀.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02)
[3]形态分量分析在去除地震资料随机噪声中的应用[J]. 李海山,吴国忱,印兴耀.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2(02)
[4]三维VSP数据高效偏移成像的超道集方法[J]. 陈生昌,王汉闯,陈林.  地球物理学报. 2012(01)
[5]CFP技术层间多次波预测及Curvelet域相减方法[J]. 王德利,党丹,刘伟明,张亚红.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1(03)
[6]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地震随机噪声压制技术[J]. 陆文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1(02)
[7]局部相关加权中值滤波技术及其在叠后随机噪声衰减中的应用[J]. 刘洋,王典,刘财,冯晅.  地球物理学报. 2011(02)
[8]基于第二代Curvelet变换的面波压制(英文)[J]. 郑静静,印兴耀,张广智,武国虎,张作胜.  Applied Geophysics. 2010(04)
[9]基于第二代Curvelet变换的地震资料随机噪声衰减[J]. 包乾宗,陈文超,高静怀.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0(01)
[10]压缩传感综述[J]. 李树涛,魏丹.  自动化学报. 2009(11)

博士论文
[1]多震源混采数据正则化偏移成像方法研究[D]. 卢昕婷.吉林大学 2016
[2]海洋混合震源波场分离方法与应用研究[D]. 刘强.吉林大学 2016
[3]深海地震资料全三维表面多次波预测技术研究[D]. 方云峰.中国海洋大学 2015
[4]多源地震混合采集波场高保真分离方法研究[D]. 谭尘青.吉林大学 2013
[5]可控震源地震勘探新方法研究与应用[D]. 倪宇东.中国地质大学 2012
[6]地震勘探几种数字新技术及其应用[D]. 王典.吉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多震源地震勘探方法技术研究[D]. 王汉闯.浙江大学 2012
[2]基于Curvelet变换的地震数据插值和去噪[D]. 薛念.西南交通大学 2010
[3]离散余弦变换快速算法的研究[D]. 祝平平.华中科技大学 2008
[4]高精度Radon变换及其应用研究[D]. 巩向博.吉林大学 2008
[5]Curvelet变换及其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 黄薇.西安理工大学 2007
[6]基于小波变换的地震信号去噪方法研究与应用[D]. 周怀来.成都理工大学 2006
[7]一种小波变换的计算机实现方法[D]. 吴丹青.浙江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791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4791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b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