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多玛地区超基性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发布时间:2021-11-10 04:18
藏北多玛地区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通过野外区域地质调查发现该区存在着两种类型的超基性岩。超基性岩作为蛇绿岩中一个重要组成单元,可以作为上地幔幔源信息的“载体”,反演其形成的构造环境,以及上地幔岩浆的演化过程。因此本文以多玛地区超基性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讨论超基性岩的原岩成因、构造背景及其对地幔演化的意义,从一个新的角度为班公湖-怒江洋的构造演化提供制约。多玛地区超基性岩可分为蛇纹岩和蛇纹石化单辉橄榄岩,两类样品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蛇纹石化。蛇纹岩样品蛇纹石化程度很高,烧失量平均值高达12.13%,MgO含量平均值为44.83%,Mg#为0.900.92,高于原始地幔(Mg#=0.89),且易熔组分(TiO2、Al2O3、TFeO、CaO等)含量与MgO含量呈负相关趋势,稀土元素总量平均值为0.54×10-6,远低于球粒陨石。上述特征表明蛇纹岩为强烈亏损、熔融程度较高的上地幔熔融残余,通过Yb-T...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本论文技术路线示意图
89°15′00″E~89°45′00″E、32°00′00″N~32°20′00″,总面积大约为1600平方千米,距离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约600千米,从拉萨到达研究区的公路建设比较完备,通行较为便利,距其最近的省道为南侧的S301省道(研究区交通位置详情见图2-1)。研究区交通情况较差,公路建设不完整,多为简单的砂石路或者土路,受到季节性降雨的影响,在雨季通行异常不便,常发生陷车现象,是野外工作的一大挑战。图2-1 研究区交通位置图(据林赟,2018)研究区地势特高,平均海拔超过4700米,气候分区为羌塘高原亚寒带半干旱气候区,是典型大陆性气候,其主要特点为寒冷、日照时间长、降水量集中、干
2.4 青藏高原大地构造青藏高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构造位置上处于特提斯构造域东部,地质演化史十分复杂(图2-2)。图 2-2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图(据 Zhu et al.,2013 修改)JSSZ-金沙江缝合带;LSSZ-龙木措-双湖缝合带;BNSZ-班公湖-怒江缝合带;IYZSZ-雅鲁藏布江缝合带;SNMZ-狮泉河-纳木错蛇绿岩混杂岩带;LMF-洛巴堆-米兰山断裂带
本文编号:3486558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本论文技术路线示意图
89°15′00″E~89°45′00″E、32°00′00″N~32°20′00″,总面积大约为1600平方千米,距离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约600千米,从拉萨到达研究区的公路建设比较完备,通行较为便利,距其最近的省道为南侧的S301省道(研究区交通位置详情见图2-1)。研究区交通情况较差,公路建设不完整,多为简单的砂石路或者土路,受到季节性降雨的影响,在雨季通行异常不便,常发生陷车现象,是野外工作的一大挑战。图2-1 研究区交通位置图(据林赟,2018)研究区地势特高,平均海拔超过4700米,气候分区为羌塘高原亚寒带半干旱气候区,是典型大陆性气候,其主要特点为寒冷、日照时间长、降水量集中、干
2.4 青藏高原大地构造青藏高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构造位置上处于特提斯构造域东部,地质演化史十分复杂(图2-2)。图 2-2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图(据 Zhu et al.,2013 修改)JSSZ-金沙江缝合带;LSSZ-龙木措-双湖缝合带;BNSZ-班公湖-怒江缝合带;IYZSZ-雅鲁藏布江缝合带;SNMZ-狮泉河-纳木错蛇绿岩混杂岩带;LMF-洛巴堆-米兰山断裂带
本文编号:34865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486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