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金陵河流域全新世气候变迁与新构造运动
发布时间:2021-11-09 02:16
金陵河流域位于黄土高原西南部,地处季风演变的敏感区域,由于受东亚季风气候的影响,使其对全球气候变化有着特有的响应模式。金陵河流域所沉积的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很好地记录了过去一万年来气候的演变。全新世是地球发展的最新阶段,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因此,研究全新世气候的演变,对于认识现代气候的形成,预测未来气候的演变,探讨气候演变的驱动力机制及总结气候演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考察,选取了关中宝鸡地区金陵河一级阶地上的周家庄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进行研究。研究剖面地层稳定,发育连续且完整,保存良好,真实地反映了金陵河流域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迁以及与新构造运动的关系。本次研究在系统地分析金陵河流域周家庄剖面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基础上,对常见的古气候代用指标—粒度、磁化率分析,并通过光释光获得沉积序列年代,再结合相邻区域其他学者的研究曲线进行对比,获得了金陵河流域全新世以来的气候的演变规律,探讨金陵河流域全新世气候演变与新构造运动之间的响应,主要认识及结论:(1)本文通过对周家庄黄土-古土壤剖面的粒度频率曲线、粒度累积曲线、平均粒径(Mz)、标准偏差(σ1)、偏度(...
【文章来源】:长安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1 研究区位置交通金陵河作为黄河的二级支流,也是渭河北岸较大的支流之一。金陵河的发源地是吴山,流经新街、双白杨、县功、金河等乡镇,穿越宝鸡市区注入渭河。境内河段Km,流域面积 427.1Km2,多年平均径流量 6620Km3。研究区位于陕西省西部,属鸡市,北邻甘肃省灵台县,南靠陈仓区,东与麟游、凤翔县毗邻,西同陇县接壤,北纬 34°34′34″至 34°46′46″,东径 106°16′25″至 107°32′31″,南北长 45Km,东西Km。研究区内地势比较平坦,路网密布,县与县之间均有省道连接,县与乡之间地方公路相接,村镇之间有简易公路连接,交通便利。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区内总的自然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暖夏凉,非常适宜人类的居住。区域地质概况 区域构造概况金陵河流域在构造格局上属于中国中部的重要的大地构造分界位置,位于鄂尔的西南缘、祁连构造带、秦岭造山带和六盘山盆地的结合部位,多期次的构造该地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地貌单元。从区域角度来看,宝鸡地区属于中国东西向南北向构造带的交汇地区,同时又处于青藏高原的东北缘。由于宝鸡市所处的的特殊性,恰好处于不同构造单元的交汇处,近东西向、北西向的断裂较为为活动性断裂,因此,宝鸡地区金陵河流域新造构运动非常活跃,具显著的垂升降运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中东部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粒度组分变化特征及古气候意义[J]. 王兆夺,黄春长,周亚利,庞奖励,查小春. 地球科学进展. 2018(03)
[2]黄土高原黄土粒度的空间变化及其古环境意义[J]. 杨石岭,丁仲礼. 第四纪研究. 2017 (05)
[3]浅水湖泊表层沉积物粒度垂向分布及其水动力表征[J]. 燕文明,刘凌,钱宝,杨艳青,吴挺峰,王汗,黄列.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4]1.08Ma以来中国东北赤峰地区黄土粒度变化及其揭示的沙地扩张事件[J]. 吕安琪,鹿化煜,曾琳,弋双文,卓海昕,徐志伟,张文超. 中国沙漠. 2017(04)
[5]阴山西段河流阶地发育的年代序列及其对构造隆升的指示意义[J]. 贾丽云,张绪教,叶培盛,何泽新,孟静,何祥丽,叶梦旎,周青硕,李杰,王振. 地质学报. 2017(01)
[6]西安狄寨塬全新世的古气候环境[J]. 李秉成,李正泽.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5)
[7]瓯飞浅滩及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水动力响应[J]. 吴创收,黄世昌,罗向欣,穆锦斌,赵鑫. 海洋通报. 2015(04)
[8]基于Fredlund粒度分布曲线方程的中国黄土粒度分析[J]. 杨青. 高校地质学报. 2015(02)
[9]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范例——青藏高原隆升的地貌、环境、气候效应[J]. 孙继敏.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6)
[10]郧县前坊村剖面黄土—古土壤序列风化成壤及古气候研究[J]. 赵艳雷,庞奖励,黄春长,查小春,乔晶. 沉积学报. 2014(05)
博士论文
[1]青藏高原西北缘新生代构造隆升及扩展[D]. 司家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8
[2]渭河上游河流阶地的成因与地貌演化[D]. 刘小丰.兰州大学 2007
[3]长江三角洲东部第四纪沉积环境演化:新构造运动、古气候与海平面变化的耦合作用[D]. 魏子新.华东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鄂西七姊妹山泥炭藓湿地13000年以来的沉积物粒度特征及沉积环境演化[D]. 李泽.湖北大学 2017
[2]重庆青木关石笋记录的全新世气候变化[D]. 李国军.西南大学 2015
[3]渭河临潼段与长江宜都段全新世古洪水沉积学对比研究[D]. 王娟.陕西师范大学 2012
[4]千河流域古洪水沉积学与水文学特征研究[D]. 杨凌.陕西师范大学 2012
[5]三原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D]. 胡培华.长安大学 2011
[6]大荔TSG剖面记录的关中东部全新世环境演变高分辨率研究[D]. 王丽娟.陕西师范大学 2011
[7]关中渭河以南地区全新世的气候变迁[D]. 温金梅.长安大学 2009
[8]伊洛河全新世古洪水平流沉积物的沉积学研究[D]. 袁源.陕西师范大学 2007
[9]末次冰期以来陕北沙漠/黄土过渡带气候记录与环境变迁[D]. 杨利荣.西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84437
【文章来源】:长安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1 研究区位置交通金陵河作为黄河的二级支流,也是渭河北岸较大的支流之一。金陵河的发源地是吴山,流经新街、双白杨、县功、金河等乡镇,穿越宝鸡市区注入渭河。境内河段Km,流域面积 427.1Km2,多年平均径流量 6620Km3。研究区位于陕西省西部,属鸡市,北邻甘肃省灵台县,南靠陈仓区,东与麟游、凤翔县毗邻,西同陇县接壤,北纬 34°34′34″至 34°46′46″,东径 106°16′25″至 107°32′31″,南北长 45Km,东西Km。研究区内地势比较平坦,路网密布,县与县之间均有省道连接,县与乡之间地方公路相接,村镇之间有简易公路连接,交通便利。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区内总的自然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暖夏凉,非常适宜人类的居住。区域地质概况 区域构造概况金陵河流域在构造格局上属于中国中部的重要的大地构造分界位置,位于鄂尔的西南缘、祁连构造带、秦岭造山带和六盘山盆地的结合部位,多期次的构造该地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地貌单元。从区域角度来看,宝鸡地区属于中国东西向南北向构造带的交汇地区,同时又处于青藏高原的东北缘。由于宝鸡市所处的的特殊性,恰好处于不同构造单元的交汇处,近东西向、北西向的断裂较为为活动性断裂,因此,宝鸡地区金陵河流域新造构运动非常活跃,具显著的垂升降运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中东部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粒度组分变化特征及古气候意义[J]. 王兆夺,黄春长,周亚利,庞奖励,查小春. 地球科学进展. 2018(03)
[2]黄土高原黄土粒度的空间变化及其古环境意义[J]. 杨石岭,丁仲礼. 第四纪研究. 2017 (05)
[3]浅水湖泊表层沉积物粒度垂向分布及其水动力表征[J]. 燕文明,刘凌,钱宝,杨艳青,吴挺峰,王汗,黄列.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4]1.08Ma以来中国东北赤峰地区黄土粒度变化及其揭示的沙地扩张事件[J]. 吕安琪,鹿化煜,曾琳,弋双文,卓海昕,徐志伟,张文超. 中国沙漠. 2017(04)
[5]阴山西段河流阶地发育的年代序列及其对构造隆升的指示意义[J]. 贾丽云,张绪教,叶培盛,何泽新,孟静,何祥丽,叶梦旎,周青硕,李杰,王振. 地质学报. 2017(01)
[6]西安狄寨塬全新世的古气候环境[J]. 李秉成,李正泽.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5)
[7]瓯飞浅滩及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水动力响应[J]. 吴创收,黄世昌,罗向欣,穆锦斌,赵鑫. 海洋通报. 2015(04)
[8]基于Fredlund粒度分布曲线方程的中国黄土粒度分析[J]. 杨青. 高校地质学报. 2015(02)
[9]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范例——青藏高原隆升的地貌、环境、气候效应[J]. 孙继敏.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6)
[10]郧县前坊村剖面黄土—古土壤序列风化成壤及古气候研究[J]. 赵艳雷,庞奖励,黄春长,查小春,乔晶. 沉积学报. 2014(05)
博士论文
[1]青藏高原西北缘新生代构造隆升及扩展[D]. 司家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8
[2]渭河上游河流阶地的成因与地貌演化[D]. 刘小丰.兰州大学 2007
[3]长江三角洲东部第四纪沉积环境演化:新构造运动、古气候与海平面变化的耦合作用[D]. 魏子新.华东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鄂西七姊妹山泥炭藓湿地13000年以来的沉积物粒度特征及沉积环境演化[D]. 李泽.湖北大学 2017
[2]重庆青木关石笋记录的全新世气候变化[D]. 李国军.西南大学 2015
[3]渭河临潼段与长江宜都段全新世古洪水沉积学对比研究[D]. 王娟.陕西师范大学 2012
[4]千河流域古洪水沉积学与水文学特征研究[D]. 杨凌.陕西师范大学 2012
[5]三原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D]. 胡培华.长安大学 2011
[6]大荔TSG剖面记录的关中东部全新世环境演变高分辨率研究[D]. 王丽娟.陕西师范大学 2011
[7]关中渭河以南地区全新世的气候变迁[D]. 温金梅.长安大学 2009
[8]伊洛河全新世古洪水平流沉积物的沉积学研究[D]. 袁源.陕西师范大学 2007
[9]末次冰期以来陕北沙漠/黄土过渡带气候记录与环境变迁[D]. 杨利荣.西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844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484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