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芦山地震震源区地壳介质地震波速变化的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13 03:04
为探究芦山M7.0级地震后5年多来,震源区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介质波速的变化规律,本文基于2012年4月至2018年4月共6年的连续波形数据,运用移动窗互谱与频域偏振等分析方法,结合背景噪声源的特性,对不同深度范围内的相对波速变化以及震后的恢复过程与机制进行了研究.获得的主要认识包括:(1)年尺度而言,震源区周期为1~20s的背景噪声场相对稳定,但成分复杂、2~10s频带内至少存在2个能量相对稳定的噪声源;不同周期噪声的能量,在月变与季节性上的变化特征差异明显.(2)获得了长时间尺度、不同频带内介质相对波速的背景变化水平,1~2s、2~4s的波动幅度(约为±0.04%)与季节性变化规律强于4~10s、10~20s的,结合与降雨量相关的地下水位模型能很好地解释其变化规律.(3)震源区的同震波速降低现象清晰,降幅约为0.08%~0.1%;空间上,波速下降最为显著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龙门山断裂带两侧约70km范围内,其中四川盆地一侧平均约为0.1%,略高于青藏高原(0.08%)一侧;在断裂带内的降速不显著.对不同子频带进行测量的结果显示,震后除10~20s外,其余3个子频带的相对波速在震后较短时间...
【文章来源】:地球物理学报. 2020,63(02)北大核心EISCICSCD
【文章页数】:15 页
【部分图文】:
研究区区位与台站对间的路径分布
频域滑动窗互谱与时域拉伸(或压缩)是测量相对速度的两种主要方法.Hadziioannou等(2009)对这两种方法进行实验测试评估后,认为它们对速度扰动的灵敏度基本相当,但动窗互谱分析技术的优势,是在频率域内可以很明确地确定相关函数中相干信号的带宽.本研究采用的是Clarke等(2011)改进后的移动窗互相关谱方法,对该方法的详细介绍在其文献中,因此在这里只作简要说明.首先,将台站对间的互相关函数(ccf)与参考格林函数(ref)划分成若干重叠的窗后,并进行FFT变换后,它们的互谱X(f)被定义为图3 各台站的数据可用性,空白代表数据不可用或缺失
各台站的数据可用性,空白代表数据不可用或缺失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汶川和芦山地震之间地震空区综合研究进展[J]. 梁春涛,黄焱羚,王朝亮,刘志强,杨宜海,吴晶,何富君. 地球物理学报. 2018(05)
[2]2013年芦山地震序列震源机制与震源区构造变形特征分析[J]. 易桂喜,龙锋,Amaury Vallage,Yann Klinger,梁明剑,王思维. 地球物理学报. 2016(10)
[3]利用背景噪声自相关研究芦山M7.0地震震源区地壳相对波速的时空变化特征[J]. 王俊,郑定昌,郑江蓉,詹小艳,江昊琳,李正楷,张金川. 地震地质. 2016(01)
[4]从龙门山地质地貌分段性探讨芦山地震与汶川地震的关系[J]. 颜照坤,李勇,赵国华,周荣军,李敬波,张威,郑立龙,李奋生,闫亮. 自然杂志. 2014(01)
[5]芦山MS7.0地震究竟发生在哪里?[J]. 许力生,严川,张旭,李春来. 地球物理学报. 2013(09)
[6]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7.0级地震与余震精确定位及发震构造初探[J]. 苏金蓉,郑钰,杨建思,陈天长,吴朋. 地球物理学报. 2013(08)
[7]从汶川地震到芦山地震[J]. 陈运泰,杨智娴,张勇,刘超.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3(06)
[8]芦山7.0级地震序列的震源位置与震源机制解特征[J]. 吕坚,王晓山,苏金蓉,潘林山,李正,尹利文,曾新福,邓辉. 地球物理学报. 2013(05)
[9]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应力状态与强震危险性研究[J]. 易桂喜,闻学泽,辛华,乔慧珍,王思维,宫悦. 地球物理学报. 2013(04)
[10]汶川地震区地壳速度相对变化的环境噪声自相关研究[J]. 赵盼盼,陈九辉,Michel Campillo,刘启元,李昱,李顺成,郭飚,王峻,齐少华. 地球物理学报. 2012(01)
本文编号:3492186
【文章来源】:地球物理学报. 2020,63(02)北大核心EISCICSCD
【文章页数】:15 页
【部分图文】:
研究区区位与台站对间的路径分布
频域滑动窗互谱与时域拉伸(或压缩)是测量相对速度的两种主要方法.Hadziioannou等(2009)对这两种方法进行实验测试评估后,认为它们对速度扰动的灵敏度基本相当,但动窗互谱分析技术的优势,是在频率域内可以很明确地确定相关函数中相干信号的带宽.本研究采用的是Clarke等(2011)改进后的移动窗互相关谱方法,对该方法的详细介绍在其文献中,因此在这里只作简要说明.首先,将台站对间的互相关函数(ccf)与参考格林函数(ref)划分成若干重叠的窗后,并进行FFT变换后,它们的互谱X(f)被定义为图3 各台站的数据可用性,空白代表数据不可用或缺失
各台站的数据可用性,空白代表数据不可用或缺失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汶川和芦山地震之间地震空区综合研究进展[J]. 梁春涛,黄焱羚,王朝亮,刘志强,杨宜海,吴晶,何富君. 地球物理学报. 2018(05)
[2]2013年芦山地震序列震源机制与震源区构造变形特征分析[J]. 易桂喜,龙锋,Amaury Vallage,Yann Klinger,梁明剑,王思维. 地球物理学报. 2016(10)
[3]利用背景噪声自相关研究芦山M7.0地震震源区地壳相对波速的时空变化特征[J]. 王俊,郑定昌,郑江蓉,詹小艳,江昊琳,李正楷,张金川. 地震地质. 2016(01)
[4]从龙门山地质地貌分段性探讨芦山地震与汶川地震的关系[J]. 颜照坤,李勇,赵国华,周荣军,李敬波,张威,郑立龙,李奋生,闫亮. 自然杂志. 2014(01)
[5]芦山MS7.0地震究竟发生在哪里?[J]. 许力生,严川,张旭,李春来. 地球物理学报. 2013(09)
[6]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7.0级地震与余震精确定位及发震构造初探[J]. 苏金蓉,郑钰,杨建思,陈天长,吴朋. 地球物理学报. 2013(08)
[7]从汶川地震到芦山地震[J]. 陈运泰,杨智娴,张勇,刘超.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3(06)
[8]芦山7.0级地震序列的震源位置与震源机制解特征[J]. 吕坚,王晓山,苏金蓉,潘林山,李正,尹利文,曾新福,邓辉. 地球物理学报. 2013(05)
[9]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应力状态与强震危险性研究[J]. 易桂喜,闻学泽,辛华,乔慧珍,王思维,宫悦. 地球物理学报. 2013(04)
[10]汶川地震区地壳速度相对变化的环境噪声自相关研究[J]. 赵盼盼,陈九辉,Michel Campillo,刘启元,李昱,李顺成,郭飚,王峻,齐少华. 地球物理学报. 2012(01)
本文编号:34921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492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