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西藏改则3次5级以上地震总结
发布时间:2021-11-13 04:57
系统总结2020年2月—3月西藏改则3次5级以上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地震活动性和地球物理观测异常,结果如下:①地震活动性:震前存在地震发生率异常;②地球物理观测:3次地震震中500 km范围内无观测台站分布,地球物理场观测能力较弱;③综合方法:识别出Wq值异常。3次改则地震均位于可可西里至唐古拉地区,其中2月21日5.0级地震位于羌塘地块北缘,而3月10日5.0级和3月12日5.1级地震位于羌塘地块南缘,且3月的2次地震相距约5 km,构成震群型序列。对3次5级以上地震序列的跟踪发现,2月21日改则5.0级地震序列主要分布在向阳湖—布若错断裂南侧发育的一条NNE走向的小断裂上,余震较少,震后40天内共发生8次ML 2.0以上地震,主震震源机制为张性破裂;3月10日5.0级和3月12日5.1级地震震源机制均为走滑型,余震序列丰富,主要分布在多条构造的延伸区域,计算得到序列h值为0.58,b值为0.88。综合分析认为,改则3次5级以上地震前地震活动异常较少,主要为具有中期意义的异常,综合方法的异常识别主要为后续强震的地点判定提供依据。
【文章来源】: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0,41(03)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2020年西藏改则3次5级以上地震震中附近历史地震分布
2020年3月10日改则5.0级和3月12日改则5.1级地震发生在羌塘地块南缘,接近拉萨地块与羌塘地块的交界区域,与2月21日改则5.0级地震震中相距约190 km。距2020年3月改则震群最近的已知断裂为NW走向的丁固断裂带,间距约17 km。改则震群位于丁固断裂带东南端,震中南侧36 km处发育有NEE走向的依布茶卡—日干配错断裂,在晚更新世有过活动,也是2008年改则6.9级地震的发震构造(洪顺英等,2009;张桂芳等,2009)。震源机制解显示,3月10日和12日改则5级以上地震均表现为走滑兼张性破裂(表1)性质,与整个区域的构造变形背景一致,发震断裂可能是区域内活动强度较低的NE向、NW向构造的延伸,或NEE向依布茶卡—日干配错断裂的次级构造(图2)。2改则3次5级以上地震序列特征
3月10日改则5.0级和3月12日改则5.1级地震余震活动频繁,且在3月10日5.0级地震前发生3次前震,3月4日06时40分发生ML 3.8地震,平静4 d18 h后,于9日0时59分发生ML 4.6(MS 4.2)地震,震级升高,23时14分发生ML 3.0地震,随后间隔2 h,发生3月10日5.0级地震。截至5月31日,除2次主震外,共记录154次余震,其中ML2.0—2.9地震70次,ML 3.0—3.9地震72次,ML 4.0—4.9地震10次,ML 5.0—5.9地震2次,分别为5月22日21时44分ML 5.2(MS4.8)地震和5月23日02时38分ML 5.3(MS 4.7)地震。地震序列总体呈近NS向展布,长轴约85 km,短轴约50 km,主要分布在5.0级和5.1级地震的南北两侧(图3)。2月21日改则5.0级地震余震主要集中在震后40天,且余震活动较弱,见图4(a)。1970年以来震中附近仅发生过2次5级以上地震,分别为1997年1月20日尼玛5.0级地震和2013年2月25日改则5.4级地震。前者未记录到余震活动,后者仅记录到2次余震,分别为2013年2月25日ML 4.8(MS 4.1)地震和3月22日ML 2.3地震。因此,依据现有资料分析,认为该区域地震以主余型和孤立型为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青海及邻区地震序列h值震型判定与强余震预测研究[J]. 马茹莹,马震,王培玲,苏维刚. 地震研究. 2016(S1)
[2]印度-亚洲碰撞:从挤压到走滑的构造转换[J]. 许志琴,王勤,李忠海,李化启,蔡志慧,梁凤华,董汉文,曹汇,陈希节,黄学猛,吴婵,许翠萍. 地质学报. 2016(01)
[3]羌塘盆地结构构造与油气勘探方向[J]. 吴珍汉,高锐,卢占武,叶培盛,陆露,殷裁云. 地质学报. 2014(06)
[4]基于D-InSAR技术的西藏改则地震同震形变场特征分析[J]. 洪顺英,申旭辉,单新建,刘智荣,戴娅琼,荆凤. 地震. 2009(04)
[5]利用D-InSAR技术研究西藏改则地震同震形变场[J]. 张桂芳,单新建,张国宏. 地震地质. 2009(02)
[6]余震序列性质判定单参数判据的统计研究[J]. 蒋海昆,代磊,侯海峰,华爱军,曲延军,李永莉,郑建常. 地震. 2006(03)
[7]1997年玛尼7.9级地震的构造环境和地表破裂带特征[J]. 单新建,李建华,张桂芳. 地球物理学报. 2006(03)
[8]人工神经网络在地震中短期预报中的应用[J]. 王炜,宋先月. 中国地震. 2000(02)
[9]利用卫星图像研究西藏羌塘及邻区的断裂活动性[J]. 李建华. 地震地质. 1998(03)
[10]地震序列的h值快速震型判别与强余震预测[J]. 王铮铮,程德利,陈兴东. 地震学刊. 1996(02)
本文编号:3492365
【文章来源】: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0,41(03)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2020年西藏改则3次5级以上地震震中附近历史地震分布
2020年3月10日改则5.0级和3月12日改则5.1级地震发生在羌塘地块南缘,接近拉萨地块与羌塘地块的交界区域,与2月21日改则5.0级地震震中相距约190 km。距2020年3月改则震群最近的已知断裂为NW走向的丁固断裂带,间距约17 km。改则震群位于丁固断裂带东南端,震中南侧36 km处发育有NEE走向的依布茶卡—日干配错断裂,在晚更新世有过活动,也是2008年改则6.9级地震的发震构造(洪顺英等,2009;张桂芳等,2009)。震源机制解显示,3月10日和12日改则5级以上地震均表现为走滑兼张性破裂(表1)性质,与整个区域的构造变形背景一致,发震断裂可能是区域内活动强度较低的NE向、NW向构造的延伸,或NEE向依布茶卡—日干配错断裂的次级构造(图2)。2改则3次5级以上地震序列特征
3月10日改则5.0级和3月12日改则5.1级地震余震活动频繁,且在3月10日5.0级地震前发生3次前震,3月4日06时40分发生ML 3.8地震,平静4 d18 h后,于9日0时59分发生ML 4.6(MS 4.2)地震,震级升高,23时14分发生ML 3.0地震,随后间隔2 h,发生3月10日5.0级地震。截至5月31日,除2次主震外,共记录154次余震,其中ML2.0—2.9地震70次,ML 3.0—3.9地震72次,ML 4.0—4.9地震10次,ML 5.0—5.9地震2次,分别为5月22日21时44分ML 5.2(MS4.8)地震和5月23日02时38分ML 5.3(MS 4.7)地震。地震序列总体呈近NS向展布,长轴约85 km,短轴约50 km,主要分布在5.0级和5.1级地震的南北两侧(图3)。2月21日改则5.0级地震余震主要集中在震后40天,且余震活动较弱,见图4(a)。1970年以来震中附近仅发生过2次5级以上地震,分别为1997年1月20日尼玛5.0级地震和2013年2月25日改则5.4级地震。前者未记录到余震活动,后者仅记录到2次余震,分别为2013年2月25日ML 4.8(MS 4.1)地震和3月22日ML 2.3地震。因此,依据现有资料分析,认为该区域地震以主余型和孤立型为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青海及邻区地震序列h值震型判定与强余震预测研究[J]. 马茹莹,马震,王培玲,苏维刚. 地震研究. 2016(S1)
[2]印度-亚洲碰撞:从挤压到走滑的构造转换[J]. 许志琴,王勤,李忠海,李化启,蔡志慧,梁凤华,董汉文,曹汇,陈希节,黄学猛,吴婵,许翠萍. 地质学报. 2016(01)
[3]羌塘盆地结构构造与油气勘探方向[J]. 吴珍汉,高锐,卢占武,叶培盛,陆露,殷裁云. 地质学报. 2014(06)
[4]基于D-InSAR技术的西藏改则地震同震形变场特征分析[J]. 洪顺英,申旭辉,单新建,刘智荣,戴娅琼,荆凤. 地震. 2009(04)
[5]利用D-InSAR技术研究西藏改则地震同震形变场[J]. 张桂芳,单新建,张国宏. 地震地质. 2009(02)
[6]余震序列性质判定单参数判据的统计研究[J]. 蒋海昆,代磊,侯海峰,华爱军,曲延军,李永莉,郑建常. 地震. 2006(03)
[7]1997年玛尼7.9级地震的构造环境和地表破裂带特征[J]. 单新建,李建华,张桂芳. 地球物理学报. 2006(03)
[8]人工神经网络在地震中短期预报中的应用[J]. 王炜,宋先月. 中国地震. 2000(02)
[9]利用卫星图像研究西藏羌塘及邻区的断裂活动性[J]. 李建华. 地震地质. 1998(03)
[10]地震序列的h值快速震型判别与强余震预测[J]. 王铮铮,程德利,陈兴东. 地震学刊. 1996(02)
本文编号:34923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492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