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克拉通Udachnaya金伯利岩筒的橄榄岩组构与含水量
发布时间:2021-11-12 16:34
水可以羟基的形式广泛存在于上地幔的名义上无水矿物中,例如:橄榄石、辉石、石榴子石等,并对矿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组构和流变学性质有着重要影响。前人已发现克拉通金伯利岩携带的橄榄岩包体和橄榄石巨晶的含水量差异很大,暗示了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的含水量不均一分布。西伯利亚克拉通Udachnaya金伯利岩筒喷发于360Ma,携带了大量新鲜的橄榄岩、榴辉岩和麻粒岩包体,提供了认识稳定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的变形特征与含水量分布的窗口。本研究选取Udachnaya金伯利岩筒携带的9个石榴二辉橄榄岩包体,测量了全岩和单矿物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并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测量了橄榄石、辉石和石榴子石的含水量,使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分析了橄榄石和辉石的晶格优选定向。橄榄岩样品可分为三组:橄榄糜棱岩、初糜棱岩化橄榄岩、粗粒橄榄岩。橄榄石Mg#为90.4-91.6,斜方辉石Mg#为91.6-92.6,单斜辉石Mg#为89.9-93.0。单斜辉石的微量元素显示出硅酸盐熔体和碳酸盐熔体的地幔交代特征。根据矿物温压计估算橄榄岩的平衡温度为846-1276℃,压力为4.0-5.2GPa。粗粒橄榄岩的温压条件...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已发表的天然橄揽石含水量统计(Wang,??
橄榄石组构类型(Karatoetal.,2008)
岩石类型多样(Kinny?et?al.,?1997)。本研究的9块石榴二辉橄榄岩样品都来自于??Udachnaya岩筒(表3.1?),根据显微构造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橄揽糜棱岩(peridotite??mylonite),残斑颗粒较少,基鹿含量大于50%?(图3.2a-d),第二类是初糜棱岩化橄榄??岩(peridotite?protomylonite),重结晶颗粒体积比小于50%?(图3J'e-h),第三类是粗粒??橄榄岩(coarse-grained?peridotite),具有粒状变晶结构(图3.2i)。??三类橄榄岩的粗粒橄榄石的粒径为卜4mm,重结晶橄榄石的粒径<0.1mm,重结晶??细粒橄榄石可以看到“三联点”现象。橄榄糜棱岩含有1()%-25%的斜方辉石,约10%的单??斜辉石,约5%的石榴子石(表3.1和图3.2a-c)。样品Ud-1-07中可以看到重结晶橄榄??6的拉长和定向排列,越接近残斑颗粒,重结晶颗粒的定向拉长越明显(图3.2a)。样??品Ud-5卜04中部分辉石的边部出现了亚颗粒,表明辉石也开始塑性变形(|H2h)。??初糜棱岩化橄榄岩中含有15%-25%的斜方辉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华北克拉通破坏的时限[J]. 徐义刚,李洪颜,庞崇进,何斌. 科学通报. 2009(14)
[2]岩石显微构造分析现代技术——EBSD技术及应用[J]. 曹淑云,刘俊来. 地球科学进展. 2006(10)
[3]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微区分析新进展[J]. 罗彦,胡圣虹,刘勇胜,高山,林守麟. 分析化学. 2001(11)
本文编号:3491293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已发表的天然橄揽石含水量统计(Wang,??
橄榄石组构类型(Karatoetal.,2008)
岩石类型多样(Kinny?et?al.,?1997)。本研究的9块石榴二辉橄榄岩样品都来自于??Udachnaya岩筒(表3.1?),根据显微构造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橄揽糜棱岩(peridotite??mylonite),残斑颗粒较少,基鹿含量大于50%?(图3.2a-d),第二类是初糜棱岩化橄榄??岩(peridotite?protomylonite),重结晶颗粒体积比小于50%?(图3J'e-h),第三类是粗粒??橄榄岩(coarse-grained?peridotite),具有粒状变晶结构(图3.2i)。??三类橄榄岩的粗粒橄榄石的粒径为卜4mm,重结晶橄榄石的粒径<0.1mm,重结晶??细粒橄榄石可以看到“三联点”现象。橄榄糜棱岩含有1()%-25%的斜方辉石,约10%的单??斜辉石,约5%的石榴子石(表3.1和图3.2a-c)。样品Ud-1-07中可以看到重结晶橄榄??6的拉长和定向排列,越接近残斑颗粒,重结晶颗粒的定向拉长越明显(图3.2a)。样??品Ud-5卜04中部分辉石的边部出现了亚颗粒,表明辉石也开始塑性变形(|H2h)。??初糜棱岩化橄榄岩中含有15%-25%的斜方辉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华北克拉通破坏的时限[J]. 徐义刚,李洪颜,庞崇进,何斌. 科学通报. 2009(14)
[2]岩石显微构造分析现代技术——EBSD技术及应用[J]. 曹淑云,刘俊来. 地球科学进展. 2006(10)
[3]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微区分析新进展[J]. 罗彦,胡圣虹,刘勇胜,高山,林守麟. 分析化学. 2001(11)
本文编号:34912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491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