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MIS11阶段洞穴环境演化的落水洞石笋记录

发布时间:2021-11-14 10:36
  相对于轨道尺度上的气候波动,短尺度气候系统内部振荡规律直接涉及当前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中的重大环境问题,其内部驱动与太阳辐射间的耦合机制成为当前古气候学界研究的热点。基于有限的古气候载体,MIS11阶段的千年尺度事件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利用亚洲典型季风区湖北省落水洞一支石笋(编号:LS33)15个U/Th年代和721组δ18O、δ13C数据及微量元素记录,重建MIS11阶段(435.99~365.12ka BP)平均分辨率约70年的亚洲夏季风演化序列。与同区域三宝洞、金佛洞石笋δ18O记录对比显示,三者在轨道尺度上的长期演化趋势及千年尺度事件方面均呈现良好的对应性,表明大区域尺度下的大气环流对亚洲夏季风强度的趋同控制,LS33石笋δ18O记录反映亚洲夏季风强度变化。石笋δ13C具有复杂的响应性,在重建第四纪气候变化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将δ13C与δ18O记录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在演化趋势、高频振荡及轨道尺度周期旋回上均呈现出明显不同的变化特征。相反,δ13C与LR04冰量曲线较为一致,说明轨道尺度上石笋δ13C受控于全球温度变化而非降水。去除轨道趋势的δ18O与δ13C记录在千年尺度上的强耦...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MIS11阶段洞穴环境演化的落水洞石笋记录


图1-1技术路线??

落水洞,位置


差异会影响洞穴石笋岩溶过程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导致代用指标所不同。因此,区域气候条件及洞穴地质背景研究是利用石笋古气前提。??域概况??丰县(108。37'8"?109°20'8〃E,?29。19'28"?30°2'54〃N)位于湖北省恩族自治州西南角,东接宣恩县,西界重庆市黔江区、酉阳县,南邻来川、恩施两市。大巴山与武陵山东部余脉之间,属云贵高原东延部“荆南雄镇”、“楚蜀屏翰”之美誉。该地在震旦纪时期为古海洋,强烈的造山运动及寒武纪至三叠纪期间多次沉积与剥蚀,后经燕山陆。新生代时又经历地壳下沉形成内陆盆地及喜马拉雅运动形成咸大断裂,最后便形成了“南北高,中间低,东北向西南倾斜”的地势地海拔最高1911.5m,最低445m,相对高差达1466.5m,以二高山与低山之间)为主,占总面积的62.83%。区域内寒武系、二叠系白、生物碎屑灰岩地层出露,溪河遍布,使得岩溶喀斯特地貌广泛 ̄8^?100^?TT^?130^?Jc\?145°E??

落水洞,位置,成土母质,砂页岩


图2-2湖北咸丰县累年月均温度及降水量变化??区域成土母质以灰岩、石英砂岩、砂页岩、第四纪黏土和河床冲积物等为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洞穴石笋δ13C在古气候重建研究中的现状与进展[J]. 黄伟,刘殿兵,王璐瑶,张振球.  地球科学进展. 2016(09)
[2]XRF岩心扫描在第四纪沉积物研究中的应用[J]. 陈宇亮,郑洪波.  海洋地质前沿. 2014(04)
[3]黔北石膏洞9.9~4.2 kaBP石笋微量元素记录及环境意义[J]. 杨邦,雷国良,姜修洋.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4(02)
[4]辽宁暖和洞石笋δ13C对全新世气候变化的生态响应[J]. 张伟宏,吴江滢.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2(03)
[5]重庆新崖洞4.5ka以来气候变化的石笋微量元素记录及环境意义[J]. 王建力,何潇,李清,李廷勇,王勇.  地理科学. 2010(06)
[6]中国季风区降水氧同位素年际变化的“环流效应”初探[J]. 谭明,南素兰.  第四纪研究. 2010 (03)
[7]洞穴石笋沉积旋回主要特征的古气候环境研究[J]. 林玉石,舒丽,张美良,覃嘉铭,程海,杨琰,黄芬,彭稳.  西北地质. 2009(04)
[8]环流效应:中国季风区石笋氧同位素短尺度变化的气候意义——古气候记录与现代气候研究的一次对话[J]. 谭明.  第四纪研究. 2009 (05)
[9]洞穴现代沉积物δ13C值的生物量效应及机理探讨:以贵州4个洞穴为例[J]. 罗维均,王世杰,刘秀明.  地球化学. 2007(04)
[10]北京石花洞石笋中有机质的赋存状态[J]. 贾蓉芬,蔡炳贵,班凤梅,刘德汉.  地球化学. 2007(02)

博士论文
[1]末次冰盛期以来十年百年际亚洲季风气候变率与驱动机制[D]. 张伟宏.南京师范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重庆地区精确定年的MIS11时期石笋记录研究[D]. 李辰丝.西南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944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4944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d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