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爆破事件分析不同速度模型下常规定位方法定位结果
发布时间:2021-11-13 13:08
地震定位对速度模型的依赖性很强。四川地区地形复杂,常规工作中可选取多种速度模型进行定位。川西龙门山断裂带为东南部四川盆地和西北部青藏高原东部山区的明显分界线,近年在此断裂带上发生多次较大地震。对发生在该断裂带附近的6个爆破事件和15个天然地震重新定位,并对比结果。研究表明,相同台站包围情况下,川滇3D速度模型稳定性最好,但对浅表爆破不太准确。相比HypoSat(一维速度模型)组合,台站分布对Hypo2000(一维速度模型)和Hypo2000(赵珠速度模型)组合的定位结果影响较大。
【文章来源】: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0,41(01)
【文章页数】:8 页
【图文】:
定位事件分布
Hypo2000方法可采用分区水平分层速度模型,为每个台站指定不同的速度模型;HypoSat方法可采用全球模型ISAP91、AK135等或水平分层速度模型。二者均采用近台初值,不同点在于,Hypo2000方法只适用于网内近震及地方震,而HypoSat方法不仅适用于近震,对远震甚至极远震的定位也有相对较好的效果(陈贵美等,2009)。1.3 速度模型
影响地震定位精度的因素很多,如地震空间位置、地下速度结构、台网密度、台站分布、震相、测震台站周围的地壳特性参数及到时读数精度等(季爱东等,2011)。本文4种组合方式的台站分布和震相数据相同,由表4可见,6次浅表爆破定位中Hypo2000(赵珠模型)定位结果分布均匀稳定;Hypo2000(一维速度模型)组合定位有3次优于其他组合,但在第4个爆破事件定位中Hypo2000(一维速度模型)震中误差与其他3组相比较大,结合第3、4次爆破定位台站分布可以看出(图3),台站分布相对于震中分布来说,作用更加重要,台站分布对一维速度模型和Hypo2000方法定位结果影响较大,尤其对一维速度模型的影响更加明显。台站分布是影响地震定位结果可靠性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现实操作中最易改进的因素,因此为了提高定位精度,应尽量选择合理的台站分布,将所选地震基本被周围观测台站包围,台站构成合理的网形(杨成荣,2014;张志斌等,201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单纯形定位方法在新疆数字地震台网的测定精度分析[J]. 张志斌,金花,王晓飞. 震灾防御技术. 2019(01)
[2]不同地震定位方法确定震源深度对比分析[J]. 杨成荣.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4(Z2)
[3]芦山MS7.0级地震与龙门山断裂带的活动性[J]. 孟宪纲,朱文武,沈宪兴,李朝柱,王子平. 华北地震科学. 2014(02)
[4]芦山MS7.0级地震余震序列重新定位及构造意义[J]. 陈晨,胥颐. 地球物理学报. 2013(12)
[5]山东数字地震台网定位子台网选取对定位结果的影响[J]. 季爱东,钟普浴,于澄,周彦文,张芹.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1 (04)
[6]广东数字地震台网‘十五’系统的几种地震定位方法的定位效果分析[J]. 陈贵美,杨选,刘锦. 华南地震. 2009(01)
[7]四川地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的初步研究[J]. 赵珠,张润生. 地震学报. 1987(02)
本文编号:3493076
【文章来源】: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0,41(01)
【文章页数】:8 页
【图文】:
定位事件分布
Hypo2000方法可采用分区水平分层速度模型,为每个台站指定不同的速度模型;HypoSat方法可采用全球模型ISAP91、AK135等或水平分层速度模型。二者均采用近台初值,不同点在于,Hypo2000方法只适用于网内近震及地方震,而HypoSat方法不仅适用于近震,对远震甚至极远震的定位也有相对较好的效果(陈贵美等,2009)。1.3 速度模型
影响地震定位精度的因素很多,如地震空间位置、地下速度结构、台网密度、台站分布、震相、测震台站周围的地壳特性参数及到时读数精度等(季爱东等,2011)。本文4种组合方式的台站分布和震相数据相同,由表4可见,6次浅表爆破定位中Hypo2000(赵珠模型)定位结果分布均匀稳定;Hypo2000(一维速度模型)组合定位有3次优于其他组合,但在第4个爆破事件定位中Hypo2000(一维速度模型)震中误差与其他3组相比较大,结合第3、4次爆破定位台站分布可以看出(图3),台站分布相对于震中分布来说,作用更加重要,台站分布对一维速度模型和Hypo2000方法定位结果影响较大,尤其对一维速度模型的影响更加明显。台站分布是影响地震定位结果可靠性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现实操作中最易改进的因素,因此为了提高定位精度,应尽量选择合理的台站分布,将所选地震基本被周围观测台站包围,台站构成合理的网形(杨成荣,2014;张志斌等,201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单纯形定位方法在新疆数字地震台网的测定精度分析[J]. 张志斌,金花,王晓飞. 震灾防御技术. 2019(01)
[2]不同地震定位方法确定震源深度对比分析[J]. 杨成荣.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4(Z2)
[3]芦山MS7.0级地震与龙门山断裂带的活动性[J]. 孟宪纲,朱文武,沈宪兴,李朝柱,王子平. 华北地震科学. 2014(02)
[4]芦山MS7.0级地震余震序列重新定位及构造意义[J]. 陈晨,胥颐. 地球物理学报. 2013(12)
[5]山东数字地震台网定位子台网选取对定位结果的影响[J]. 季爱东,钟普浴,于澄,周彦文,张芹.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1 (04)
[6]广东数字地震台网‘十五’系统的几种地震定位方法的定位效果分析[J]. 陈贵美,杨选,刘锦. 华南地震. 2009(01)
[7]四川地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的初步研究[J]. 赵珠,张润生. 地震学报. 1987(02)
本文编号:34930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493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