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海拉尔盆地高度分异火山岩钒同位素组成及其分馏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0 18:14
  钒(V)是一个多价态过渡族金属元素,在幔源岩浆演化过程中表现为中等不相容性,但在壳源岩浆演化中则表现为中等相容性,因此V同位素在示踪岩浆演化,尤其是氧化还原条件变化有巨大潜力。近20年来,随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的发展,使得高精度V同位素分析得以实现,能够有效分辨高温地质过程造成的极小同位素分馏。目前,对于V同位素的分馏机理以及储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深部岩浆过程。相比地幔部分熔融,大陆地壳作为一个重要的地质储库,其V同位素组成以及壳源岩浆作用对V同位素分馏的影响鲜有研究。研究大陆地壳V同位素组成以及V同位素在大陆地壳熔融和随后的分馏结晶过程中的变化是了解V同位素在地幔熔融过程分馏机理的重要补充。为了研究高度演化的火成岩中V同位素分馏机理,我们选择已有较高研究程度的海拉尔火山岩,其化学成分变化范围广(基性火成岩、I型长英质岩石和A型流纹岩),不同类型岩石间有明确的演化关系,可以用来反映大陆地壳演化过程。通过21个来自海拉尔盆地的火山岩的V同位素组成,研究大陆地壳火山岩的V同位素分馏并制约大陆地壳的V同位素组成。它们的δ51V(-0.72‰-... 

【文章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海拉尔盆地高度分异火山岩钒同位素组成及其分馏机理研究


地球和陨石样品的V同位素组成

海拉尔,岩性剖面,中国东北,盆地


海拉尔盆地位于我过内蒙古东部,地处大兴安岭西侧,处于东经115°30′~120°00′,北纬 46°00′~49°20′范围内。盆地横跨我国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在蒙古国被称为塔木察格盆地,通常被合称为“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盆地总面积 10480 km2,其中处于我国境内的海拉尔盆地约 40550 km2。海拉尔盆地是兴蒙造山带基底杂岩之上的陆相沉积盆地,是松辽盆地最具潜力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具有非常好的含油气远景。海拉尔盆地在蒙古-鄂霍次克构造带以南,大兴安岭的西翼,是晚中元古代到石炭纪中亚造山带北部的一部分,处于中亚造山带伸展的上升段(Xiao et al.,2003; Windley et al., 2007)。盆地主要由一系列北东走向正断层控制的断陷群构成,发育少量南北和北东走向正断层控制的断陷。盆地正断层形成于白垩纪,后期经历多其次变形叠加,导致早期的构造收到不同程度改造和破坏,形成盆地如今复杂的构造格局(陈守田 等, 2005;陈均亮 等, 2007)(图 3-1)。

关系图解,海拉尔,元素含量,火山岩


22主量元素数据来自 Li et al. (2014),前人的数据分别引自 Prytulak et al. (2017)和 Wu et al. (2018)。灰色区域代表洋中脊玄武岩 V 同位素组成(-0.84 ± 0.10‰, 2SD, n=22; Wu et al., 2018)。图 4-1 海拉尔火山岩及前人研究的 V 元素含量随(a)SiO2,(b)Fe2O3,以及随(c)SiO2,(d)Fe2O3,(e)V 含量变化关系图解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钒资源及其制备技术[J]. 范亮,张炜.  新材料产业. 2016(01)
[2]海拉尔盆地西北部火山岩地层划分的锆石U-Pb年代学证据[J]. 李萍萍,葛文春,张彦龙.  岩石学报. 2010(08)
[3]满洲里南部白音高老组流纹岩锆石U-Pb定年及岩石成因[J]. 苟军,孙德有,赵忠华,任云生,张学元,付长亮,王晰,魏红艳.  岩石学报. 2010(01)
[4]大兴安岭中段晚中生代安山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J]. 吴华英,张连昌,周新华,陈志广.  岩石学报. 2008(06)
[5]大兴安岭北段塔河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地球化学及源区特征[J]. 张玉涛,张连昌,英基丰,周新华,王非,侯泉林,刘庆.  岩石学报. 2007(11)
[6]海拉尔盆地构造演化及油气勘探前景[J]. 陈均亮,吴河勇,朱德丰,林春华,于德顺.  地质科学. 2007(01)
[7]我国钒资源的生产及应用研究进展[J]. 段炼,田庆华,郭学益.  湖南有色金属. 2006(06)
[8]满洲里新右旗火山岩剖面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J]. 陈志广,张连昌,周新华,万博,英基丰,王非.  岩石学报. 2006(12)
[9]海拉尔盆地构造样式分析[J]. 陈守田,刘招君,刘杰烈.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5(01)
[10]金属钒的应用现状及市场前景[J]. 任学佑.  世界有色金属. 2004(02)



本文编号:34877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4877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8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